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171|回复: 1
收起左侧

【40中药材鉴别】钩藤鉴别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7-25 22: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钩藤鉴别
本品为常用中药。原植物主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历史
本品原名钓藤,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苏恭曰:"钩藤出梁州,叶细长,其茎间有刺,若钓钩。"李时珍曰:"状如葡萄藤而有钩,紫色,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再对照《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所附的钩藤图,均与今用钩藤相符。





钩藤 别名:钓藤(《名医别录》),倒挂金钩(湖南)。
Une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 (U. rhynchophylloides How)--茜草科Rubiaceae
攀援藤本,长达10m。枝褐色,小枝光滑无毛,幼时具白粉,变态枝呈钩状,成对或单生于叶腋,钩长1~2cm,向下弯曲。叶对生,叶柄长8~12mm,叶片椭圆形,纸质,长6~11cm,宽3~6.5cm,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光滑,下面在脉腋内常有束毛,稍带白粉,干后变褐红色;托叶2深裂,裂片线状锥形,长6~12mm。头状花序径2~2.5cm,单生于叶腋或为顶生的总状花序,花序梗纤细,长2~5cm,上有线形小苞片4~6,花萼管状,长约2mm,顶端5裂;花冠长管状漏斗形,黄色,长6~7mm,先端5裂,裂片近圆形,外被粉末状柔毛;雄蕊5,花丝极短;子房下位,2室,花柱伸出花冠外。蒴果倒圆锥形,长7~10mm,被疏柔毛。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生于温暖荫蔽的溪边,灌木丛中,山谷疏林下。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
采制
9月至翌年4月,剪取带钩的茎段,清除残叶后,晒干。
产销
钩藤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主产于广西,历来以钩藤为主,近年来尚有其它种钩藤混用。除广西外,湖北、湖南、贵州、江西、浙江、四川等省亦有生产。




钩藤的根、茎、叶中含有钩藤碱 (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毛钩藤碱(hirsutine)、去氢毛钩藤(hirsuteine)、柯南因(corynantheine)、二氢柯南因(dihydrocorynantheine)、异去氢钩藤碱(isocorynoxeine)、阿枯米京(akuammigine)、缝籽木甲醚(geissoschijine methylethel)等生物碱。并含有vallesiachotamine、isovallesiachotamine、喜果甙(vincoside lactumm)、strictosamide、金丝桃甙、三叶豆甙(trifolin)、(-)-表儿茶精[(-)-epicatechin]、rhynchophine(6′-feruloyl vincoside lactam)、angustine、agustoline。
据报道,上述前10个生物碱的含量有差异,异去氢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最高;但也因植物的不同部位而异。总碱含量地下皮部为0.65%,地上皮部为0.30%,钩为0.28%,幼枝及叶为0.18%,木部中含量最低0.02%~0.04%。




功效
味甘,性凉。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功能。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厥抽搐,妊娠子痫及高血压症。用量3~12g,入煎剂宜后下。




1. 镇静和抗惊厥作用: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后,出现闭目、卧伏、自发活动减少等镇静作用。煎剂给大鼠腹腔注射,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大剂量醇浸剂对豚鼠实验性癫痫发作有较弱的对抗效应。临床上与他药配伍,用以治疗高热或感染所致的惊厥、抽搐及小儿急惊风。
2. 降压作用:钩藤的多种制剂以及钩藤、钩藤总碱,对麻醉或不麻醉多种动物,均能产生明显的降压作用。临床上用钩藤总碱或原生药与其它药配伍治疗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对那些肝阳上亢,伴有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的患者效更好。
3. 毒性:小鼠1次腹腔注射的LD50:煎剂为29g/kg,钩藤总碱为144.2mg/kg,钩藤碱为162.3mg/kg。在动物亚急性毒性观察方面,钩藤煎剂及总碱,均未见毒性症状和内脏病理形态上的变化。









性状鉴别
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长2~3cm,直径2~6mm。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或棕褐色,有细纵纹,光滑无毛,枝上具略突起的环节,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钩与茎着生成(110)120~130(140°)角,长约1~2cm,形如船锚,先端渐尖。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凹点及环状的托叶痕。体轻,质硬,横切面外层棕红色,髓部淡棕色或淡黄色。气无,味淡。




茎(直径3mm)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表面具角质层,皮层薄壁细胞含棕色内含物;中柱鞘纤维排列成较疏的断续环带。韧皮部纤维单个或成群散在,较中柱鞘纤维细小,微木化。木质部导管常数个径向相连,木纤维多数。皮层及韧皮部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及少数簇晶。淀粉粒有单粒及复粒两种,单粒直径约4μm;复粒由2~6个分粒组成,直径约7μm。

钩藤
1.茎横切面简图(×11) 2.茎横切面详图(×234)





1. 取本品粉末2g,用氨水湿润30分钟后,加苯20ml浸泡,滤过。将滤液2ml蒸干,残渣加5%硫酸溶液3ml溶解,滤过。取滤液少量,加碘化铋钾试剂1~2滴,产生棕红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 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将上述苯提取液5ml浓缩成1ml点样。吸附剂:硅胶GF254(青岛海洋化工厂)加0.4%氢氧化钠水溶液,调匀后制成碱性板。展开剂:氯仿-苯-丙酮(3:1:1)(氨蒸气饱和)。展距:15cm。在紫外光灯下(254~365nm),生物碱呈暗斑。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试液,生物碱斑点呈棕红色。

