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498|回复: 1
收起左侧

[谈天说地] 粮中珍珠话玉米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3-4-14 2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粮中珍珠话玉米


自清代以来,晶莹润泽的玉米就有“珍珠米”的美称。现代科学认为: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比精米、精面高6~8倍。纤维素具有吸水膨胀、刺激胃肠蠕动增加的特性,因此缩短了粪便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防止肠内微生物产生致癌物质引起结肠癌;防止肠管内压上升引起阑尾炎、憩室症;防止腹压增加引起疝气、静脉曲张。纤维素还可和胆汁酸结合排出体外,减少胆固醇合成,防止动脉硬化等症发生。
  玉米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的含量均比精米、精面高。还有精米、精面不含有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具有抑制化学致癌物形成肿癌的作用。
  玉米含脂肪4.5%,比精米、精面高5~6倍。玉米脂肪的特点是50%以上为亚油酸,并含有卵磷脂、维生素E等高级营养素,具有抗血管硬化、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高血压、冠心病和防止细胞衰老(皮肤表面褐斑)、脑功能衰退(记忆减弱)、皮肤病变(鳞屑肥厚)等作用。
  玉米还有防治高血压的作用。一些学者研究发现,中美洲的印第安人几乎没有高血压病,原因是这里的居民以玉米为主食,玉米中所含的钙能降压。实验证明,每天摄取1000毫克钙,6周后成年男子的舒张压下降6%,9周后成年妇女的舒张压下张60%。
  玉米中同样含有大量的镁。镁可抑制癌的发展,帮助血管舒张,加强肠壁蠕动,增加胆汁,促进机体排除废物。镁还可防止缺血性心脏病,维持心肌正常功能。
  玉米的抗癌性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注意。研究者指出,粗玉米面中含有大量的赖氨酸,对治疗癌症有显著效果。玉米中还含有一种抗癌因子——谷胱甘肽。据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有硒,硒比维生素E的抗氧化能力强500倍,因此,可防止致癌物在体内形成。
  玉米含的蛋白质8.4%,比精米7.2%、精面6.8%都高。但是玉米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中的赖氨酸和色氨酸要比豆类、大米、白面含量低。所以把玉米同豆类、精米、精面混在一起吃,玉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大大提高。有人实验,我们日常食用大米的蛋白质利用率约58%。如果2份大米加1份玉米,其利用率可提高到71%,这是蛋白质互补作用的结果。
  玉米油味道芬香,也是一种良好的药物。其中亚油酸含量达60%,并含有卵磷脂、维生素A和维生素E等,易为人体吸收。长期食用玉米油,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并柔化动脉血管,是动脉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肥胖症和老年人的理想食用油。
  玉米须含维生素K、谷固醇、葡萄糖、有机酸等成分。药理研究证明,玉米须有利尿、降压、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血中凝血酶和加速血液凝固等作用。玉米须在受粉前割下,阴干存放,熬水代茶,加适量糖常饮,清甜可口,对胃炎、膀胱炎、胆囊炎、风湿痛、高血压、肥胖病等均有疗效,玉米须15~25克加冰糖适量,煎水代茶常饮,治肾炎引起的浮肿和高血压。
  中医认为:玉米可以清热利湿,调理脾胃,有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煮青玉米让孩子吃,能磨积,治消化不良,对经常便秘者和老年人更是有益。玉米粒1份,水3份,煎汤代茶,早晚饮服,对治疗慢性肾炎水肿也有一定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4-15 14: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米是好东西,现在还出现一种水果玉米,可以生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12 16: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