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毒手药王 于 2018-8-31 14:31 编辑
【迦南药机杯】制药智能制造工厂简介 毒手药王原创,转载请注明并与作者联系
未来的药厂,将是智能化的制药工厂。如何开启制药行业的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化的制药工厂,将现有的制药工厂转变成智能化的制药工厂,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1.智能工厂概念及框架分析 智能工厂的基本框架体系中包括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企业虚拟制造平台、智能制造车间等关键组成部分。 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排程。同时,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人性化工厂。智能工厂已经具有了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断、规划;通过整体可视技术进行推理预测,利用仿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设计与制造过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可自行组成系统结构,具备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已系统具备了自我学习、自行维护能力。因此,智能工厂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其本质是人机交互。 智能工厂由虚拟数字工厂和物理系统中的实体工厂共同构成。其中,实体工厂部署有大量的车间、生产线、加工装备等,为制造过程提供硬件基础设施与制造资源,也是实际制造流程的zui终载体;虚拟数字工厂则是在这些制造资源以及制造流程的数字化模型基础上,在实体工厂的生产之前,对整个制造流程进行全面的建模与验证。为了实现实体工厂与虚拟数字工厂之间的通信与融合,实体工厂的各制造单元中还配备有大量的智能元器件,用于制造过程中的工况感知与制造数据采集。在虚拟制造过程中,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对制造过程进行不断的迭代优化,使制造流程达到最优;在实际制造中,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则对制造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与调整,进而使得制造过程体现出自适应、自优化等智能化特征。 2.智能工厂建设原则及维度 2.1建设原则 2.1.1智能工厂的实施广度 参考德国工业4.0中对“智能工厂”的定义: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前半句“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是说除了包括智能化的机床、机器人等生产设施以外,还包括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控,站在信息化的角度,就是智能化的MES制造执行系统。而后半句:“以及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是指将生产所用的生产设施(如机床、热处理设备、机器人、AGV、测量测试等各种数字化设备),进行互联互通、智能化的管理,实现信息化系统与物理系统的深度融合。目前很多企业实施的DNC/MDC(设备联网、设备监控系统)是其重要的基础。 2.1.2智能工厂的实施深度 按照工业4.0战略的描述,理想状态的智能制造是一种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高度网络化的生产模式,工厂内人、机、料自主协同,自组织、高效运转;工厂间,通过端对端集成、横向集成,实现了价值链的共享、协作,效率、成本、质量、个性化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对于中国制造企业而言,现在恰逢“三期交叠”的困难期,企业希望既要符合工业4.0或者是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方向,又要投资小、见效快、确保成功率,如何在两者之间平衡,是一个很现实、也很重要的问题。 在本次智能化制造的革命中,企业一定要“着眼长远、立足当下”。既要符合工业4.0 的理念,体现出其主要特点,又要本着务实的原则实施工业4.0战略。比如,要汲取以前CIMS实施的经验与教训,不要过于理想化,不要过多强调自组织、自学习、自执行等高难度的智能技术,企业不是突破什么关键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单位,而是以创造效益为根本目的,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效益为驱动,确保成功率。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在管理方面深挖潜力,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构建具有适度智能的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个性化的智能生产模式,切实做到明显的“提质增效”。并以量化为指标,循序渐进,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假如通过3年时间,能将设备利用率提高100%,就极有可能“确保企业的未来”,这些作法就是符合工业4.0战略思想的。 2.1.3建设智能工厂要有全局的、系统的思想 企业在智能工厂建设时一定要从全局思考,打造一个全面的、有体系的智能工厂管理系统,从各个方面进行优化、挖掘潜力,zui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 2.2建设维度 从6个维度的“智能”打造中国特色的智能工厂:智能计划排产、智能生产过程协同、智能设备互联互通、智能生产资源管控、智能质量过程控制、智能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分别从计划源头、过程协同、设备底层、资源优化、质量控制、决策支持等6个方面着手,实现全面的精细化、精准化、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既很好地符合了德国智能工厂的定义,又能与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理念完全吻合。 3.