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荨麻科植物雾水葛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全年可采,晒干。
别名:地清散、脓见消、咄脓膏(《生草药性备要》),啜脓膏(《岭南采药录》),石茹(《福州草药》),田薯(《闽南民间草药》),拔脓膏、生肉药、糯米藤(《广西药植名录》),粘榔根,水麻秧(《文山中草药》)。
产地:
产云南南部和东部、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浙江西部、安徽南部(黄山)、湖北、 湖南、四川、甘肃南部。生于平地的草地上或田边,丘陵或低山的灌丛中或疏林中、沟 边,海拔300-800米,在云南南部可达1 300米。亚洲热带地区广布。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健脾,止血。治疗疮,痈肿,瘰疬,痢疾,妇女白带,小儿疳积,吐血,外伤出血。
①《天宝本草》:"治跌打伤,痒疬,诸疮痈疽发背。"
②《峨嵋药植》:"根:捣烂,敷治刀枪伤。"
③《贵州民间方药檠》:"补虚,催乳。"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增血液,健脾胃,固中养血。炖肉内服治心脏衰弱。"
⑤《四川中药志》:"健脾补肾。治乳炎及小儿疳积。"
⑥《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健脾消积,止血。治疔疮,九子疡,小儿食积胀满,外伤出血。"
⑦《云南中草药》:"接骨生肌,消炎止泻。治痢疾,痛经。"
⑧《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吐血,湿热白带,对口疮,跌打肿痛。"
各论:
1.《闽南民间草药》:露水葛,拔脓效力甚强,无脓者匆用之,以免增痛。
2.《生草药性备要》:散痈疳(疽)大毒疮,消毒,治乳痈乳岩,用根捶片糖敷之,又能凉血。止牙痛,捶汁和水含之。
3.《岭南采药录》:取茎叶搅汁,敷疮疽及火疮,消肿散毒排脓。又能治白浊,湿热痢,取其根煎服。
4.《广东中药》:今解毒,去湿,治风火牙痛,眼热,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