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标题: 支原体“无处遁形”,荧光探针法qPCR检测试剂盒全新就位 [打印本页]
作者: Freyaun0 时间: 4 天前
标题: 支原体“无处遁形”,荧光探针法qPCR检测试剂盒全新就位
本帖最后由 Freyaun0 于 2025-9-8 15:45 编辑
一、背景及应用介绍
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形态多变、尺寸极小的简单原核生物。它们既是重要的人类和动物病原体,也是细胞培养中棘手且危害巨大的污染物。有报道显示Giemsa染色血细胞感染支原体,SEM透射电镜,以及激光共聚焦Confocol染色观察细胞感染支原体[1,2,3]。见图1,2。
图1
图2
支原体对细胞治疗产品的具体危害:
1. 对细胞本身的影响
(1)改变细胞生物学功能:与细胞竞争营养,分泌代谢废物,抑制细胞增殖和代谢,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2)干扰细胞基因表达:改变宿主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可能导致治疗性细胞(如CAR-T细胞、干细胞)关键功能丧失(如杀伤肿瘤能力、分化潜能)。
(3)引起遗传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宿主细胞染色体畸变,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
2. 对患者的风险
(1)引发全身性感染:细胞产品被直接回输至患者体内,大量支原体可导致败血症或菌血症,对免疫系统脆弱的患者是致命威胁。
(2)加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支原体成分可能触发或加剧CRS,导致难以控制的炎症风暴。引起过敏反应等其他免疫副作用。
(3)导致治疗失败:受污染的细胞产品可能完全失效,患者不仅无法获益,更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 对生产过程的挑战
(1)交叉污染:支原体极易在培养箱、操作台、培养基等之间传播,污染整个生产线。
(2)检测耗时:法规要求的培养法检测需28天,与细胞产品“现做现用”的紧迫时间窗口存在巨大矛盾。
监管与质量控制要求
鉴于其极端危害,全球监管机构(如FDA、EMA、NMPA)对支原体检测有强制性和放行必检的要求。传统方法有培养法和指示细胞培养法,但是NAT法灵敏度,检测效率更高,是发展趋势[1-9]。
检测标准:
(1)培养法:黄金标准,但耗时长达28天。
(2)指示细胞培养法(DNA荧光染色法):常用替代方法,更快(约1周),灵敏度高,但操作繁琐。
(3)核酸扩增技术(NAT):最快(1天内),灵敏度极高,已成为各国药典认可的重要方法(如qPCR法)。
在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中,病原体污染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风险,而传统检测方法(如培养法)存在周期长、灵敏度不足等局限性。荧光定量PCR凭借其高灵敏度、快速和特异性强的优势,成为细胞治疗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本试剂盒针对细胞治疗产品的特色需求开发,可精准检测多种病原体污染物,确保从细胞库建立到终产品放行的全流程安全性,为细胞治疗产品的合规化生产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