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生意社7月6日讯 今年1~6月,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8.78%(总市值加权平均),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30.42个百分点,板块超额收益显著。
随着板块相对A股整体的估值溢价率创出历史新高,医药股是否再次面临成长性透支问题,板块下半年行情将如何演绎?对此,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专访了深圳市铭远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研究部总监韩跃峰。在他看来,周期股资金向成长性行业流动是大势所趋,而医药股的强势至少还将维持一个季度,考验可能在四季度。
医药股强势仍可持续
你认为是什么导致了本轮医药股的强势?
韩跃峰:我看大的轮廓,申万医药生物指数2010年12月份开始调整,到2012年元月份见底,筑底过程大约持续一年时间,而真正走出底部应该就是今年上半年这波行情。
长期而言,医药行业是较为明确的上升趋势的行业,需求仍处于高速释放期,这个显然是主要因素;另一个背景是宏观经济本身的不景气,导致周期类股票的资金不断被挤压,未来这个趋势也将保持不变。从市场优胜劣汰、此消彼长的规律来看,必将是周期股的资金向成长性行业流动,如大健康、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领域等。
当前的行情是一个规避周期、拣选高速成长企业的一个结构性行情。相对来说,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类企业短期业绩爆发速度快,但持续性往往不稳定,大健康领域的持续时间大约是十年或更长周期,可以说,大健康领域不是短期跑得最快的,长期已经是最远的投资品种。
医药板块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率今年以来一直居于历史高位,这会否制约板块接下来的行情演绎?
韩跃峰:医药股当前估值水平相对市场平均水平来看,是偏高的,因为周期类股估值偏低,占比则为绝大多数,同时,白酒股的估值也下来了。导致医药股作为一个板块整体,现在不算便宜,动态PE在35倍左右,但比较2010年的高点而言,不算特别高。个别品种可能有点高估了,面临着回调的压力。整体而言今天的估值水平有压力,但并不大。相对 创业板很多品种动辄50倍甚至上百倍的PE,医药股泡沫并不严重。
另外,估值水平过高以及交易所的警示开始导致部分资金撤离创业板,回流的方向来看,医药股是其中一个。所以从短期来看,医药股的强势仍然会维持一个季度,考验可能在四季度。
下半年对板块的投资机会该如何把握?现在是不是已经是风险大于机会的时候了?
韩跃峰:下半年的行情来看,首先需要提防系统性的风险,这个是宏观的问题,比如说美元如果走强,对于国内的流动性将会有明显的抽紧压力;其次是10月的三中全会后,央行的政策选择问题,如果放弃人民币汇率的守护,也将短期有套利套息资本流出的压力带来的流动性紧缩问题。流动性对于当前估值过高的板块而言,是最大的利空。
从行业层面而言,医药行业也将出现分化,这个分化实际市场已经开始有所表现,主要是医保控费带来的,部分企业业绩兑现可能会低于预期。同时,下半年也将是医疗政策容易出利空的一个阶段,对于医药个股需要区别对待。
医保控费是行业中长期最主要的挑战吗?能否具体分析一下医保控费对行业的影响?你认为医药板块最大的投资风险来自哪里?
韩跃峰:医保控费在未来是个长期趋势,投资医药股需要面对这个现实,一方面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医保的支出增长并非是无限的,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全民医保,同时,还能够保证医疗质量。那么,必然面临着政府不断压缩医保的增速。中国可以预见的比如继续通过招标压低药价、总额预付,从更长期来看,有可能有更大的改革的动作出来,打破当前以药养医的格局。那么,我们面对这种局面时,需要考虑规避一些竞争性 药品,这类药品容易受到招标压低药价的影响。独家品种、OTC品种、疗效确定性的品种大多不会受到影响,部分替代进口的独家品种甚至受益于政府的招标采购。
医药板块的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第一,股价涨幅过大,估值水平透支未来几年的业绩;第二,医保账户出现重大支付困难。
谁能成为下一个云南白药?
你最关注行业哪方面的信息?对医药股的子行业有否偏好?
韩跃峰:最关注的是行业政策取向对于行业格局的影响,基于此寻找属于未来的医药 企业明星。
至于医药股的子行业,基本上我们医药股整体都看,器械的、 医院相关的、西药、中药、生物药等,企业有不同的生命周期,而有些品种发展趋势尚不明朗。
器械类公司相比医药类的公司而言,门槛会偏低一些,行业分散度很高,未来潜在的整合空间比较大。当前器械的行业规模还很小,大约只有药品的十分之一,海外这个比例大约是各50%,器械类企业行业性成长空间都很大。
医院相关的企业,当前主要面临着制度性的障碍,国内将来必将放开医院的准入门槛,大量的外资、国企、民营医院将会抢占市场。目前这类投资品种大多处于摸索阶段,盈利能力并不特别优异。同时医院是个资本投入大的领域,资产回报速度较慢。
西药类的公司,往往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外有强敌(外资专利药的竞争),内有追兵,一旦做出仿制药,国内同类企业很快就会跟进,往往好日子不长。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投入研发,属于追赶型企业,也是药品降价的“重灾区”。
中药类的公司,中国的特殊情况造就了中药类企业的独善其身,国家对于中药产业的保护,决定了中药企业较高的利润水平。没有外来竞争,同时,中药企业一个方子可以支持一个企业走很远,研发投入压力也不大。这类企业关键在营销。中药类公司长期来看,面临的问题是产业政策能否持续。对于中药的争议很大,但可见的未来政府都不会放弃中药产业,那么顺应社会趋势,走现代化中药的企业才是生命力旺盛的企业。
生物药类公司,这个是未来的产业,很多医药企业尤其是原来的西药类企业,开始在这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其中能够开始产生效益的公司目前并不多,但是,未来若干年,这类企业的研发将逐渐得到释放,长期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