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775|回复: 1
收起左侧

[谈天说地] 本来面目的中医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6-2 09: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来面目的中医


在4月9日的中国中医药报上有一篇题为“还中医本来面目”的文章。文章题目较大,但只是主要谈到了“还中医理论本来面目”这一个方面,我认为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中医行医方式的本来面目,同样也值得探讨。总的来说,现在在中医药理论上,可能是已经或多或少地被一些人曲解或弱化、异化了;而在行医方式或行医环境的改变上,也许是正处在一种不利于充分发挥其特色与优势的地位上。
那种所谓“评价其是否科学”的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就已经把科学当成了“正确”或“符合真理”的代名词,即当成了“标准”。因此使得现在的中医人,有许多都变得不自信或不那么自信了,有的甘愿拜倒在所谓“科学”的旗帜下,唯“科学”之马首是瞻,言必称科学,或称接受所谓“科学”的检验及符合所谓“科学的标准”。
我认为,中医的本来面目还应当是:个体自由开业行医,没有建立什么联合性质的大医院,大家分散在各地,各得其所,各施其技,各显其能。他们自由行医在坊间、市井、乡镇,真诚的为患者服务,凭真本领吃饭。他们或有某种专长及独门绝技(如接骨、治疔疮发背等),完全凭疗效取得病人的信任,打开知名度。他们没有所谓职称及等级。然而就在这样一种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中,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各地区不同特色、影响不一的“名医”。他们师徒授受,代有传人。他们本身并没有刻意地去追名逐利,或是把取得什么高级职称作为目标。这种本来面目的中医,是在具有深厚中华文化的土壤中滋养和成长起来的,没有受到近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严重冲击,没有受到现代各种分科的知识体系即“科学”的新理论的迷惑与干扰。因此,他们一心一意地学习和钻研古人的经典、师傅的传授,加上自身的领悟,故而学业有专攻,专则能精,学而有成。古代的中医,没有统一的教材,各人又从师不同,因此他不是一个“模式”制造出来,更显示出高低不齐与风格各异。他们的出师,既有师傅的考察,更有由众多病员群众通过临床实践对他的检验,而不是让书本说了算。成就自有公论,名医都不是评选出来的。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上,在中医学领域内,真正被大家公认的名医大家,且有代表性著作传世者不过数十人,哪有现在这么多?
本来面目的中医可以自己采药、制药,自制膏、丹、丸、散,自配自用,故能保证药物的质量与疗效。本来面目的中医有一份对中医特有的执着和热爱,他们不会因收入微薄而改从它业。弃文从医者有,而弃医从文或从商者盖寡,或未之闻也。本来面目的中医,没有要国家在经济上的投入或补赏。本来面目的中医许多时候都行走在为病人出诊的路上,或就坐在病人的床边诊脉、拟方,而现在这样的中医却少了。本来面目的中医,他们时刻以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为训,铭记不忘:“独有拳拳消未尽,同胞疴痒系私衷”。本来面目的中医,与现时代的中医确实有些不一样。时代变了,环境不同了,受的教育和所接触的人与事都差异太大。很怀念和敬仰那些本来面目的中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7 13: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怀念以前的中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24 15: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