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676|回复: 8
收起左侧

[社会广角] 中医全解端午节养生食俗之食疗宜忌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6-11 22: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医全解端午节养生食俗之食疗宜忌


在习俗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净身、服用之外,还择食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避毒祛邪,防病健身。

古人给端午节留下很多习俗,除了赛龙舟,吃粽子等必不可少的节目外,还会在家门前挂上艾叶、菖蒲,饮用和涂抹雄黄酒,给孩子们佩戴香囊。这些习俗蕴含着古人高超的养生智慧。

过端午节,中医认为饮食养生方面需注意以下几点:

吃粽子,在粽子的诸多花样中,最常见的是用糯米与红豆共同包制的粽子。中医认为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夏日气候炎热且多雨,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中医认为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泻痢等病症。咸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缺失的盐分和消耗的营养物质,因而也是一种夏季食补与佐餐佳品。

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中医认为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大蒜与苋菜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

端午节的中医食疗养生禁忌:

不可贪吃粽子。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由于平时很少吃粽子,只有端午节才能吃,有些人吃起粽子来就没有节制。粽子不可贪吃,因为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对于老人、小孩和消化不良的人群来说,吃粽子时,搭配上一碗白萝卜汤,可起到通气、去积食的作用。

不可擅饮雄黄酒。在古人眼中,雄黄酒是对付蛇蝎毒虫的法宝。神话传说中,白娘子是因为喝了雄黄酒才显出原形的。今人看来,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它们解毒杀虫的作用机制,能诱导细胞的凋亡和分化,与其说雄黄“解毒”,倒不如说它“以毒攻毒”。因此,雄黄酒用好了能治病,用不好易中毒,一定不能自制,更不能擅自饮用。

慎选香囊。香囊也叫香包或香袋,古人以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美丽的图饰,内装具有浓烈芳香的中草药粉末,用以提神驱虫。近年来,每逢端午时节,市场上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香囊就让人目不暇接,很多人喜欢购买香囊,却很少关心香囊里装的是何物。传统香囊里的中药,除了艾叶和雄黄,还有菖蒲、白芷、藿香、薄荷等,多具有活血行气的作用,孕妇和体质虚弱的人不适宜佩戴。市场上鱼目混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劣质香水填充物来代替中药,人们长期佩戴这类以假充真的香囊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因此,购买香囊一定要去正规药店,在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下购买。

学会洗艾澡。艾又名艾蒿、艾草、冰台、灸草,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通十二经。艾叶燃烧的烟对常见的化脓性细菌、真菌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艾叶煎汁洗浴,是通过浴水把艾中的有效抗菌成分溶解出来,能预防和改善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皮肤疾病。取新鲜艾叶适量置于锅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煮沸,15分钟后,取出艾叶,将艾叶水兑入到洗澡水中调至适宜温度,泡洗20分钟,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皮肤瘙痒。

祖先流传下来的习俗不仅给端午节增添了情趣,更是蕴含着养身防病的诀窍,我们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加以选择和继承,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11 22: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1 23: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又涨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12 07: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原来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12 07: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原来有这么多知识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12 08: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有学习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12 08: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组,原来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这么有学问啊,,,,今天又长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12 08: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慢慢喷

“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

大蒜的有效成分

  大蒜气味辛辣,是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烹饪佐料,也是人们公认的健康食品,中医认为大蒜性温,入脾胃之经,具有“下气、消谷、化肉、除风邪、杀毒气”等功效,所以大蒜常被纳入滋补和食疗配方。

  大蒜是百合科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球状鳞茎俗称蒜头,具有辛辣的刺激性气味,能够帮助消化、促进食欲,是深受人们欢迎的常见食品和调味品。

  大蒜富含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蒜素、柠檬醛以及硒和锗等微量元素,能活化细胞,增加抗病及抗菌能力,还具有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肠胃等功效。然而,尽管大蒜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当前公众对大蒜的了解依然不够,大蒜的功效也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为了验证大家对大蒜到底了解多少,有人曾做了一个100人的随机调查,结果非常有意思。

  第一问是:“您知道大蒜吗?”经常有人回答:“什么?大蒜?就是可以吃的那个大蒜吧?我当然知道啦。”其实,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大蒜这种调味品,它和胡萝卜、大葱、辣椒等食品一样,都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100人中,回答知道大蒜的有100人。

