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标题: 请教偏差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惠g    时间: 12 小时前
标题: 请教偏差问题
就是一个样品走完,暂停插入另一个样品不小心把前面呢个样有选上重新走了一遍,这是重复进样偏差怎么写,两边出来结果一模一样

作者: shixinyun    时间: 11 小时前
这个直接原因就是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根本原因分析人员失误的原因:文件规定操作要求是否清洗、人员培训是否到位、人员操作时的状态(疲劳、环境干扰?)、操作过程复核等方面
影响评估就是对报告的数据没有影响,报告书(如果有)出一个数据就可以了
作者: ceq518    时间: 11 小时前
从质量角度进行评估,影响很小,事实清楚,原因明确,算微小风险,走个过程
作者: 准圣级药老    时间: 11 小时前
原因明确,结果正常,微笑偏差,事实求是的写就行。
作者: 羽遥    时间: 11 小时前
就写清楚是操作失误导致重复进样,两次结果一致,不影响最终结论,附上记录,说明已纠正操作就行~
作者: 猫对鱼儿说    时间: 10 小时前
这个设备没有能力直接放两个样品进去检测嘛,推荐要搞一些防呆措施,如果没办法防呆,就只能加复核人。其实肯定有复核人,但是是不是流于形式了?
这个偏差风险倒是不大,就是会显露出来一些问题
作者: 文小祥1    时间: 10 小时前
QC应该有异常事件台账(AE台账),正常记录就可以,不是偏差
作者: xue509    时间: 10 小时前
啥影响没有,原因很清楚,走流程下就好哈
作者: 蒲公英小逆    时间: 10 小时前
这种错误,不涉及数据完整性问题,影响也不是很严重,影响评估中把风险说一下,纠正措施做一个案例分享就可以,不要随便给自己上枷锁。
当重复出现时再考虑否追加其他措施。作为质量管理来说,使流程简便,减轻员工工作量,甚至能精简流程是很重要的,风险和成本应该综合考虑。
作者: 蒲公英小逆    时间: 9 小时前
文小祥1 发表于 2025-11-7 09:06
QC应该有异常事件台账(AE台账),正常记录就可以,不是偏差

看怎么定义,我们定义如果主峰出现或出现检测结果了,都按偏差处理,而不按实验室异常处理,因为主峰出现后,大致可以判断是否不合格,如果这些按实验室异常处理,恶意揣测会使工厂存在虚假操作的空间。也容易受到审计官的挑战
作者: 机智鼠    时间: 9 小时前
重复进样偏差是指在分析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仪器设置问题,导致同一样品被重复进样并得出相同的结果。这种情况虽然看似无偏差,但实际上可能掩盖了潜在的问题。

在药学和医疗器械领域,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相关行业标准,每个样品或对照品一般需要重复进样3-5次,计算结果平均值及相对标准偏差(RSD),以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对于重复进样的偏差记录,应详细描述事件经过和原因,如“由于操作疏忽,将已处理的样品重新选上并重复进样,尽管两次结果相同,但存在潜在风险,需进一步检查仪器和操作流程。”

【鼠鼠还在学习中,内容仅供参考(药搭GMP软件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 惠g    时间: 9 小时前
蒲公英小逆 发表于 2025-11-07 09:23
这种错误,不涉及数据完整性问题,影响也不是很严重,影响评估中把风险说一下,纠正措施做一个案例分享就可以,不要随便给自己上枷锁。
当重复出现时再考虑否追加其他措施。作为质量管理来说,使流程简便,减轻员工工作量,甚至能精简流程是很重要的,风险和成本应该综合考虑。

你好麻烦问下这个偏差的原因可以怎么写啊?
作者: 惠g    时间: 9 小时前
蒲公英小逆 发表于 2025-11-07 09:28
看怎么定义,我们定义如果主峰出现或出现检测结果了,都按偏差处理,而不按实验室异常处理,因为主峰出现后,大致可以判断是否不合格,如果这些按实验室异常处理,恶意揣测会使工厂存在虚假操作的空间。也容易受到审计官的挑战

这个样品是合格的,就是因为暂停了走下一个样品不小心选上了走了两遍
作者: 惠g    时间: 8 小时前
羽遥 发表于 2025-11-07 08:25
就写清楚是操作失误导致重复进样,两次结果一致,不影响最终结论,附上记录,说明已纠正操作就行~

麻烦问下这个偏差是人员疏忽的问题,他这个人员方面还有纠正措施怎么写啊?
作者: lh@zcp121107    时间: 7 小时前
这种情况写个异常,注明是重复进样,QA复确认不就好了。
作者: 惠g    时间: 7 小时前
lh@zcp121107 发表于 2025-11-07 11:50
这种情况写个异常,注明是重复进样,QA复确认不就好了。

我们呢个非要让走偏差
作者: 蒲公英小逆    时间: 4 小时前
惠g 发表于 2025-11-7 10:43
麻烦问下这个偏差是人员疏忽的问题,他这个人员方面还有纠正措施怎么写啊?

发现是人为原因之后:进行人为因素分析,从职责、文件要求、培训、记录、环境、个人身心等方面确认是否有造成人为错误的外在原因,如果没有,认为这个就是人员疏忽,不需制定措施(在风险评估中说明这个人并不是经常犯这种类似错误),就统一在QC内部进行一次偏差案例分享作为PA即可。不定要CA啊。




欢迎光临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https://www.ourya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