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前言】总局发布的《已上市中药工艺变更指导原则》,似乎不如征求意见稿那次反响强烈,或许众人已经疲倦,觉得征求意见反馈无望,所为征求意见稿,似乎成了正式发布之前的公告而已,尽管如此,蒲公英论坛仍然展开了激烈讨论。 有人说:通过这个变更指导原则,看到了中药发展的希望; 有人说:看了这个指导原则,本质上是不允许变更啊; 有人说:这个指导原则,感觉是要“赶尽杀绝啊”
“很揪心”,看完这个指导原则,感受用这“三个字”形容最为贴切。其特点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并无差异。
一是变更分类原则是以药用物质基础和吸收利用为标准的,而中药难就难在大多说不清这个以化学成分为定义的物质基础的,更谈不上变更影响了哪些药用物质,指标性成本不一定是药用成分,所以这个药用物质影响是难以说清的。
二是看似接地气,完全基于各药品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变更风险,给了企业前所未有的自主权,但自由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认为自己对变更风险研究到位了,报上去了,其实CDE也同样可依据这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具有很灵活的自由裁量权,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原因就是第一点提到的,说不清药用物质,疗效也无法用质量标准证明。
说来说去,中药之殇还是逃不脱化药有效成分的监管思路,说不清成分变化怎么证明变更对安全性、有效性的影响?质量标准又控制不了中药的有效性,咋办?
CDE是不会让你报过程控制情况的,那得从药材种植、采收说起,所以最终还得归于研究数据,药用物质不清楚,研究啥数据?指纹图谱、BE和临床将成为中药变更的主要研究项目,所以这里还是向各位中药同仁道声“珍重”吧!
都说中药的过程控制实在是难控制,化药的QBD是处方和工艺为核心,药理药代做证明。中药的QBD是什么呢?应该是配伍和制法,谈到配伍就避不开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寒热温凉这些传统中药的物质基础,中药工艺变更怎么研究配伍?
现代中药的制法理论也与传统方法大相径庭,现在的炮制不管药性,提取单纯追求指标成分,制剂成型完全对标质量标准,工艺千差万别,五花八门,功效却都一样,咋个QBD法?
最后,化药依仗人体解剖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证明药物作用机理,中药是靠经络学说和阴阳平衡学说证明做作用机理,咋个QBD法?
还是毕局长在药典会上的讲话能让中药看到些许希望:传统中药走传统,现代中药学青蒿。最后,传统中药靠中医,现代中药靠植化。
大家愿望都是好的,志同道异罢了,殊途同归而已! 本文观点搜集整理来自蒲公英微信公众号:ouryaoinfo
培训预告:
已上市中药工艺变更指导原则正式发布,作为中药企业该如何准备应对?关注公众号waytrust,近期发送《实战案例经验》的培训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