  可是,问到第二问:“您平时吃大蒜吗?”100人中只有两位中年男性回答:“是的,我每天都会吃大蒜”;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人回答:“虽然不是每天都吃,但我很喜欢吃大蒜”;其他人则回答:“不常吃大蒜”。总的来说大家对大蒜还是比较亲近的。

  这个调查的第三问是:“您平时是否绝对不吃大蒜?”生活中应该有这样的人吧。有趣的是在回答问题的100人中,肯定地回答是的人也只有两个,这两人都很讨厌大蒜。不过,还有三分之一的人回答:“大蒜好像对身体有好处,我不喜欢吃,但也不会坚决拒绝。”由此可见,真正讨厌大蒜的只是极少数人。不管吃不吃它,大蒜在我们日常饮食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虽然我们都知道大蒜,但当提出第四个问题:“您知道大蒜对健康有哪些好处吗?”50%的人能答得上来一些;有40%的人回答:“知道,但不是很清楚”;甚至还有10%的人回答:“大蒜的味道那么重,我觉得对健康没什么好处吧”。

  之后,这个调查提出了第五问:“大蒜为什么对健康有好处?您知道其中的理由吗?”几乎所有的人都回答:“我只是听说大蒜对身体有好处,但却不清楚其中的理由。”不过,还有一些喜欢大蒜的人回答:“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大蒜到底为什么对身体有好处,可自从坚持吃大蒜后,不得感冒,也不觉得疲劳,而且也不会宿醉,感觉比以前健康多了。”

  再问及为什么要吃大蒜时,很多人的回答是:“觉得身体虚弱疲劳时,朋友说吃大蒜对身体好,所以就吃大蒜了。”

  通过这个调查可以看出,几乎没有人真正清楚大蒜为什么会对身体有好处。不过,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有亲身体验,有些人意识到大蒜对健康的确是有益处的。虽然极少数人因为大蒜的刺激性而对其反感,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大蒜是一种健康食品。

  为什么有人会因为大蒜刺激性强而认为大蒜没什么好处呢?探察一下其中的理由,基本上都会回答:“我在吃生蒜时,感到很辛辣,吃下去胃也感到不舒服,所以就不吃大蒜了。”看来是由于与大蒜的第一次接触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就敬而远之。

  确实,大蒜的强烈刺激性是一些人讨厌大蒜的重要原因。但很大程度上,吃大蒜这种辛辣和刺激的感受是食用方法不当造成的。事实上,这种强烈的刺激性也正是大蒜存在效能的一个表现。

  葱属植物家族

  大蒜在植物学上的学名是Allium sativum。Allium在拉丁语中是蒜的意思,sativum是栽培的意思。

  大蒜是葱属植物。葱属植物都有球形的根茎和细长的叶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会散发出独特的气味。大家比较熟悉的葱属植物有韭菜、荞头、大葱、洋葱。此外,葱属植物还包括山蒜、细香葱、冬葱等植物。

  下页的图对这些植物的成分进行了比较,各种成分刺激性气味的强度从左到右越来越强。

  山蒜又叫野蒜,是野生的葱属植物。初春摘下山蒜的嫩叶,放在酱汤里,可以使酱汤更为美味;山蒜也有球状根茎,醮着酱吃非常鲜美,是很好的下酒菜。

  除了山蒜外,在深山幽谷中生长的“行者蒜”,也被称为“紫蒜”,无论是形状和成分都跟大蒜不同。“行者蒜”外表和山蒜有些相似,比山蒜小一些。

  另外,山蒜除了和大蒜外形相似外,在药用方面,也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说,在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把山蒜或大蒜的根茎捣碎涂抹在被叮咬处;受到外伤后,也可以把山蒜或大蒜的根茎捣碎,和小麦粉搅拌在一起,涂抹在伤口上。不过,山蒜中的蒜素含量要低于大蒜。

  因为冬葱可以分株种植,分株后会迅速长出根茎,所以又名“分葱”。

  细香葱是最细的葱属植物。韭菜只有叶子可以食用,而细香葱无论是叶子还是根茎都可以食用。

  大葱和洋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蔬菜,这两种植物几乎不含蒜素。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这两种植物才没有大蒜的那种强烈的刺激性。不过,大葱和洋葱有很好的味道,所以大家都喜欢吃,是人们广泛食用的蔬菜。在制作肉类菜肴时,离不开大葱或洋葱。将它们和肉一起吃,能相互提味。根据古埃及的记录,洋葱是修建金字塔的民工们的食物和保健品。

