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179312
帖子
主题
积分4184
注册时间2014-8-10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近看了一个网友的帖子,公司QA人员终于名正言顺的被生产与质量双重管理了
内容如下:
感觉对质量部的作用,生产部的作用,两者的地位等观念完全被中小型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混乱了。思维方式很重要 所以发个帖子阐述下自己对质量的观念。 全文如下:
公司对QA人员进行机制改革:每个车间配备QA主管和现场QA加强车间管控,但是QA主管和现场QA的月度考评成绩由生产车间主任和质量部同时进行评定,各占50%。由于初学质量可能比较教条主义,在本人眼中,这种改革的目的从诞生起就让我非常之费解。
优点:加强对过程监控力度,从事后控制转为事中控制,真正体现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理念。
疑点:质量监管人员月度考评由车间主任和质量部同时进行决定。
个人认为,假如生产能完全站在质量的角度考虑问题,即首先考虑质量指标,其次再考虑生产指标,那么整个质量监督部门就可以完全下岗了。生产和质量部门本来是相互制衡相互协作而存在的,如果由生产部门对质量监督人员进行考评,实际会出现怎样的结局?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质量经理的悲哀》,请各位生产方面的前辈说说您们是怎么玩弄质量监督人员的?在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下,生产人员玩弄质量人员是不是更加如鱼得水了呢?
希望各位前辈能客观评价,请给质量管理的菜鸟指点迷津,感激涕零。
个人认为,假如生产能完全站在质量的角度考虑问题,即首先考虑质量指标。
这句话有问题,一个生产企业不是为了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最好的?质量成本?我们不是做奢侈品),而是为生产最合适的产品(即合格),不能无限扩大质量成本。所以生产部人员应该是有良好的质量意识的去生产,是权衡轻重在不违规的情况下做事,不可能完全站在质量角度。术业有专攻。
其次再考虑生产指标,那么整个质量监督部门就可以完全下岗了。
这句话,又错了。现在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生产部门下岗,质量部要求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为什么?证明、监管、预防、确保能生产出合格药品以后是重心,也就是质量部的核心作用。
生产和质量部门本来是相互制衡相互协作而存在的,如果由生产部门对质量监督人员进行考评,实际会出现怎样的结局?
还是错了。不是制衡,要是制衡,两个部门就天天掐架,闹别扭?两者是平行部门,而且一个企业是干什么的?盈利!所以最重要的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看懂主次了吗?其实质量部应该是辅助生产部做出合格的产品。让生产部守法,让生产部提高质量意识。让生产部明白不这样做的危害。一个企业如果质量部地位过高,就是企业质量出问题了。一个企业的HR,库管,行政等所有部门都是为了确保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所以你说那个最重要?我们质量部就应该想怎么帮助确保生产部生产出合格的产品。通过法规和培训制度等多种方式达到目的。质量部很大的职责就是执行企业制度,很多关键性制度其实是生产部制定的。
再说制衡,生产部如果没有按要求填单或者要去领取不合格物料,库管能给吗?物料部是制衡生产部了吗?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质量经理的悲哀》,请各位生产方面的前辈说说您们是怎么玩弄质量监督人员的?在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下,生产人员玩弄质量人员是不是更加如鱼得水了呢?
上面几段分析结果,再思考玩弄质量人员怎么说起?他给你绩效打分不是说能管你,是他能对你做的不好的地方提出改善的建议,如果他提的不对,你可以申述,不能因为他会给你绩效打分,你就听他的。你是为绩效工作(钱)还是为质量部门工作?其实现在很多企业部门的绩效都是部门之间互相打分互相找不足帮助进步,有什么不对的?
曾经有朋友问我,生产部想对现场QA的检测记录签名,可以吗?我问他有那个法规说不允许了?多一个部门帮助发现记录不足有什么不好的?只要人手够,时间够,经得住流程,多个负责的人,就能把工作做的更好。(不过按实际情况,真正的企业是讲究责任制的,各司其职,专业人做专业事。很多和自己不相关或者不熟悉的事,能不管最好不管。自己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水平,去插手管了,签了名了,万一出问题要背责任。所以生产部想多背负QA记录审核的责任值得鼓励。)
欢迎各位砸鸡蛋
@jhjyy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