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582|回复: 10
收起左侧

古代名人多吃姜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3-12 12: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我国,食用姜的历史相当悠久,流传着很多名人和姜的故事。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有种说法,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不久,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农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让自己起死回生。

  孔子活了73岁,这个年龄在春秋时期绝对算是高寿。这和孔子健康的饮食观和卫生习惯是分不开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劳。《论语》记载孔子说过:“不撤姜食,不多食。”每次吃饭,他都要吃姜,但是每顿都不多吃。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食姜的嗜好进一步作了阐释,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

  苏轼任职杭州太守时,有一天,他去净慈寺游玩,拜见寺内主持。主持年过八十,鹤发童颜,精神矍烁,面色红润,双目有神。苏轼感到十分惊奇,问主持用何妙方求得如此长寿。主持微笑着说:“老衲每日用连皮嫩姜切片,温开水送服,已食四十余年矣。”苏轼回去之后,特意记载了这件事,并写了一首诗:“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这首诗被后人收载编著于《苏沈良方》中,叫做“驻颜不老方”,许多养生医籍均有转录,足见生姜对于抗衰老的功效。

  明代徐霞客是旅行家,孤身上路,长途跋涉,生病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徐霞客的行囊中必备的一样东西,就是姜。他每天早上都有嚼食生姜的习惯。姜能够促进阳气的生发,使人活力旺盛,精力充沛。野外露宿,湿气侵入,偶感风寒,他就立即“饮姜汤一大碗,重被袭衣覆之;汗大注,久之乃起,觉开爽矣”。

  姜还救过皇帝的命。民间传说,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征战河南音山,身染瘟疫,久治不愈。当地百姓献方“生姜萝卜汤”,刘邦喝后病情大减,再一喝即药到病除。另一传说,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喉中长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当时的名医徐文伯诊断后,认为明帝是中了生半夏之毒,让明帝每天吃三次生姜,每次吃五两(古代16两为1斤)。果然不久之后就解除毒素恢复健康了。

  其实,不止名人们懂得姜的养生功效,民间早就流传着许多关于姜的谚语,比如 “早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男人不可一日无姜”等等。可见,姜实在是个好东西,一定要常常吃点姜啊。(林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2 12: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不错:我也常吃。菜种的姜片,都由我包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2 12: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爱吃姜咋没成名人呢,是不是吃的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2 12: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吃。。。也不喜欢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2 12: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男人不可一日无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2 13: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吃姜,似砒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2 14: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吃姜确实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2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吃三片姜,赛过人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男人不可一日无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2 15: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是早上吃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2 15: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床萝卜下床姜
清晨洗漱完毕,喝完一杯清水后,可以口含一薄片鲜姜,对身体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2 16: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保健养生,天天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5 22: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