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南涉及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如2760、2761、2762、2763、14880等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真菌毒素、污染物、农残、营养强化剂等标准的要求;涉及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应符合《药典》的相关要求。
| 表1 普通食品 |
| 类别 | | |
| | GB 1930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 |
| GB 1964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 |
| GB 1167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 |
| GB 1167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 |
| GB 1310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炼乳 |
| |
| GB 2559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 1536-2004 菜籽油(含第1号修改单) |
| |
| |
| GB/T 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 |
| 豆类及
其制品 | | |
| |
| |
| | 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GB/T 6192-2008 黑木耳 |
| 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LY/T 2132-2013 猴头菇干制品 |
| 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LY/T 1696-2007 姬松茸 |
| 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GH/T 1013-1998 香菇 |
| 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DB44/T 462-2008 金针菇 |
| 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NY/T 446-2001 灰树花 |
| 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GB/T 6192-2008 黑木耳 |
| 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NY/T 836-2004 竹荪 |
| GB 7096-2003食用菌卫生标准,GB/T 23188-2008 松茸 |
| GB 11675-2003银耳卫生标准,NY/T 834-2004 银耳 |
| |
| |
| | GB 16326-2005 坚果食品卫生标准,GB/T 1532-2008 花生 |
| GB 16326-2005 坚果食品卫生标准,GB 10164-88 核桃 |
| GB 16326-2005 坚果食品卫生标准,SB/T 10672-2012 熟制松籽和仁、LY/T 1921-2010 红松松籽 |
| GB/T 11761-2006 芝麻,2010年版药典一部P323 |
| |
| |
| | |
| |
| |
| |
| |
| GB 1355-1986 小麦粉 (内含第1号修改单) |
| |
| |
| | |
| |
| |
| |
| |
| |
| | GB 2707-2005 鲜(冻)畜肉卫生标准,GB/T 17238-2008 鲜、冻分割牛肉 |
| |
| GB 16869-2005 鲜、冻禽产品,DB 440100/T 50-2004 鲜(冻)乳鸽 |
| |
| | GB 2733-2005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GB/T 18109-2011 冻鱼 |
| GB 2733-2005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SC/T 3113-2002 冻虾 |
| GB 2733-2005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 |
| | |
| |
| |
| | |
| |
| GB 13104-2005 食糖卫生标准,2010年版药典二部P1251 |
| |
| |
| GB 13104-2005 食糖卫生标准,GB/T 26762-2011 结晶果糖、固体果葡糖、GB/T 23528-2009 低聚果糖 |
| GB 13104-2005 食糖卫生标准,QB/T 1173-2002 单晶体冰糖、QB/T 1174-2002 多晶体冰糖 |
| |
| |
| | GB 2721-2003 食用盐卫生标准,GB 5461-2000 食用盐 |
| GB 19777-2005 原产地域产品 山西老陈醋 |
| | |
| |
| GB 17325-2005 食品工业用浓缩果蔬汁(浆)卫生标准 |
| |
| |
| 酒类 | | GB 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 |
| GB 2758-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 |
| GB 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T 26760-2011 酱香型白酒 |
| GB 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T 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 |
| GB 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T 23547-2009 浓酱兼香型白酒 |
| GB 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T 20823-2007 特香型白酒(含第1号修改单) |
| GB 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T 10781.3-2006 米香型白酒 |
| GB 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T 16289-2007 豉香型白酒 |
| GB 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T 14867-2007 凤香型白酒 |
| GB 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T 20824-2007 芝麻香型白酒 |
| GB 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T 20825-2007 老白干香型白酒 |
| GB 2758-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GB/T 13662-2008 黄酒 |
| |
| |
| | |
| GB/T 14456.1-2008 绿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
| |
| 蜂蜜及花粉 | | GB 14963-2011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蜂蜜,2010年版药典一部P337 |
| |
| |
|
| | | |
| | GB 17512.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赤藓红 | |
| | GB 17512.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赤藓红铝色淀 | |
| | GB 2831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靛蓝 | |
| | GB 28318-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靛蓝铝色淀 | |
| | GB 2557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钛 | |
| |
| | 卫生部关于亚硝酸钾等27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 | |
| | | |
| | GB 4926-2008 食品添加剂 红曲米(粉) | |
| | GB 5176-1985 食品添加剂 红花黄色素(标准号调整为LY 1299-1999) | |
| | GB 8817-2001 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亚硫酸铵法、氨法、普通法) | |
| | | |
| | | |
| | GB 7655.2-2005 食品添加剂 亮蓝铝色淀 | |
| | GB 25536-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 | |
| | 卫生部关于亚硝酸钾等27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 | |
| | | |
| | GB 2831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玫瑰茄红 | |
| | GB 4481.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 | |
| | GB 4481.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铝色淀 | |
| | GB 2831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葡萄皮红 | |
| | GB 6227.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 | |
| | GB 6227.2-2005 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铝色淀 | |
| | GB 4479.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 | |
| | GB 4479.2-2005 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铝色淀 | |
| | | |
| | GB 4480.2-2001 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铝色淀 | |
| | GB 17511.1-2008 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 | |
| | GB 17511.2-2008 食品添加剂 诱惑红铝色淀 | |
| | | |
| | GB 26405-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叶黄素 | |
| | GB 26406-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叶绿素铜钠盐 | |
| | GB 791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栀子黄 | |
| | GB 28311-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栀子蓝 | |
| | GB 28308-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炭黑 | |
| | | |
| |
| | | |
|
| | 卫生部关于亚硝酸钾等27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 | |
| | GB 8850-2005 食品添加剂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 |
| | | |
| |
| | | |
| | GB 2554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脱氢乙酸钠 | |
| | GB 10621-2006 食品添加剂 液体二氧化碳 | |
