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标题: 投票:原辅料设备动力合格,规范操作,生产异常谁来解决 [打印本页]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4 16:59
标题: 投票:原辅料设备动力合格,规范操作,生产异常谁来解决
本帖最后由 kkkkkking 于 2016-7-24 17:41 编辑

  如题,在一切看起来都合格的情况下,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那么出现生产不稳定或者生产过程困难,你们认为谁来解决比较合适?

作者: 佛手罗汉    时间: 2016-7-24 17:14
交给老天吧,这么完美的过程,还能出现不稳定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4 17:26
佛手罗汉 发表于 2016-7-24 17:14
交给老天吧,这么完美的过程,还能出现不稳定

还真有过,在我从销售回来前后8年,一直如此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4 20:24
我很想问下,为什么这么统一的意见,工艺工程师。难道不能是现场QA或者别的人?
作者: 茶语人生    时间: 2016-7-24 20:55
按楼主描述,应该是工艺问题或物料问题,这个一般归工艺工程师处理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4 21:22
茶语人生 发表于 2016-7-24 20:55
按楼主描述,应该是工艺问题或物料问题,这个一般归工艺工程师处理

我发这个是有原因的,工艺确实不匹配原辅料的任意变化【尽管都是合格的】。但是工艺工程师并不是经常在现场的,最熟悉的应该是现场QA和一线。因为一般一线人员其实也不擅长解决难题,我是认为现场QA解决比较合适。为了不被人说针对QA,我选择了其他。
作者: zysx01234    时间: 2016-7-24 21:52
呵呵,这个正如我目前企业的一个产品。自以为工艺成熟了,其实工艺很粗糙,设备也是拼凑的勉强把流程走通,这批好了为什么好,那批差了为什么差,原因永远不知道
作者: 刀劈大脑    时间: 2016-7-24 22:07
zysx01234 发表于 2016-7-24 21:52
呵呵,这个正如我目前企业的一个产品。自以为工艺成熟了,其实工艺很粗糙,设备也是拼凑的勉强把流程走 ...

那就得看手感了。

作者: 茶语人生    时间: 2016-7-24 22:18
kkkkkking 发表于 2016-7-24 21:22
我发这个是有原因的,工艺确实不匹配原辅料的任意变化【尽管都是合格的】。但是工艺工程师并不是经常在现 ...

现场QA一般只管生产是否按规范操作,楼主想让他解决,那要看他的技术水平了。
实际要看公司如何规定,如果技术职能在生产,这个问题应该由车间主任去解决,如果技术职能在研究所,则由研究所工艺工程师去解决,如果技术职能在质量部,那还真的可以让QA去解决。
但我所知的,大多数都在放在生产部门或研究所。

作者: 大呆子    时间: 2016-7-24 22:23
有这么完美,那还要选什么,就是研发的问题了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4 22:42
其实是这样的,有时候20来天比较正常,然后有个6 7天吧正常。有时候连续1个月不正常,有时候连续2个月相对比较正常。那么多年,基本上,所有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想过办法了,最多就是针对当前问题有所改善【相当生产困难来说】,都没解决根本问题。当年是老大难问题了,这产品不是公司销售模式决定错误,1个产品的价值差不多相当1个一般规模还可以的企业。当然,后来还是解决了。  所以问下你们,类似情况,硬骨头怎么啃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4 22:50
大呆子 发表于 2016-7-24 22:23
有这么完美,那还要选什么,就是研发的问题了

在我的例子中,原来研发的走了,其他研发不接啊。因为这工艺当年走绿色通道,直接实验工艺上报的,后来勉强可以对付都是生产弄的,后来生产技术人员也怕了他了。
作者: 伊娃瓦力    时间: 2016-7-24 23:03
大呆子 发表于 2016-7-24 22:23
有这么完美,那还要选什么,就是研发的问题了

所谓的完美都是自己感觉良好而已,这个投票没有多大意义

作者: 大呆子    时间: 2016-7-25 08:04
kkkkkking 发表于 2016-7-24 22:42
其实是这样的,有时候20来天比较正常,然后有个6 7天吧正常。有时候连续1个月不正常,有时候连续2个月相对 ...

