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283|回复: 1
收起左侧

[临床医学知识] 设置“中医解剖学”支撑学科发展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3-11-21 21: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设置“中医解剖学”支撑学科发展


□ 李长寿 宁夏中医研究院

  解剖学是支撑医学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是每一个医学生必修的课程。任何一种医学都需要解剖学作为支撑,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解剖学源远流长,如《灵枢·大惑论》中对眼睛的解剖就进行了详细描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为瞳子……为黑睛……为白眼……为约束……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后世医家如王清任等也不断地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但目前的中医各专业教学中都没有设置中医解剖学,造成了许多疾病的命名西医化,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提出了病名西医化等荒谬的想法,进而否定中医的存在。笔者认为,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医文献中对中医解剖学没有单独设立。许多解剖学名词和概念都散在于各种古籍中,让后世学者将与疾病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后、防护一并掌握。但后世学者多重点关注疾病的诊疗思路,对解剖概念予以搁置。

  二是中医外科学的萎缩。解剖学的发展和外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古有华佗刮骨疗伤,也有华佗准备开颅为曹操解除头风病的记载。由于麻醉和消毒技术和材料的限制,阻碍了中医外科的发展。加之古人认为,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不可随意损毁的思想也阻碍了中医外科的发展。近代西医的进入加剧了中医外科的萎缩。从而导致了许多人认为中医外科就是通过内服和外用中药治疗外科疾病的学科。

  三是中医解剖学不被中医人员所重视。在开设中医教学课程时,大部分课程设置的学者认为西医解剖学的精细和现代化语言的描述,更容易被后学者所接受,从而放弃设置中医解剖学。同时,我国目前的中医从业人员大都是医学院校毕业,在校期间学习的解剖课程都是西医解剖学,他们对中医解剖名词偶有接触,不能望文生义,而要借助中医词典才能理解和掌握,对他们现实意义不大,这也加剧了对中医解剖学的忽视心态。

  设置中医解剖学有其重大意义。

  一是证明中医不是模糊学科。当今大部分人认为西医是具体的知识,中医是笼统模糊的概念。中医的基础知识为阴阳五行、五脏六腑、四气五味等方面,这些知识通过背诵和理解加以掌握,没有直观形象的东西存在。认为中医从业人员通过查舌按脉就可处方下药,是糊涂医治疗糊涂病,然后糊里糊涂就好了,缺乏循证医学的东西来予以证实。解剖学这一学科对人体每一特定部位都有特定的名称,对形象化、具体化是一个特征性的界定。其实,中医对人体解剖部位都有特定的名称。如下颌骨角名为“曲颊”,肘关节称之为“曲瞅骱”等。

  二是中医标准化的需求。中医药要发展,就必须进行标准化建设。而标准化建设的许多内容如疾病名称、症状描述等更需要中医解剖名词来体现中医的风貌。

  三是中医学科建设的要求。目前,中医许多学科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那就是病名的命名问题。疾病的命名不仅是对疾病的明确指向,也是学科特色的体现。如2005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骨伤科的病名全为西医病名,中医的东西从命名开始就没有了。随着病名的中医特色消失,其他的特色内容也将随之逐渐消失。这是学科建设的悲哀,也是中医界的悲哀。

  四是中医长远发展的需求。中医药要长远发展,就需要学习中医者要多读古典医籍。但是,许多名词,特别是解剖名词都不明白,可能会出现断句错误,导致理解错误,一场不该发生的医学笑话就会出现,甚至是一场医疗事故就会发生。

  鉴于以上因素,笔者建议搜集整理中医文献,修订出版《中医解剖学》,并鼓励学习中医者习之,以提高中医界生存和发展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11-21 22: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标准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8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