| | 卫生部关于指定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 |
| | GB 16313-1996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钠 | |
| |
| | GB 28401-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脂 | |
| |
| | GB 3263-2008 食品添加剂 没食子酸丙酯 | |
| | GB 26403-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特丁基对苯二酚 | |
| | GB 8273-2008 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 | |
| | | |
| | GB 2840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瓜尔胶 | |
| | | |
| |
| | | |
| | | |
| | GB 2554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葡萄糖 | |
|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可溶性大豆多糖执行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2〕675号) | |
| | | |
| |
| | 卫生部关于指定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 |
| |
| | 卫生部关于指定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 |
| | GB 197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琼脂(琼胶) | |
| |
| | GB 1904-2005 食品添加剂 羧甲基纤维素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 1986-2007 食品添加剂 单、双硬脂酸甘油酯 | |
| | GB 2553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果胶; | |
| |
| | 卫生部关于指定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 |
| | GB 2555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 | |
| | | |
| | GB 13510-1992 食品添加剂 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 | |
| | GB 13482-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 | |
| | GB 2830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 |
| | 卫生部关于指定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 |
| |
| | 卫生部关于指定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 |
| | GB 8272-2009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 | |
| | GB 26404-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赤藓糖醇 | |
| | | |
| | 卫生部关于指定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 |
| |
| | GB 12488-2008 食品添加剂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 | |
| | | |
| |
| | GB 2830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 | 甜味剂、稳定剂、水分保持剂、乳化剂、膨松剂、增稠剂 |
| | GB 2553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三氯蔗糖 | |
| | GB 29219-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糖醇 | 甜味剂、膨松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增稠剂 |
| | | 甜味剂、膨松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增稠剂 |
| | | |
| | GB 22367-2008 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阿斯巴甜) | |
| | | |
| |
| | GB 2554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酰磺胺酸钾 | |
| | GB 1903-2008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冰醋酸) |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食品添加剂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适用标准问题的复函(卫办监督函[2011]339号) | |
| | | |
| | GB 25546-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富马酸 | |
|
| | GB 2554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酒石酸 | |
| | GB 15358-2008 食品添加剂 dl-酒石酸 | |
| |
| | | |
| |
| | | |
| |
| | GB 13737-2008 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 | |
| | GB 2554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分保持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稳定剂、凝固剂、抗结剂 |
| | | 水分保持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稳定剂、凝固剂、抗结剂 |
| | GB 25568-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二钠 | 水分保持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稳定剂、凝固剂、抗结剂 |
| |
| | GB 25566-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三聚磷酸钠 | 水分保持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稳定剂、凝固剂、抗结剂 |
| | 卫生部关于指定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 |
| |
| | 卫生部关于指定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 |
| | | |
| | 卫生部关于亚硝酸钾等27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 | |
| | GB 25578-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滑石粉 | |
| | GB 25576-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硅 | |
| |
| | 卫生部关于指定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 |
| |
| | | |
| | | |
| | 卫生部关于亚硝酸钾等27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 (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 | |
| | GB 2554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丙氨酸 | |
| |
| | | |
| | 卫生部关于亚硝酸钾等27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9号) | |
| | | |
| |
| | | |
| | GB 29204-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硅胶 | |
| | | |
| |
| | GB 29224-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乙酯 | |
|
| | | |
| | GB 29215-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活性炭(木质活性炭) | |
| | GB 2559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硫酸氢钠 | |
| |
| | GB 8275-2009食品添加剂 α-淀粉酶制剂 | |
| | | |
| | | |
| | 卫生部关于指定D-甘露糖醇等58个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的公告(2011年第8号)指定标准 | |
| | GB 14758-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咖啡因 | |
| |
| | GB 8816-1988 食品添加剂 异构化乳糖液 | |
| 表5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
| 原料名称 | | | | |
| | Eugenia caryophylata Thunb.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irsium setosum (Willd.) MB.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Dioscorea opposite Thunb.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E.Br.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runus mume (Sieb.) Sieb.et Zucc.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和【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itrus aurantium L. var. amara Engl. | | 质量规格应符合《部颁中药材》(1992年版)品种项下 【性状】、