这种活,让研发接就没得做了,一般都是生产自己解决的
作者: 朗月    时间: 2016-7-25 08:13
这应该是试生产阶段吧?那就还没完全交给生产,研发和工艺共同解决,如果单一选项,那就研发主责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5 08:50
大呆子 发表于 2016-7-25 08:04
这种活,让研发接就没得做了,一般都是生产自己解决的

是的,后来自己解决的,用了好多心思。6类原辅料合计十来种差异并且还分别随意出现1种或者多种,还有像溶剂挥发计算补偿计算,尾料使用数量差异,设备批间差异,粉碎后的客观数量差异,人员潜意识习惯差异,因为制剂敏感性高【水.搅拌.切割.乙醇,浆量有小差异,结果就很不理想】。后来把所有因素影响程度和消除影响返回正常需要的条件,都弄明白,然后归纳整理成一套弹性匹配的标准模式。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5 08:52
朗月 发表于 2016-7-25 08:13
这应该是试生产阶段吧?那就还没完全交给生产,研发和工艺共同解决,如果单一选项,那就研发主责

哪里,我公司是实验工艺直接交接的原因。等我回生产时,都好些年了,原来研发人员早不在了。
作者: glossary    时间: 2016-7-25 08:57
其实,应该研发、工艺工程师、QA及现场人员一起研究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谁能解决的工艺不稳定情况。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5 09:01
glossary 发表于 2016-7-25 08:57
其实,应该研发、工艺工程师、QA及现场人员一起研究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谁能解决的工艺不稳定情况。

支持,确实应该如此,研发和工艺工程师技术理解好,现场QA和一线感受最直接,天天和这产品打交道
作者: 河马811    时间: 2016-7-25 09:03
这种生产接手后很难回研发再研究,第一,生产接手时未完全稳定生产工艺,导致生产时好时坏;第二,工艺本身没有问题,车间生产人员即使规范操作,但是工艺控制点有不稳定的地方,不能100%控制。出现问题还是要车间主任或者工艺员组织相关的工艺人员进行研究,现场的问题在现场最容易解决!
作者: 清凉    时间: 2016-7-25 09:03
一般是生产自己解决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5 09:25
清凉 发表于 2016-7-25 09:03
一般是生产自己解决

你们狠但是一般生产是没这能力的
作者: 清凉    时间: 2016-7-25 09:54
kkkkkking 发表于 2016-7-25 09:25
你们狠但是一般生产是没这能力的

没能力   老大会逼得你修炼出这般能力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5 09:58
清凉 发表于 2016-7-25 09:54
没能力   老大会逼得你修炼出这般能力

你有过这样经历吗
作者: 北重楼    时间: 2016-7-27 12:42
通常应该是生产的工艺员自己先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才会由车间主任或者开会讨论
作者: fanzhenj    时间: 2016-7-27 15:36
茶语人生 发表于 2016-7-24 20:55
按楼主描述,应该是工艺问题或物料问题,这个一般归工艺工程师处理

赞同,但是这个是工艺设计的问题,或者是原辅料的问题,特别是辅料的差异性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7 15:42
fanzhenj 发表于 2016-7-27 15:36
赞同,但是这个是工艺设计的问题,或者是原辅料的问题,特别是辅料的差异性

你们有遇见过类似情况吗?我们当时几乎放弃制粒机+造粒机模式了,技术人员大多想换一步制粒了。还好没换,否则现在就的天天为尾料数量头疼了。
作者: fanzhenj    时间: 2016-7-27 17:15
kkkkkking 发表于 2016-7-27 15:42
你们有遇见过类似情况吗?我们当时几乎放弃制粒机+造粒机模式了,技术人员大多想换一步制粒了。还好没换 ...

遇到过,做片剂用的微晶纤维素,生产厂家把原料换了,没有告诉我们,导致结果裂片,和他们沟通他们才说的
作者: 维塔斯Vitas    时间: 2016-7-27 19:38
QBD
作者: ggsnow    时间: 2016-7-28 16:58
现在原料药企业大部分都是人工控制的,批间差异大是常见的问题,很多问题出了,加上现场人员隐瞒违规操作细节,你很难知道原因出在哪里。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8 21:59
ggsnow 发表于 2016-7-28 16:58
现在原料药企业大部分都是人工控制的,批间差异大是常见的问题,很多问题出了,加上现场人员隐瞒违规操作细 ...

想管好,没有过硬技术是不行的,原料药操作工人是只佩服实际技术更强的人,或者看问题找方向非常准确的人
作者: 制药搬砖人    时间: 2016-7-29 09:34
kkkkkking 发表于 2016-7-24 21:22
我发这个是有原因的,工艺确实不匹配原辅料的任意变化【尽管都是合格的】。但是工艺工程师并不是经常在现 ...

工艺工程师不经常在现场不熟悉工艺,只能说他做的不好,不能作为他推责任不作为的理由。照你的描述工艺问题应该是主要原因,可以工艺工程师为主,现场QA和一线协助,优化工艺不能是QA和一线员工来做吧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29 09:55
某某某 发表于 2016-7-29 09:34
工艺工程师不经常在现场不熟悉工艺,只能说他做的不好,不能作为他推责任不作为的理由。照你的描述工艺问 ...