  在大蒜的同伴中,与大蒜最为接近的就是荞头。荞头原产于我国,在南部和中部广为栽培,荞头也是咖喱料理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调味品,它通过厦门、汕头等港口城市出口到东南亚等地。

  荞头的刺激性远比不过大蒜,虽然在成分上与大蒜最为接近,但荞头的主要成分与山蒜一样,都是甲基蒜素。

  这些植物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在气味、味道等方面都比较相似,所以可以全部归属到葱属类。

  探析大蒜主要成分

  借助现代科学手段,我们已经可以精确地测定大蒜的各种成分。下面这个表就是美国农业部网站公布的最新大蒜营养组成表。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大蒜含有哪些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大蒜(蒜头)基本营养组成表 (100克)

  注:括号中百分比是指100克大蒜中该营养素的量占美国FDA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RDI)的相对百分比。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国家营养标准参考数据库,第23版 (2010年)。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各种营养物质有一个“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RDI)”,我们可以看到每吃100克大蒜,就可以满足人体每日95%的维生素B6和52%的维生素C需求。此外,大蒜中硫胺素、泛酸以及钙、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很高。

  当然,在古代乃至近代,要搞清楚大蒜的成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大蒜的各种成分及其功效,还有着一段曲折的发现之旅。

  和在中国一样,大蒜在欧洲,也同样受欢迎。欧洲人食肉,经常和大蒜一起食用。而且大蒜的强烈性气味——蒜臭,也让人们讨厌,但正因为这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蒜臭,大蒜又成了驱魔之物。在欧洲的文化里,著名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惧怕阳光、十字架和大蒜,所以欧洲人从小就教育孩子:大蒜是避邪之物。

  大蒜最大的特征是其强烈的臭气,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人都厌恶这种气味。要揭开大蒜为何对人身体有好处之谜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这种气味的成分。德国化学家塞姆勒在1892年做了大蒜的实验,塞姆勒也是第一位分析大蒜的臭气、科学地验证大蒜功效的人。

  塞姆勒使用的是西方的实验研究方法,就是不断分析、检验大蒜的基本成分,当时实验的重点是查明大蒜臭气的成分。

  塞姆勒首先把大蒜的球状根茎磨碎,用水蒸气蒸馏。水蒸气蒸馏法是将成分物浸泡湿润后,直火加热或通过水蒸气蒸馏,得到成分液体的方法。塞姆勒通过水蒸气蒸馏后,得到了刺激气味强烈的馏出液,大蒜成分的比例在0.18%~0.2%之间。之后,再用包含两种以上挥发成分的液体混合物进行重蒸馏。

  他不断改变条件、改变添加物反复实验,终于分析出了大蒜的成分:

  ◎ 二烯丙基三硫醚 60%

  ◎ 丙基烯丙基三硫醚 6%

  ◎ 二烯丙基二硫醚 20%

  ◎ 甲基烯丙基硫醚 微量

  ◎ 多硫烯丙基化合物 微量

  ◎ 萜烯类化合物 微量

  也就是说,基本上都是芳基系列挥发油,而且其中占到60%的二烯丙基三硫醚与大蒜的臭气相似。因此,塞姆勒发表了论文,认为二烯丙基三硫醚即是大蒜的主要成分,也是大蒜的有效成分。

  蒜氨酸

  在塞姆勒发表论文20年后,德国学者伦多克威斯特又用别的方法提取了大蒜成分。他把干燥的大蒜根茎浸泡在稀酒精溶液里。然后用醚稀释提取液,分离出沉淀物,再提纯,得到了碳水化合物结晶。出于学名的考虑,他把这种结晶命名为蒜氨酸。

  就这样,首次精制出了大蒜主要成分的结晶——蒜氨酸。不过在这一阶段,提纯技术还有待提高,蒜氨酸中包含着很多杂质。

  虽说如此,原本认为大蒜的主要成分是芳基系挥发油,但现在却前进了一步,得到了无臭的结晶蒜氨酸。当然,如果认为蒜氨酸是大蒜的基本物质,则又出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怪现象——蒜氨酸没有大蒜的独特臭气。但是,如果把蒜氨酸放入糖类检测试剂斐林液中,则会散发出大蒜的臭气。另外,蒜氨酸还可以和大蒜中提取的酶溶液发生反应,散发出大蒜的臭气。