【鉴别】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Angelica dahurica (Fisch.)Benth.et Hook.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A. dahurica (Fisch.)Benth.et Hook.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Imperata cylindrical var. major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Lilium lancifolium Thunb.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L. brownii F.E.Brownvar. viridulum Baker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Noot.) Swingle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runus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O. talienwhanensis Crosse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Zanthoxylum schnifolium Sieb.et Zucc.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检查】和【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le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anarium album (Lour.)Raeusch.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部标中药材》(1992年版)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A.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Wall. ex Bak.) T.L. Wu et Senjen |
| |
| | 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P. davidiana (Carr.) Franch.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DC.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ichorium glandulosum Boiss et Hout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Brassica juncea (L.) Czern. et Coss.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 ex Red.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P. kingianum Coll.et Hemsl. |
| |
| |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Torreya grandis Fort. et Lindl.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ge.) Hu ex H.F. Chow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C. grandis (L.) Osbeck var.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 Stapf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和【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表6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删除人参果、马鹿骨、越桔) |
| 原料名称 | |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 Chen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F.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Hsia |
| |
| |
| |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部颁中药材》(1992年版)品种项下【性状】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 Smith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C. dahurica (Turcz.) Maxim. |
| |
| |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Pax ex Pax et Hoffm.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甘肃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和【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 f.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 |
| |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1g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检查】和【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 F. Li; |
| 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R. sacra (Prain et Hamet) Fu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Astragalus complanatus R. Br.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A. chinensis (DC.) Koidz.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T. chebula.var. tomentella kurt.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Ophiopogon japonicus (L.f.) Ker-Gawl.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Eupatorium fortunei Trucz.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
| |
| |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广东省中药材标准》(2004年版)品种项下【性状】和【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Lycopus lucidus Turcz. var. hirtus Regel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Alisma orientale (Sam. ) Juzep.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福建省中药材标准》(2006年版)品种项下【性状】和【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Ilex cornuta Lindl. ex Paxt. | | 质量规格应符合《湖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年版)品种项下【性状】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广西省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品种项下【性状】和【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Ligustrum robustum (Roxb.) Blume | 质量规格应符合《贵州省中药材标准》(2003年版)品种项下【性状】和【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L. purpurascens Y. C. Yang | 质量规格应符合《四川省中药材标准》(1987年版)品种项下【性状】和【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L. japonicum Thunb. var. pubescens Koidz. | 质量规格应符合《贵州省中药材标准》(1988年版)品种项下【性状】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Fagopyrum dibotrys (D.Don) Hara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M.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 |
| | 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M.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teria martensii (Dunker)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Cristaria plicata (Leach) |
| | 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 | 质量规格应符合《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Allium tuberosum Rottl. ex Spreng.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D. baronii (Christ) Diels |
| | 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C. pilosula Nannf. var. modesta (Nannf.) L.T.Shen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Centella asiatica (L.) Urb.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E. sagittatum (Sieb. et Zucc.) Maxim. |
| |
|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A. membranaceus (Fisch.) Bge. |
| | 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 Hsia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维吾尔药材标准 上册》(1993年版)品种项下【性状】和【鉴别】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
| |
| |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项下的有关规定 |
| | 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 | | 质量规格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品种项下【性状】、【检查】和【浸出物】项下的有关规定 |
| 表7 新资源食品类原料 |
| 序号 | | | | | | | | | |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9号中关于诺丽果浆的规定 | | | 来源:海巴戟天(Morinda citrifolia L.)的果实,英文名称Noni、中文译名诺丽(果) | 优选的诺丽果放置后熟、洗净、打浆、去皮籽、杀菌后,灌装密封。 | | | 性状:含果肉的混浊液体
可溶性固形物(20℃折光计法):7.0-9.0%
pH值:3.5-4.2
水分:90-93% |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9号中关于酵母β-葡聚糖的规定 | | | 来源: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结构式:略
分子式:(C6H12O6)n,n为125-25000
分子量:2万- 400万道尔顿 | 以酿酒酵母为原料,经提取、酸碱处理、喷雾干燥等步骤生产而成。 | | | 性 状:浅黄色或黄褐色粉末
β-葡聚糖≥70%
蛋白质≤3.5%
脂肪≤10%
水分≤8%
灰分≤3% |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3号中关于DHA藻油的规定 | | | 来源:
裂壶藻(Schizochytrium sp.)
