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返回首页

江边的个人空间 https://www.ouryao.com/?102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摘自网络,关于非典后遗症的问题,各位请自鉴

已有 470 次阅读2013-4-16 13:15 | 网络, 骨折, 后遗症

非典后遗症患者:骨质疏松致一扶墙手掌骨折
 
2003年3月,北京遭遇非典,上千人因为感染非典而住进医院。两个多月后,疫情被扑灭,一些患者幸运地走出了医院。然而,几个月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再次在医院相遇,并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非典后遗症患者,他们的病症被称为“不死的癌症”。10年后的今天,他们依然没有走出非典的阴影——看病、上访、接受媒体采访、病友们偶尔团聚互相安慰,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非典“后遗症”

  北京非典后遗症患者生存现状调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白朝阳|北京报道

  方渤,62岁,北京人,非典后遗症患者,病友们上访求助的带头人。

  2003年非典期间,方渤一家六口住进了医院。此后,妻子病逝,方渤和女儿女婿们幸存。2003年11月,还未从丧偶之痛中走出来的方渤,被查出患有骨坏死和肺纤维化,并被告知可能和患非典的经历有关。2005年,方渤的大女婿和大女儿离婚,不久,二女婿和二女儿离婚。

  重重打击下,方渤患上了重度抑郁症。“逢年过节或妻子的祭日,我的病就犯了,非把自己灌醉不行”,方渤指着自己头上的伤疤和敷着纱布的眼睛说,上次喝醉酒,竟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一个眼角膜都撞碎了。

  和方渤有着同样遭遇的还有不少人。当年从事非典一线救治工作的望京医院医生、陈卫衡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自己了解,北京非典后遗症患者中,非因公感染的有150多人,因公感染的有140多人。北京市卫生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北京非典后遗症患者的具体数据不便透露。

  陈卫衡医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对非典后遗症的原因还不清楚,只能说跟那个事件有关,究竟是非典本身还是其他原因,无从说起。”但他表示,当时情况紧急,为了救人,用了大量的激素。“现在非典后遗症患者的症状和使用过量激素的症状相同,所以反推过来觉得是和激素使用有关。”而李朝东等非典患者认为,他们的病症就是因为激素使用过量所致。

 

http://news.cqnews.net/html/2013-04/16/content_25571635.htm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5 03: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