是的,这是研发遗留问题,工艺不怎么匹配生产【大生产勉强做过2批,也不好】。工艺对原辅料变化非常敏感,有很多的合格但是不合用的现象产生,影响因素大概有十来种,每种因素还有程度不同的影响,有时候就2.3种因素相互影响,有时候很多影响相互影响,有时候所有原辅料都是合用的,常年如此。所以,有时候不能简单把问题交给工艺工程师,因为如果工程师现场感受不够深刻,工艺权利是有的,但是解决不了还是没用的。现实中,很多时候工艺弄好了,解决问题的人没好处,都成了工程师的成绩,因此后来别人宁愿看着工艺死,也不会义务解决给别人送成绩的。
作者: 月奴    时间: 2016-7-30 15:03
我觉得研发过程没搞清楚的可能性很大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30 17:19
月奴 发表于 2016-7-30 15:03
我觉得研发过程没搞清楚的可能性很大

直接就是,因为绿色通道,实验工艺直接上报并且立刻通过
作者: 月奴    时间: 2016-7-31 06:17
kkkkkking 发表于 2016-7-30 17:19
直接就是,因为绿色通道,实验工艺直接上报并且立刻通过

见过这种事,呵呵。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31 09:25
月奴 发表于 2016-7-31 06:17
见过这种事,呵呵。

你们怎么解决的?另外,你今天起的真早啊
作者: 月奴    时间: 2016-7-31 09:29
kkkkkking 发表于 2016-7-31 09:25
你们怎么解决的?另外,你今天起的真早啊

正式生产的时候改了部分参数,反应终点也有点差别。
作者: 月奴    时间: 2016-7-31 09:29
kkkkkking 发表于 2016-7-31 09:25
你们怎么解决的?另外,你今天起的真早啊

正式生产的时候改了部分参数,反应终点也有点差别。
作者: 月奴    时间: 2016-7-31 09:29
kkkkkking 发表于 2016-7-31 09:25
你们怎么解决的?另外,你今天起的真早啊

正式生产的时候改了部分参数,反应终点也有点差别。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31 09:34
月奴 发表于 2016-7-31 09:29
正式生产的时候改了部分参数,反应终点也有点差别。

我们的悲剧,影响因素太多,解决它像完成一个精密工程,当然如果只是可以生产的话,难度就直线下降了
作者: h717231237    时间: 2016-7-31 21:58
群策群力,必要时提出变更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31 22:08
h717231237 发表于 2016-7-31 21:58
群策群力,必要时提出变更

有些产品其实大家说的,企业也能想到,但是有时候就是多年难解决,因为有些剂型原辅料有些小变化就不理想,何况很多因素并且无规律组合出现。真的很难,没有完全理解透彻并且实际经验极其丰富的人在,基本不可能理想解决,只能对付着生产,因为多数时候还是可以比较正常生产的
作者: h717231237    时间: 2016-7-31 22:26
kkkkkking 发表于 2016-7-31 22:08
有些产品其实大家说的,企业也能想到,但是有时候就是多年难解决,因为有些剂型原辅料有些小变化就不理想 ...

这样看来就是工艺的容余率太低了,其二原料控制不太严格的问题,最后气候和环境影响了。个人觉得和设备不太搭旮。我们在这说说简单,实际操作还是有一系列麻烦。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7-31 22:30
h717231237 发表于 2016-7-31 22:26
这样看来就是工艺的容余率太低了,其二原料控制不太严格的问题,最后气候和环境影响了。个人觉得和设备不 ...

是的,工艺只适合特定的原辅料并且很精确很敏感。早年研发就喜欢这样,实验感觉不错,交接后生产噩梦。就是让研发来,也是没办法的
作者: 月奴    时间: 2016-8-1 06:37
kkkkkking 发表于 2016-7-31 09:34
我们的悲剧,影响因素太多,解决它像完成一个精密工程,当然如果只是可以生产的话,难度就直线下降了

恩,影响因素太多了就难了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8-1 18:54
月奴 发表于 2016-8-1 06:37
恩,影响因素太多了就难了

但愿你们没有这样的遗留问题
作者: 月奴    时间: 2016-8-1 22:25
kkkkkking 发表于 2016-8-1 18:54
但愿你们没有这样的遗留问题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呢,呵呵。
作者: kkkkkking    时间: 2016-8-1 22:37
月奴 发表于 2016-8-1 22:25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呢,呵呵。

哈哈,需要面对的逃避不了,那就面对吧。我们的其实技术上已经完美解决,就是氛围和和谐因素影响,不能执行到位
作者: 水淼    时间: 2017-6-22 12:24
选项不全啊 ,这种时生产人员解决啊
作者: 57600661    时间: 2017-8-11 10:30
工艺工程师
作者: fankchan    时间: 2017-8-11 11:36
这个要看具体原因,到底是什么困难?
作者: wuyxwuyx    时间: 2018-5-16 09:45
QA? 有这样的职责吗?
作者: 快乐一只鱼    时间: 2018-6-7 16:36
这就是投票背锅呗,背锅还能还有比QA更合适的么




欢迎光临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https://www.ourya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