吾肯氏壶藻(Ulkenia amoeboida)
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 | 以裂壶藻(或吾肯氏壶藻或寇氏隐甲藻)种为原料,通过发酵、分离、提纯等工艺生产DHA。 | | | 性状:淡黄色到橙色油状液体
DHA含量≥35g/100g
反式脂肪酸<1%
水分及可挥发物<0.05% |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3号中关于植物甾醇的规定 | | | 来源: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塔罗油
β-谷甾醇结构式略,分子式:C29H50O
分子量:414.71
菜油甾醇结构式略, 分子式:C28H48O分子量: 400.66
豆甾醇结构式略,分子式:C29H48O分子量:412.69 | 利用大豆油等植物油馏分或者塔罗油为原料,通过皂化、萃取、结晶等工艺生产制得。 | | | 性状:白色粉末或颗粒
植物甾醇≥90%
植物甾醇的组成比例
β-谷甾醇≥30.0%
菜油甾醇≥15.0%
豆甾醇≥12.0% |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3号中关于植物甾醇酯的规定 | | | 来源: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塔罗油
β-谷甾醇酯结构式略分子式:C47O2H80分子量:676
菜油甾醇酯结构式略分子式:C46O2H78分子量:662
豆甾醇酯结构式略
分子式:C47O2H78
分子量:674 | 利用大豆油等植物油馏分或塔罗油为原料,通过皂化、萃取、结晶等工艺得到植物甾醇,然后将植物甾醇和葵花籽油脂肪酸进行酯化生产得到植物甾醇酯。 | | | 性状:淡黄色粘稠油糊状
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醇(合计)≥97%
植物甾醇酯≥90%
游离植物甾醇≤6%
总植物甾醇≥59% (w/w)
酸价≤1 mgKOH/g
过氧化物价≤5 meq/kg |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3号中关于御米油的规定 | | | | 罂粟籽经清理、去壳,采用压榨等方法制油,并经脱水、脱色、脱臭、精滤等工艺精制而成。 | | | 性状:淡黄色半透明油状液体
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含量比)
棕榈酸(C16:0)8.9-10.2%
硬脂酸(C18:0)1.5-2.7%
油酸(C18:1)15.1-23.5%
亚油酸(C18:2)60.0-81.0%
亚麻酸(C18:3)0.42-0.90% | 1.仅限用于食用油。不得再生产加工其他食品、食品添加剂。
2.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和食用限量。
3.生产经营御米油应符合《关于加强罂粟籽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349号)的要求。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3号中关于蛹虫草的规定 | | | 来源:人工培养的蛹虫草子实体
种属:子囊菌亚纲、麦角菌科、虫草属 | 接种蛹虫草菌种到培养基上进行人工培养,采收蛹虫草子实体,经烘干等步骤而制成。 | | | 性状:金黄色子实体
蛹虫草子实体100.0%
腺苷≥0.055%
多糖≥2.5% |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8号中关于盐藻及提取物的规定 | 拉丁名称:
Dunaliella Salina (extract) | | | 盐藻藻种经养殖、藻液净化、离心分离、洗盐脱水、提纯等工艺而制成的半流体或粉状产品。 | | | 盐藻
性状:棕褐色粉末
胡萝卜素含量
(以β-胡萝卜素计)≥2%
盐藻提取物
性状:棕黑色半流体
胡萝卜素含量
(以β-胡萝卜素计)≥8%
| 1、产品的胡萝卜素含量2-8%,其标签、说明书标注为盐藻;产品的胡萝卜素含量≥8%,其标签、说明书标注为盐藻提取物。2、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8号中关于鱼油及提取物的规定 | | | | 可食用海洋鱼经加热烹煮、压榨、离心、提纯、脱色、除臭等工艺而制成的油状液体或粉状产品。 | | | 鱼油
性状:鱼油
淡黄色液体或粉末
DHA含量≥36mg/g
EPA含量≥27mg/g
EPA+DHA 含量≥144mg/g
水分≤3.0%
鱼油提取物
性状:淡黄色液体或粉末
DHA含量≥125mg/g
EPA含量≥80mg/g
EPA+DHA含量≥230mg/g
