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203|回复: 7
收起左侧

【浙江江南征文】栽培真能代替野生资源的药用效果吗?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8-2-2 19: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罗浮散人 于 2018-2-2 19:48 编辑

记得以前有种虎骨XX酒卖,老虎都进几年动物园了,厂家不好意思就改名叫豹骨XX酒,再后来连豹也成濒危动物了,最后又改成壮骨XX酒了。一字之差却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中药使用的窘境。在工业化大生产中,更是使野生资源剧减,一些已濒临灭绝。因中药大部分是植物,人工栽培成了药用原料的主力军。
但栽培真能代替野生资源的药用效果吗?

一、药材栽培历史与使用现状简述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先民在生产、生活以及和疾病作斗争中,对药物的认识和需求不断提高,药用植物逐渐从野生植物采挖转为人工栽培。许多药材本身就是栽培种源。
早在汉朝时,就已把红花、胡荽、番石榴、胡麻、胡桃、大蒜、苜蓿多种植物引种至关内栽培。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总结了6世纪以前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更为系统全面,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已达到相当高度。书中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竹、姜、栀子、桑、胡麻、蒜等20余种药用植物栽培方法。
历代本草与医书也有不少栽培方法的记载,不再详说。
一些传统习惯上栽培的品种,已按正品列入药典。

据《中药资源评估技术指导原则》统计,来自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基原为植物的中药材。共有来自255种植物基原的272种药材属于人工栽培。种植规模小,进口中药材还没列入。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明确有栽培种的有人参(红参)、西洋参、丹参、党参、黄芩、川贝母、石斛、银柴胡、辣椒、灵芝、芸香科植物橘类(陈皮、青皮、枳壳 、枳实、橘红、橘核等)共17种,按栽培品单列的性状有川贝母、丹参、灵芝、党参、黄芩、银柴胡。
两相对比,可否这样认为,那两百多种药材已无区别的在药典存在了。


二、药用植物种植的因素与对药效的影响
1.现代文明的通病,易带来中药外源性毒害。
人工栽培自古有之,但为什么没医家反映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呢?这得益于现代文明后工业时代带来的通病,环境重金属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等。
人工种植过程中,除草剂、杀虫药、化肥和植物激素、防腐剂等滥用,又易带来外源性毒害。如一条鱼在污染的水质中长大,再怎么蒸煮,也解决不了肉质受污染的事实。药材不从源头解决问题,中成药的安全性就是一个笑话。
如人参、西洋参、甘草等,会易产生农残超标,其他药材重金属污染也时有发生。

2.没有系统的研究和科学指引,人为改变影响栽培种药效
每种药材商业化种植,必然会因利益最大化,企业或种植者会以最快速度、最大产量或最好价格上市。会造成药材生长年限缩短、化肥农药滥用等问题。即使是仿野生,由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也会提前抢收。如人参一般种植6年以上为佳,但可能2、3年就收了,还长的白白胖胖的。而野生药材的生长慢,短则几年长的数十年以上,虽样子瘦弱不起眼,但药效差别就甭提了。
集约化生产必然带来种源的选择性种植,以荔枝为例,取荔枝核为药用,必然会考虑选大核品种如“黑叶”,以荔枝肉为药用必然会选择“糯米糍”肉厚的为主栽。久之,易造成种源的退化。药材在形状、气味和质地上就会有明显差异,至于药效更是差之千里。

3、长期种植易造成环境的恶化,改变药材导致药效减弱。
中药材生长的环境起了决定性作用。野生中药材的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属于适者生存的选择。与野生散生的不同,规模化种植易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连茬,轮作不当,病原菌累积严重,病虫害发生频繁,逐渐加重。
长期在同一个地种植同种植物,农药、化肥、激素、除草剂等的使用,甚至水土流失令环境恶化造成次生灾害。恶性循环中又影响药材的生长,改变药材气味等导致药效减弱。这一点其实不止中药材,包括其他农林作物,如水果蔬菜、禽畜是一样道理的。市场上存在的一些药材栽培品已成柴性,已失去了药用的价值。


三、栽培药材变化对中成药的影响
相对来说,药用部位是花果类的,由于植物本身生长周期长才能开花结果,再生循环好,影响药效较少。但根与根茎类、全草类,因须要重新栽种影响较大。
而又没有对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系统性的进行比对研究。
如没对中药有效成分分析、毒理药效检测、质量检测、包装、贮存等方面订立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方法,缺乏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和良好的监控方法,难于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性;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超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中成药的质量。
如有文献记载,栽培丹参中水溶性成分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量多低于野生丹参,而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量却较野生丹参高;分析结果表明,多数产地丹参药材栽培种与野生种能够明显区别。又如灵芝,防风等无论气味、性状栽培种与野生都有明显差异。
如野生防风,价格是栽培的几倍,但栽培的药效是野生的几倍呢?没有系统的研究,提取投料、饮片临床使用还是原来的用量,药效呢?估计加倍都不知道有没有原来的效果。使用上的不加区分,直接影响了中成药的质量。
当用人工牛黄、人工麝香,水牛角代替犀牛角等,制成的成药还是原来的中成药吗?
人工种养中药材是不能真正完全代替野生资源的药用效果的。很多人总是怀念小时候的猪肉、蔬菜香甜好吃。现在吃什么无论口感、气味都差了一大截。如果有人非要说饲料鸡鸭就是比自养土鸡鸭好吃,除了对其的口味表示敬仰外,你且继续自欺欺人。


中药倒在了现代文明带来的方便中,此疑难杂症,亘古难越。

本文引用了网上的一些文献,不一一列举,在此表示感谢。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何以变成治不好的疑难杂症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4848&fromuid=178150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标准都犯了那些昏
https://www.ouryao.com/forum.php? ... 5454&fromuid=178150
(出处: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8-2-3 07: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方面肯定代替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2-2 2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似乎一直是在争论中问题

点评

没有办法的事,不栽培就没药用的了  发表于 2018-2-3 14: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8-2-2 22: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进行栽培,以便获得更多的中药资源。

点评

栽培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3 14: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2-3 08: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产地不要迁移,可以用栽培代替野生。

点评

时间长了也不行,有些药材对新地很讲究  发表于 2018-2-3 14: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4: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syhorchid 发表于 2018-2-2 22:42
中药进行栽培,以便获得更多的中药资源。

栽培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9 1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