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原创】〔瞎议〕中药汤剂的缺陷性和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的必要性 汤剂原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也是适应中医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原则的剂型,具有吸收快,迅速发挥药效的特点,从古至今是中医的主要用药方式。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今人民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许多患者因不便煎饮中药和受汤药气味的不良,而放弃了中医治疗,据调查,我国中医门诊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从而影响了中医药的发展。因此,发展中药配方颗粒旨在解决中药汤剂在质量稳定性、方便性、安全性等问题的缺陷,其主要缺陷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汤剂质量受中药饮片质量、患者煎药方法的影响,疗效不好控制: 1.中药饮片质量受药材品种、产地、采收季节、炮制加工、贮存等诸多因素影响,质量差异较大。贮藏不当往往发生虫蛀、霉变、走油;炮制加工不规范,有效成分流失;运输、晒干等过程中混入了杂质;更有甚者出售假药或非正品、代用品,而药材流通环节缺乏先进的检验仪器,难以鉴别真伪优劣。 2. 患者自己煎汤药不规范,对煎煮器皿、煎药用水、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火候、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煎药要求难以掌握。大量的实验报道证明,家庭式的煎煮只能煎出药材中50~70%的有效成份,药材浪费严重。 (二) 汤剂服用、携带、保存不方便: 中药汤剂煎煮费时,服用量大,携带、保存不方便,上班、上学、出差、旅游的人服用困难。 致使汤药的使用率在逐年下降。我国中医药研究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解放初期每年药材消耗量70%用于配汤药,30%用于生产成药,现在成反比还在拉大差距。 (三) 汤剂的用药方式制约了中医走向世界: 在国外西方发达国家,中医药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许多国家逐步得到认同,国外的医疗实践也表明中药汤剂疗效较好。但西方人对患者自己煎煮中药的用药方式无法接受,一是观念上不能接受,二是这种用药形式与他们的生活方式不相适应。 (四) 国外中医药快速发展,催生了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项目: 1.据报道日本70年代就研究生产出200多种“汉方颗粒”;(中医药出自中国,中国人既不知道继承也不知道创新,不知在干啥?中医常用中药300多种,日本就研究生产出200多种“汉方颗粒”,不知是否有效?国人是否脸红?,到现在中国人倒去抢购日本药的中药!) 2.80年代我国的台湾地区研究生产了400多种“科学中药”及300多种经典汉方颗粒。 3.“汉方颗粒”及“科学中药”在欧美、东南亚等地被广泛应用,深受欢迎。韩国在90年代初期也开始研究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并生产出300多个品种。 4.我国的中药材出口量虽居世界第一,但很少进行深加工,附加值极低,仅占世界天然药物贸易总额的4%左右,还不如日本的一个“救心丹”、韩国的“高丽参”。(国人如果不继承和重视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质量,不久的将来,怕是连中药材出口量也难居世界第一了。) 5.台湾生产的“科学中药”在美国售价比饮片高出许多倍,并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上述这种形势,既给我们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机会,也使我们面临一个艰巨的挑战,如何去谋求自身的发展,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国外在这一方面的快速发展值得我国高度重视!!这本应是我们国家的优势,却被不懂中药的外国人抢先一步。直至1992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科研项目的调查、研究及论证工作,并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项目立项。那么,发展中医配方颗粒的必要性也在这里了。 瞎议!瞎议!随口妄议!欢迎看不顺眼的有砖拍砖,无砖抛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