水分≤1.0% | 1、DHA含量36-125mg/g,标签及说明书中标注鱼油;DHA含量≥125mg/g,标签及说明书中标注鱼油提取物。
2、在婴幼儿食品中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8号中关于地龙蛋白的规定 | | | 来源: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 Savigny) | 以地龙(蚯蚓)经挑选洗涤、水解自溶、离心分离、微滤、喷雾干燥、包装等工艺制成。 | | | 性状:浅黄色粉末
蛋白质含量≥65%
水分≤8.0%
灰分≤9.0%
蚓激酶不得检出 | 本产品不适宜婴幼儿、少年儿童、孕产妇、过敏体质者等人群食用,在产品的标签、说明书中应标注“婴幼儿、少年儿童、孕产妇、过敏体质者不宜食用”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9年第12号中关于共轭亚油酸的规定 | | 共轭亚油酸(C18:2),(主要的异构体为9c,11t和10t,12c的异构体) | 来源:红花籽油
主要成分的结构式略
分子式: C18H32O2
分子量: 280.44 | 以食品级的红花籽油为原料,通过共轭化反应将其中的亚油酸转化成共轭亚油酸。 | | | 性状:无色至淡黄色清澈、透明油状液体
共轭亚油酸含量700-800 mg/g (w/w)
共轭亚油酸C18:2,9c,11t和10t,12c异构体:78%-84%(气相,面积百分比)
油酸 C18:1 c9 :10%-20%(气相,面积百分比)
棕榈酸 C16:0 :<4%(气相,面积百分比)
硬脂酸 C18:0 :<4%(气相,面积百分比)
油酸C18:2 c9,c12:<3%(气相,面积百分比)
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组成
共轭亚油酸C18:2,9c,11t异构体:37.5%-42.0%(气相,面积百分比)
共轭亚油酸C18:2,10t,12c异构体:37.5%-42.0%(气相,面积百分比)
共轭亚油酸C18:2,9c,12c异构体:0-3.0%(气相,面积百分比)
共轭亚油酸9t,11t和10t,12t异构体:<1% (面积百分比)
| 使用范围:
1.直接食用。
2.脂肪、食用油和乳化脂肪制品,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中关于低聚半乳糖的规定 | | | 来源:牛乳中的乳糖
结构式略
分子式:(C6H11O5)n n为2-8
分子量:300-2000
| 以牛乳中的乳糖为原料,经β-半乳糖苷酶催化水解半乳糖苷键,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并通过转半乳糖苷的作用,将水解下来的半乳糖苷转移到乳糖分子,生成低聚半乳糖。 | | | 性状:无色透明或淡黄色糖浆
低聚半乳糖含量(半乳低聚二糖到半乳低聚八糖)(以干基计)≥57.0%
无水乳糖含量(以干基计)≤23.0%
无水葡萄糖含量(以干基计)≤22.0%
干物质74.0-76.0%
pH:2.8-3.8 | 使用范围:婴幼儿食品、乳制品、饮料、焙烤食品、糖果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中关于异麦芽酮糖醇的规定 | | 由α-D-吡喃葡萄糖基-1,6-山梨醇(GPS)和α-D-吡喃葡萄糖基-1,1-甘露醇(GPM)以大致相同的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 来源:白砂糖
结构式略
分子式:GPS C12H24O11 GPM C12H24O11·2H20
分子量:GPS 344.32 GPM 380.32 | 以白砂糖为原料,经蔗糖异构酶转化产生异麦芽酮糖,异麦芽酮糖溶液经催化生成异麦芽酮糖醇溶液;然后经过脱色、过滤、离子交换工艺去杂质,得到澄清透明的异麦芽酮糖醇溶液;再经浓缩、固化、结晶造粒、分筛工艺,即得到固体异麦芽酮糖醇。 | | | 异麦芽酮糖醇≥85%
还原糖≤0.3%(以葡萄糖计)
总糖≤0.5%(以葡萄糖计)
山梨醇﹢甘露醇≤15% |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中关于珠肽粉的规定 | | | | 以检疫合格猪的血红细胞为原料,经黑曲霉蛋白酶酶解猪血红蛋白得到的寡肽混合物。 | | | 性状: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蛋白质含量≥85.0%
相对分子质量100-1500的比例≥85.0%
VVYP含量≥0.5%
粗脂肪≤1.0%
碳水化合物≤10.0%
水分 ≤5.0%
灰分≤6.0%
| 使用范围:保健食品原料。(VVYP为Val-Val-Tyr-Pro的缩写,即缬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脯氨酸,是由这4个氨基酸组成的肽;VVYP的分子式:C24H36O6N4,分子量:476.6。)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中关于低聚木糖的规定 | | | 来源:小麦秸秆
