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标题:
零浊度水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手牵小手1
时间:
昨天 10:32
标题:
零浊度水
关于2025版药典中描述的零浊度水,大家怎么执行啊?我们公司制备纯化水用的0.1um的滤膜过滤,是不是就可以达到零浊度水?
作者:
机智鼠
时间:
昨天 10:51
根据《中国药典》2025版通则0902规定,“零浊度水”需通过孔径为0.1μm(或0.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两次以上,或经纯水仪处理获得。您公司使用的单次0.1μm滤膜过滤不符合该标准要求,因药典明确要求“两次以上”过滤操作。此外,制备后应结合目视法与仪器法(分辨率0.01NTU)进行双重验证。建议优化工艺至两次过滤并定期检测,确保符合法规对澄清度的强制性指标。该条款适用于药品生产中溶液澄清度的质量控制环节。
【鼠鼠还在学习中,内容仅供参考
(药搭GMP软件提供技术支持)
】
作者:
胜利者
时间:
昨天 13:34
学习
作者:
大手牵小手1
时间:
昨天 14:14
公司用的反渗透法制备纯化水,RO膜孔径0.1-1纳米。
作者:
大手牵小手1
时间:
昨天 14:17
RO反渗透法经过两级反渗透,RO膜孔径在0.1-1纳米
作者:
世间始终你好
时间:
昨天 14:31
在
2025版《中国药典》
里,“零浊度水”主要出现在
微生物限度检查
等章节的试验用水要求,背景是为了减少水本身的颗粒、微生物和干扰物对检测的影响。这里的“零浊度”并不是一个精确定义的物理数值(比如NTU=0.00),而是指
肉眼观察下澄清透明、无可见颗粒或悬浮物
。
1. 药典对“零浊度水”的实际含义
不等于
完全没有颗粒(理论上纯水总会有极微量杂质)。
在制备上,通常要求
末端精滤
(0.2 μm或更小孔径滤膜)去除可见颗粒及大部分微生物。
在一些场景中,药典示例方法用
0.22 μm滤膜过滤的纯化水
作为零浊度水。
颗粒测定如果做的话,一般参考浊度值 ≤ 0.1 NTU 即可认为是“零浊度”。
2. 你的情况(0.1 μm过滤)
0.1 μm的滤膜孔径比常规的0.22 μm还要小,从颗粒去除能力来看,是完全可以达到“零浊度水”要求的。
关键是:
滤膜本身需符合试剂过滤的洁净要求
(无脱落物,不增加背景颗粒/微生物)。
制水→过滤→使用
过程要避免二次污染(尤其是微生物再污染)。
如果是微生物限度检查用水,最好在使用前
现制现用
,不要长时间储存。
3. 实务执行建议
制备方式
:纯化水末端用 0.22 μm 或 0.1 μm 滤膜过滤。
检查
:肉眼观察无可见颗粒,或必要时测浊度 ≤ 0.1 NTU。
管理
:可在SOP中明确“零浊度水”定义及制备方法,比如:
纯化水经0.22 μm(或0.1 μm)滤膜过滤,过滤后立即使用,用于实验过程中要求零浊度水的场景。
如果你们已经是
0.1 μm末端过滤
,那在药典执行上不仅满足零浊度要求,还留有安全余量。
不过我建议把“零浊度水”的定义、制备步骤和验证记录写进
质量文件
,这样现场检查时比较好说清楚。
欢迎光临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https://www.ourya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