  如前所述,伦多克威斯特和卡瓦里特等人提取的蒜氨酸、蒜素还不够纯粹,包含了大量杂质。真正提取出纯净大蒜成分的人是瑞士学者斯特尔。

  正是斯特尔在进一步地严密推理验证后,彻底查明了大蒜中酶的活动,揭开了大蒜的秘密。

  为提取出纯净的蒜氨酸,他使用了下面的方法:首先,在零下20度左右的温度下,把大蒜冷冻。然后,用粉碎机把冻好的大蒜粉碎。因为温度太高的话,大蒜中的酶会分解,影响蒜氨酸的纯度,因此要选择这样的冷冻条件。

  接着,把冷冻的大蒜粉末用酒精或甲醇提纯。此时尽量注意控制水分,把水分含量控制在15%~20%之间。如果酒精中的水分较多,会导致大蒜粉中的酶自动分解。同时,如果酒精的浓度过高,则会导致大蒜粉中的酶失去活性,凝固成团,不会溶解于水中。

  随后,把溶解了蒜氨酸的酒精溶液反复过滤,低温加热。酒精挥发后,残留下的溶液很像糖浆。为了提取其中的脂肪性不纯杂质,斯尔特使用了乙醚进行提纯。之后,为了除去大蒜溶液中的碳水化合物,还要使用含水酒精提纯,然后再加入无水酒精。

  接着把液体放在容器中减压蒸馏,可以得到高浓度的水溶液。加入甲醇后放置,最后可以得到无色的蒜氨酸针状结晶。

  然后,再用含水丙酮使蒜氨酸针状结晶再次结晶,便得到了高纯度的蒜氨酸。

  这是挺复杂的工作,估计连斯特尔本人也没想到,提纯大蒜中的蒜氨酸竟会如此复杂。

  蒜氨酸具备酸性氧化剂的特征:不稳定、易反应、易分解,而且还是不饱和构造的活性硫磺化合物。可是,光是蒜氨酸本身并不能解释大蒜的强力杀菌力、刺激的臭气,以及神奇的药效功能。

  蒜素

  1944年,研究大蒜的学者卡瓦里特等人,把大蒜的酒精提取液真空蒸馏,结果得到了与蒜氨酸不同的、无色、容易发生化学变化的不稳定精油——蒜素(Allicin)。

  大蒜在西方作为驱魔之物使用,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气味,更主要地是因为它的功效。在流行霍乱之类的恶性瘟疫时,经常吃大蒜的人抵抗力强。另外,大蒜对化脓性疾病也非常有效。所以,人们虽然不十分清楚大蒜的化学成分,但是却知道大蒜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和抗病能力。事实上,大蒜中起杀菌作用的成分,正是蒜素。

  蒜素的抗菌能力极强,对8万5千倍到12万5千倍的结核菌、白喉菌,或者是伤寒菌、痢疾菌都有抑制能力。当时的抗菌力单位以青霉素为标准,1毫克蒜素的抗菌能力大约相当于15单位的青霉素。

  拥有超强抗菌力的蒜素,其气味与大蒜特有的臭气是一样的。可以说,比起蒜氨酸来,蒜素更能代表大蒜的特性。

  斯特尔在提纯了蒜氨酸之后,也成功地提取出了高纯度的蒜素。蒜素是蒜氨酸与蒜酶两种物质结合的产物,也是大蒜发挥多种效果的源泉。比如说,从维生素B1的结合作用方面考虑,维生素B1会被蒜氨酸酸化,但蒜素却可以把维生素B1还原。因此,大蒜进入人体后,可以帮助顺利吸收维生素B1。

  同时,蒜素与蛋白质也能很好的结合。这个现象就好比生吃鸡蛋会很难消化,但当鸡蛋被煮到半熟时,其蛋白质的构造会发生变化,因此半熟的鸡蛋会更容易消化,蒜素的功能就与其相似。也就是说,蒜素有使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使蛋白质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12 08: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早就发现了大蒜的这个功能,所以常把大蒜和肉类一起食用。然而直到20世纪中期,人类才科学地解释了为什么大蒜可以使肉类蛋白质容易消化的原理,这颇让人感慨。

  大蒜的抗菌作用也可以这样解释:蒜素接触到细菌后,侵入细菌的蛋白质,夺走了细菌的生命。也就是说,蒜素既可破坏细菌的结构,起到杀菌作用,又可以促使肠胃分泌有用的消化酶。因为同时具备这两种效果,所以大蒜是非常理想的食品。

  此外,蒜素还具有氧补充的作用,在人体中发挥着巨大的功效。关于蒜素,其实还有很多功效值得我们去探索。

  蒜酶

  费了很大力气才从大蒜中提取出纯净的蒜氨酸和蒜素的斯特尔,自然会研究分析这两种成分间的关系。斯特尔思考了很久:为什么蒜氨酸被捣碎,和其他物质混合,或者加入水中,就会产生新的气味?