制药智能制造工厂实现的关键技术: 3.1企业物联网; 3.2生产设备智能化、工作站化/连续生产化; 3.3机器人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3.4符合制药行业特点,满足GMP要求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3.5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3.6互联网与智能化工厂的融合; 3.7数据的安全; 3.8制药智能化工厂的标准化。 4.欧盟的制药智能制造工厂 2015年初,欧盟宣布“单一数字市场”和“未来工厂”战略。三大关键领域中,包括打造欧洲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该领域又包括如下五个优先行动:智能工厂、标准、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化技能。欧委会就FoF“未来工厂”(Factories of the Future)主题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2016~2017年间将向13项主题投资2.78亿欧元。欧盟的“未来工厂”计划是一个欧盟范围内的公私合作计划,旨在支持先进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创新,以帮助实现2010年提出的“欧洲2020”战略目标。这实际上将工业4.0所倡导的智能工厂上升到欧盟战略。工业4.0的重要特征为:(1)80%的创新由信息通信技术(ICT)驱动;(2)依赖CPS系统、物联网和服务网;(3)软件和数据而不是机械的含量不断增加;(4)曾经分离的工业工程、自动化和IT开始融合;(5)新型的组织结构支持员工的终生发展。 file:///C:/Users/dengz/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jpg 生产数据的记录和上传也可以通过工业4.0技术而实现。随着政府对药品安全监督的要求越来越严谨,过去以手工来记录生产过程数据,将逐渐由系统自动记录所替代。并且,数据类别的采集要求也将逐步提高。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的互联网手段,不仅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药品的制造过程的相关数据,也可以实时采集有关的环境数据、微生物数据,从而对药品在工艺流程的实时环境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追溯。将传感器在生产工艺中所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到中央MES系统,并上传至云端的服务器,即可实现这一系列的数据采集、存储、追溯以及分析。因此,在未来传感器的应用、实时数据监控系统、云服务等层面上的系统集成,将是制药行业实现工业4.0发展的另一个领域。 对于生产的工艺控制来说,升级至自动化控制,也是提升生产效率、保证质量的关键手段。它不仅可以减少人为的不稳定性错误,也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数据,提升药品质量。另外,有效的自动化物流和仓储管理也将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更好地开展供应链的精益管理,减少成本浪费。企业在建设制药工厂或改造时,应事先安排好整体工厂的物流布局,确认物流路径以及仓储点,实现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管理,通过RFID的扫码,或相关的物料识别技术以及AGV物料自动运输小车等手段,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厂内的物流效率。 能源管理的技术更新,包括自动探测设备,可以对工厂的水、电、气等能源消耗,进行优化能源的管理及监控,减少能源的浪费。实行能源管理,不能够只停留在单机能耗的监测和管理上,还应该升级到对多机、多生产线、甚至多厂区的智能化能源管理。也应该对能耗、能源成本等大数据进行分析,自动进行负荷预测、调节负荷开关,进而达到整体能耗的最低化。绿色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重点方向之一,政府将出台能源消耗标准。同时,能源管理也比较能快速地看到投资的回报,因此,能源管理也是行业升级发展的另一个机遇。 5.要建设制药智能制造工厂,我们还需在以下方向努力: 5.1建立基于信息化集成的研发体系或平台,提升药物研发水平和速度。(现代研发体系) 5.1.1根据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建立包括实验室研究系统(LIMS)、药品临床研究系统、中间实验放大系统的信息化综合研发平台,综合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药品临床数据分析系统进行药物靶标筛选、药物分子设计、药物筛选、药效早期评价、提升药物研发水平和速度。 (研发体系) 5.1.2建立“新药创新中心和研发基地”,采用PAT技术和中试放大技术,优化制药生产工艺,实现药品从研发到生产的技术有效衔接和确保产品质量一致性。 (研发基地) 5.1.3实施药品研发系统、药品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药品质量管理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化综合集成,为实现协同研发,实现真正的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创造条件。 (协同研发) 5.2提高制药装备和制药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制造与智能化工厂建设。(生产体系) 5.2.1提高原料药生产的自动化化水平,探索实现原料药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批控制( Batch Control )模式,为实现真正的原料药生产的执行系统MES、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打好基础。 (原料药生产) 5.2.2提高制药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改进制药装备的合规性与开放性,增强制药装备信息上传下控功能和网通互联功能,应用智能识别、智能机器人等先进的智能检测与执行设备,形成真正的智能化制药装备与系统,为实现真正的制剂药生产的自动化批控制和生产执行系统MES、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创造条件。 (制药设备与制剂生产) 5.2.3采用信息信息化和自动化相结合手段,消除药品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孤岛,最大限度约束、规范和取代人的行为,提高对人、机、物、法、环的监管水平,提升药品生产的GMP执行力度,确保药品质量。 (人、机、物、法、环的监控) 5.2.4在实现和完善原料药和制剂药生产全过程自动化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FCS) 、制造执行系统(MES)和生产经营管理 ( ERP)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IACS),实现企业的生产、质量和经营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综合集成,为实现制药企业的真正的智能生产和智能工厂打好基础。 (智能生产与智能工厂) 5.3推进企业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化综合集成,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系(经营管理体系) 5.3.1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企业生产、计划、质量、设备、储运、营销、供应链、财务、人力资源、环境安全等各环节的管理信息化。 (各业务系统单项应用) 5.3.2深化企业主要的产、供、销等核心业务系统的信息化集成。 (企业核心业务综合集成) 5.2.3在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财务成本管理系统FC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电子商务系统EBS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企业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化综合集成,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系。 (所有业务系统的信息化综合集成) 5.4建立和完善药品生产全程的质量监控、管理和追溯体系统,建立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 5.4.1实现药品生产全过程的批生产管理信息、重要生产工艺数据和药品生产各个环节的重要质量检测和分析数据的自动采集、电子数据和电子记录的有效、安全管理与保存,并实现药品质量各环节数据的快速查询与追溯。 (质量数据自动采集与管理) 5.4.2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原料药生产控制与管理系统、制剂药生产全过程在线、实时质量监控系统、药品研发和质量检验数据实时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药品质量管理系统与其它各控制与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综合集成,建立完善的药品生产企业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和追溯体系统。 ( 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追溯) 5.4.3按照国内外有关质量法规的要求,研究制订各类与药品质量有关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标准,实现制药行业真正的合理和完整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5.5采用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探索实现制药企业全范围的信息化管理和药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监控与追溯。(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探索采用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企业信息共享和服务的云服务平台。 5.5.1实现企业从供应、计划、生产、质量、设备、储运、营销、服务、财务到人员全范围的信息化管理。 (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管理) 5.5.2实现药品从研发、临床、中药材种植、原辅料供应与加工、生产、储运与流通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监控与追溯。 (药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化质量监控) 5.5.3在确保信息化安全的的前提下,实现跨企业、跨行业、跨平台的信息化共享,促进各价值链之间的协同发展与服务,开创智能制造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其中包括网络协同制造模式、远程运维服务模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系和平台化服务等。 (跨企业、跨行业信息共享、网络协同和服务、新业态)
未来的制药工厂管理、药品数据的追踪上,将有越来越多的需求。企业应该及早开发MES系统中数据管理模块,加强工艺设备的自动化,开发数据存储,包装自动化、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安排合理布局的厂房。在采购设备时,要充分考虑数据采集和对接的要求,打造智能化的供应链体系。制药业的未来智能工厂,需要满足生产运营的及时性、高效、高质量、安全、节能环保、合规(GMP)等要求,并通过互联网与供应商、客户等外部资源实现“云”制造。面向药品生产从原料到仓储全流程环节,以高端智能装备为基础,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云处理等先进技术,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高度集成,让制药企业的设备、生产过程、产品、管理全方位满足各项法规的要求。企业能够利用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实现高效、高质量、定制化的生产,达成智能化生产的新型药厂的目标。目前中国制造业则是处在“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发展阶段,远没有进入“工业4.0”时代,更何况我国相对比较传统,自动化与信息化理念与水平都相对比较落后的制药行业。我国制药行业的智能化工厂的大量探索工作实际上还基本只是局限在物理层、信息层,其中包括一些制造单元自动控制水平的提升、制药装备的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智能化装置的应用(包括机器人、AGV车等的应用)以及部分MES系统的应用等。
我们离制药智能制造工厂还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