结构式略分子式:(C5H10O5)n,n为2-7
分子量:300.28-1050.98 |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采用蒸汽爆破法,经木聚糖酶酶解生产而成。 | | | 性状:浅黄色粘稠状液体
低聚木糖(木二糖—木七糖)含量(以干基计)≥70.0%
木二糖—木四糖含量(以干基计)≥50.0%
干物质(固形物)70.0%±1.0%
pH3.5-6.5
灰分≤0.3% |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中关于L-阿拉伯糖的规定 | | | 来源:玉米芯、玉米皮等禾本科植物纤维
结构式略
分子式:C5H10O5
分子量:150.13 | 以玉米芯、玉米皮等禾本科植物纤维为原料经稀酸水解、脱色、脱酸、生物发酵、分离净化、结晶、干燥得到。 | | | 性状:白色结晶粉末
L-阿拉伯糖含量≥99.0%
水分≤1.0%
灰分≤0.1%
熔点154-158℃
比旋光度[α]20D(C=5,H2O,24h)+100o~+104o |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中关于库拉索芦荟凝胶的规定 | | | | 以库拉索芦荟叶片为原料,经沥醌清洗、去皮、漂烫、杀菌等步骤制成。 | | | 性状:无色透明至乳白色凝胶
芦荟苷(mg/kg)≤7.0
多糖(mg/kg)≥200.0
O-乙酰基(mg/kg)≥175.0
pH4.0-5.5 | |
| | | | | 来源:菊苣根(拉丁学名:Cichorium intybus var. sativum,Asteraceae) | 以菊苣根为原料,去除蛋白质和矿物质后, 经喷雾干燥等步骤获得菊粉。 | | | 性状:白色粉末
菊粉(果糖聚合体的混合体,聚合度范围2-60)>86.0%
其他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14.0%
水分≤4.5%
灰分≤0.2% |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12号中关于叶黄素酯的规定 | | | 来源:万寿菊花化学名称: 叶黄素二棕榈酸酯( CAS 注册号: 547-17-1)结构式略分子式: C72H116O4
分子量: 1045.71 | 以万寿菊花为原料,经过脱水粉碎、溶剂提取、低分子量醇纯化和真空浓缩等步骤生产而成。 | | | 性状:深红棕色细小颗粒
叶黄素二棕榈酸酯含量> 55.8%
玉米黄质酯含量<4.2%
溶剂残留:
正己烷<10ppm
乙醇<10ppm | 使用范围:焙烤食品、乳制品、饮料、即食谷物、冷冻饮品、调味品和糖果,但不包括婴幼儿食品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3号中关于玛咖粉的规定 | | | 种属:人工种植的玛咖(十字花科独行菜属)
食用部位:根茎 | 以玛咖为原料,经切片、干燥、粉碎、灭菌等步骤制成。 | | | 性状:淡黄色粉末
蛋白质含量≥10%
膳食纤维含量≥10%
水分≤10% | 1.婴幼儿、哺乳期妇女、孕妇不宜食用。2.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中应当标注不适宜人群和食用限量。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中关于植物乳杆菌(菌株号299v)的规定 | 拉丁名称: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 | 来源:脱水的发酵牛乳
种属:植物乳杆菌
菌株号:299v | | | | 性状:冷冻干燥粉末
植物乳杆菌活菌数≥100×109CFU/g
水分≤5% | |
| | 应符合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0号中关于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号R0011)的规定 | 拉丁名称: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 | 来源:脱水的发酵牛乳
种属:鼠李糖乳杆菌
菌株号:R0011 | 鼠李糖乳杆菌经发酵培养、离心、冻干等步骤生产而成。 | | | 性状:冷冻干燥粉末或颗粒
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数≥100×109 CFU/g
水分≤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