  事实上,大蒜的这种特性和芥末比较相似。芥末本身也没有气味和辣味,可是当它被捣碎并加入水之后,立即会变得很辣。这是因为,芥末中包含芥子酶和硫代葡萄糖苷,不过两者却没有接触。可是,一旦把芥末捣碎加入清水,芥子酶和硫代葡萄糖苷便会发生反应,产生辛辣的芥子油。

  当时,斯特尔推测,也许大蒜中也有某种作用跟芥末中的芥子酶相同的某种酶。之后,他终于在大蒜中提取出一种酶,并把这种酶命名为“蒜酶”。

  实验发现,即使没有蒜酶,大蒜中的蒜氨酸也能分解,因为大蒜中还含有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醛单独作用时,也可以把蒜氨酸分解为蒜素和丙酮酸。不过,分解速度要比蒜酶的分解速度慢得多。蒜酶与蒜氨酸在两三分钟到5分钟之内,可以完成七八成的化学反应,15分钟便能完成整个化学反应。如果是磷酸吡哆醛与蒜氨酸发生作用,则需要10倍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整个化学反应。

  蒜酶反应的特征就是迅速。因此,在碾碎、切割大蒜时,会立即闻到臭味。也许是因为反应速度极快的缘故,蒜酶很难保存。即使是放在冰箱里,一周内便会失去一半的活性,两周则会失去三分之二的活性。即使到现在,人们都无法提取出纯净的蒜酶结晶,蒜酶的研究进度也非常缓慢。

  虽说如此,斯特尔的推理依然完美地解释了大蒜的本质及其作用。塞姆勒最初提取的二烯丙基三硫醚,其实也是蒜素分解后的产物。也就是说,蒜氨酸、蒜酶、蒜素、二烯丙基三硫醚是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物质。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大蒜中含有蒜氨酸,和大蒜中的蒜酶发生反应,产生了蒜素,而正是蒜素决定了大蒜的效果。

  大蒜与维生素B1

  在我国的饮食习惯中,维生素的摄取量严重不足。因此很多保健药和保健食品,也是旨在补充中国人的维生素摄入。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其中有些保健药的源头就是大蒜。

  对维生素B1的研究发现,有些植物(例如紫萁等蕨类植物)无论给它多少维生素B1,它都会破坏掉这些维生素;而有些植物虽然不含维生素的成分,却保护着维生素。

  也就是说,一方面是紫萁等蕨类植物,另一方面是大蒜和大葱,双方都没有大量维生素B1的成分。但紫萁富含强力的蕨类植物酶,这种酶可以破坏维生素B1。蕨类植物在很久以前便引发过问题,比如牧场上的牛、马有时会患上急性脚气病。经过调查后,发现牧场中生长有茂密的紫萁,牛、马食用了大量的紫萁后,体内的维生素B1会被蕨类植物酶破坏,最终导致牛、马得上脚气病。

  那么,大蒜类植物又是什么情况呢?大蒜类植物与蕨类植物相同,并没有大量维生素B1的成分。可是,却从来没有发现过,因为吃大蒜过量而患上脚气的病例。比如,韩国的人们习惯性地食用大蒜,他们当中很少会有人得脚气病。

  通过这两个事实,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这两大类植物都不富含有维生素B1,却有着其他方面根本性的差异。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蕨类植物一方发生反应后破坏维生素B1;大蒜一方是在发生反应后保护维生素B1。

  事实上,大蒜在发生反应后,是先把维生素B1隐藏起来,显示出与破坏一方相同的效果。日本京都大学的藤原博士曾做过一个试验,他把大蒜捣碎后,加入了大量维生素B1结晶。充分混合后,再检测混合物的维生素B1含量。结果显示,在混合物中并不存在大量的维生素B1。把这种液体喂给因缺乏维生素B1而患上脚气病的老鼠后,又会怎样呢?结果是迅速治好了老鼠的脚气病。

  也就是说,是由于大蒜中的未知物质和维生素B1发生反应,把维生素B1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随后在老鼠和人的身体内,这种物质又被还原成维生素B1。现在我们已经明白,这种物质就是蒜硫胺素。

  之后,藤原博士和维生素B1合成方面的权威人士共同研究,在大蒜提取液中加入维生素B1,通过反复加工提取,开发出了一种成本可以接受的保健药品。大蒜竟然能带来维生素B1制剂的产业新机会,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大蒜的广泛用途。

  抗癌的锗元素

  研究表明:大蒜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特别是锗元素,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

  锗元素进入人体后,可以向人体各部位输送生物不可缺少的氧元素,可以消除疲劳、提高人体体力。也就是说,锗元素进入生物体内,一边通过血液从肝脏、胰脏、骨髓移动,一边向各部位提供氧元素,为人体提供生命的活力。而且,锗元素会通过肾脏和尿一起排除体外,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日本绰号为“锗大师”的工学博士浅井一彦用老鼠做试验,证明了锗的抗癌作用,还公布了各种植物的锗元素含量。其中,诃子和山豆根是治疗癌症和恶性肿瘤的特效药,我国从古代便开始使用这两种药草治疗肿瘤。

  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蒜的锗含量比其他植物要高。在小小的大蒜中,却含有丰富的锗元素,这实在是值得人们关注的。

  蒜叶与蒜薹

  大蒜是二年生植物,在栽培后其茎叶柔嫩时也可供采收食用,这种蒜叶也叫青蒜或蒜苗,亦即大蒜的幼苗。和大蒜头一样,蒜叶中也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成分。

  具体对比来看,蒜叶中有多种维生素的含量比蒜头高,但最能代表大蒜特征的蒜氨酸含量却较低,微量元素、烟酸、蛋白质等的含量也少于蒜头。因此可以认为,蒜叶的食疗价值要略逊于蒜头。

  如果在大蒜的栽培过程中避免阳光照射,还会生长出嫩黄色的蒜叶,这种蒜叶也叫做蒜黄。好的蒜黄植株肥壮,质地柔嫩,叶尖稍带线紫色。因其香味浓郁,鲜嫩可口,辣味也不如青蒜浓,因而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开胃蔬菜。

  蒜薹即大蒜的花薹,在有些地方也叫作蒜薹或蒜苗,在东北地区则被称作蒜毫。除了与蒜叶、蒜头有类似的成分外,蒜薹的外皮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调治便秘。同时经验表明,多食用蒜薹能预防痔疮的发生,并对轻度痔疮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速效与缓效

  把大蒜当作药品使用时,必须先确定想要的大蒜药效是速效还是缓效。大蒜既有迅速达到治疗效果的使用方法,也有缓慢达到治疗效果的使用方法。

  期望大蒜速效时,把大蒜切碎,不加热直接服用,也就是生吃,可以快速利用蒜素,达到速效的目的。虽然这样服用大蒜后,迅速浑身被蒜臭包围,体臭也变得浓烈起来,这其实是蒜素发挥了效果的表现,温补作用十分显著。

  说到温补,这是一个中医术语:温是温暖身体,补是增添身体的活力。当然,温补过度对人体也会产生危害。体质虚弱、胃功能不健全、过敏体质的人不适合用这种直接生吃大蒜的方法。

  生吃大蒜时,还可以把大蒜浸泡在酱油、酱汤、醋里一段时间,然后再拿出来生吃。这样既可以保存住大蒜的效力,也不会像直接生吃鲜大蒜那样受到强烈的刺激,却依然可以实现较快的效果。

  而且,腌制大蒜可以达到防止大蒜发芽、防腐的目的。大蒜在常温下贮藏时,会从休眠状态苏醒,准备发芽,大蒜的成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平时,带皮的大蒜没有臭味,但大蒜在发芽前会散发出独特的臭气,这其实是大蒜营养成分分解流失的一个表现。

  我们可以把大蒜放在零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下储藏。可是,如果温度过低,大蒜中的水分会结冰,破坏大蒜的细胞。

  服用大蒜,还可以采取烧大蒜或者炒大蒜的方法,加热会破坏大蒜中的蒜酶,大蒜的臭味也就被消除了,药效也会略有减弱。不过这个方法仍可以保存蒜氨酸,大蒜依然可以达到药效。这种方法也适合体质虚弱或肠胃功能不健全的人。

  大蒜生吃是速效型,加热后食用是缓效型。在速效型和缓效型之间还有一种食用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大蒜切碎或者用菜刀背把大蒜拍碎,然后用油或水加一下热。这样做既可以除去一些大蒜的臭味,还能保留大蒜的美味,所以做菜时主要使用这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还能消除食用油本身特有的气味。

  生吃大蒜药效最快

  生吃大蒜时,首先要剥去大蒜球根茎的外皮,把各个鳞茎分开,再剥去鳞茎上的薄皮。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掉大蒜上污物,用干净的布把大蒜擦干,直接把大蒜吃掉,或者是把大蒜放进容器中捣碎。

  这种方法的药效最迅速,但是刺激性较强。刚一咀嚼大蒜,便会觉得很辣,同时感受到了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用牙齿磨碎大蒜时,会觉得嘴里全是辛辣的味道和大蒜的臭味。

  这是因为大蒜主要成分蒜氨酸在蒜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蒜素等物质,正是蒜素产生出辛辣的味道和呛人的气味。

  蒜氨酸不过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虽然有一定的甜味,但却绝不强烈。可是,在蒜酶活动急速地把蒜氨酸分解后,产生了蒜素、丙酮酸(别名焦性葡萄糖酸)及氨气。蒜酶的作用速度极快,几分钟便能分解80%~90%的蒜氨酸。另外,蒜酶在零度左右便会与蒜氨酸产生反应,人体36度的体温是蒜酶的最快反应温度。

  蒜酶在大蒜的细胞中,最初被蛋白质或脂肪的膜包住,呈现出不活性状态;或者是以酶原体的形态存在于大蒜细胞中,呈现出不活性状态。

  当大蒜细胞被挤碎或压碎后,不活性的蒜酶立即完全恢复了活性,并开始活动,迅速将蒜氨酸分解为蒜素、氨和丙酮酸。

  从化学结构上看,蒜素的两个硫磺结合部分都有很强的活性和攻击性。如下图所示,蒜素仿佛是带刺的栗子。总之,在咀嚼生蒜时或者是用容器捣碎大蒜时,大蒜都会发生这种变化。

  此外,还可以用榨汁机、粉碎机加水后把大蒜捣碎后食用。

  不过,被捣碎的大蒜都非常辣,并且还有非常强烈的臭气。因此,为了在吃被捣碎的大蒜时减轻其刺激性,过去人们常用糯米纸把大蒜包起来吃,或者是把大蒜放在牛奶、酱汤里。

  经常有人在听说过大蒜的功效后,虽然自己并不了解大蒜,依然把生蒜捣碎直接放进嘴里,结果,嘴里如同着火了一般痛苦。

  当然,如果把生蒜末放入水里,加上砂糖或是柠檬汁,或者是和肉一起食用,便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单独服用大蒜时,才需要多加注意。

  除了把生蒜弄碎外,还有把生蒜切片服用的方法,不过出现的反应跟弄碎生蒜服用时基本相同。

  我的一个朋友每天都把大蒜的薄片放在酱汤里一起服用,结果从来都不得感冒,他自己也很得意。使用容器把大蒜捣碎时,大蒜的臭味异常浓烈,所以光是捣碎大蒜就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不过把大蒜切成薄片的话,大蒜的臭气会减轻许多。

  在生吃大蒜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胃功能较弱的人每天应只吃一瓣。如果每天都吃大蒜的话,一天5克就行了。

  另外,即使是自己没有感觉到,也一定要知道,生吃大蒜后,自己的口臭、体臭中会带有大蒜特有的臭气。

  大蒜的杀菌作用

  2010年,英国媒体率先披露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并可能在全球蔓延。

  2010年10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了国内的3起感染超级耐药致病细菌病例,其中死亡1例,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负责人就此发表建议,应合理使用抗生素,超级细菌正是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的。

  在减少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我们或许应把目光投向大蒜,因为大蒜有着“天然广谱抗生素”之誉。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大蒜的汁液、挥发油及蒜素发挥作用后,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在食品防腐方面,科学家还通过研究发现,大蒜水溶液对几十种常见污染食品的真菌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作用强度甚至强于化学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是目前发现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25 06: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