钩藤的薄层层析图谱
S:钩藤碱 1.白钩藤 2.毛钩藤 3.华钩藤 4.大叶钩藤 5.钩藤



除上述正品钩藤外,尚有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hissuta Havil.,华钩藤U. sinensis Havil.,(U. membranifolis How)以及无柄果钩藤U. sessilifructus Roxb.等的带钩茎枝也常一并使用。
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

毛钩藤Uncaria hissuta Havil.sinensis Havil.
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Oliv.) Havil.
白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
1. 大叶钩藤:茎枝呈方柱形,直径1.1~5mm。表面灰棕色至棕色。两侧有较深的纵沟,被褐色毛,尤以节部及钩端多,钩长1.7~3.5cm,与茎着生成(120)~130~140°角,钩向内深弯成长圆形或圆形,末端膨大成小球,断面髓部多中空。显微鉴别:茎(直径3mm)横切面:四方形,木质部两侧向内呈弧状突出,表皮角质层具纹理。表皮具单细胞及多细胞非腺毛,长70~874μm,常可见螺状纹理,皮层外侧为3~4列色素细胞层,中柱鞘纤维连接成环,韧皮部厚约57μm,射线不明显。髓部中央有空隙。皮层内侧细胞含有草酸钙砂晶及簇晶。大叶钩藤的叶含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A及去氢钩藤碱B。

大叶钩藤
(一)茎横切面简图(×8.4) (二)茎横切面详图(×176) (三)解离组织图(×176)
1.非腺毛 2.毛基部 3.气孔

2. 毛钩藤:茎枝梢呈方形或近似圆柱形,直径2~5mm。表面灰棕色或稍呈灰白色,粗糙,被褐色毛。钩长1.4~2cm,与茎着生120°~130°(140°)角,几成三角状。显微鉴别 茎(直3mm)横切面:方形,表皮细胞角质层较厚,约4~7μm,复表皮细胞2~5层,排列整齐,外层表皮具单细胞毛,常成钩状弯曲,长133~678μm,多细胞毛由2~15个细胞组成,长133~678μm。皮层细胞含草酸钙砂晶。毛钩藤的叶含帽叶碱(mitraphylline)及其氧化物(N-oxide),异帽叶碱(isomitraphylline)及其氧化物(N-oxide),恩卡林碱甲(uncarine A)及恩卡林碱乙(uncarine B)。

1.茎横切面简图(×17.6) 2.茎横切面详图(×176) 3.非腺毛

3. 华钩藤:茎枝呈方柱形,直径2~5m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钩长约1.3~2.8cm。钩与茎着生成130~140°角,弯曲成长圆形。显微鉴别 茎(直径2.5mm)横切面:方形,表皮细胞角质层厚约5μm。表面平滑,无毛;皮层的色素细胞淡棕色,中柱鞘纤维成环,韧皮部厚约150μm,韧皮部内纤维较少。皮层及韧皮薄壁细胞内有草酸钙砂晶。本种的叶含翅果定碱(pteropodine)、异翅果定碱(isopteropodine)、丽叶碱(speciophylline)、恩卡林碱F及它们各自的氧化物(N-oxides)。

1.茎横切面简图(×11) 2. (二)茎横切面详图(×234) 3.表皮细胞的面观(×234)

4. 无柄果钩藤(白钩藤):茎枝呈方柱形,直径1.2~4mm。表面棕黄色,四面均有一纵沟。被褐色柔毛,以节部及钩端较多,钩长1.3~1.8cm,钩与茎着生成110~130°角,弯曲部较圆,向内深旋,断面黄白色。显微鉴别 茎(直径3mm)横切面:方形,木质部向内呈弧状突出,使髓部略呈"十"字形。表皮细胞角质层厚约4~8μm,表面观及横切面观可见不规则波状纹理。表皮细胞外侧平周壁常稍向外突出,细胞略呈半圆形。表皮毛较多,多数为单细胞短角状毛,表面疣状突起,毛长20~50μm。多细胞毛较少,毛由3~5个细胞组成,长130~240μm。皮层不含色素层,有较多的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及砂晶。皮层内侧为3~7列断续成环的石细胞层。解离组织中,石细胞窄长方形,长50~128μm,宽13~40μm,胞腔及孔沟明显。中柱鞘纤维十数个成束,排列成环。韧皮射线明显,单列,大型,含黄色素。叶含钩藤碱、异钩藤碱、克诺辛碱、克诺辛碱B及毛钩藤碱。

白钩藤
(一)茎横切面简图(×9.3) (二)茎横切面详图(×195) (三)解离组织图(:195)
1.非腺毛(×187) 2.含草酸钙簇晶、砂晶的细胞 3.石细胞
4.气孔切面观 5.厚壁细胞 6.气孔表面观

5种钩藤形态及显微特征检索表:
1. 钩与枝光滑无毛
..2. 枝呈明显的四方形,具四棱,钩基部扁宽,先端常留萎缩苞痕,托叶宿存,角质层表面观呈类
.....长方形突起………………………………………………………………………………………华钩藤
..2. 枝圆柱形或类方形,托叶多脱落,角质层表面观为不整齐的条纹……………………………钩藤
1. 钩和枝多少被毛
..2. 钩和枝被淡黄色粗毛,茎类方形或近圆柱形,表面粗糙,具突起的黄白色小疣点
....3. 钩和枝密被褐色或锈色柔毛
......4. 茎两侧有纵沟,钩粗大,钩端膨大如珠,髓中空,角质层表面观成条状,有呈短锥状,壁
.........具疣状突起………………………………………………………………………………大叶钩藤
......4. 茎四面有浅纵沟,叶柄痕明显,角质层成波浪状,皮层有石细胞………………无柄果钩藤
....3. 钩和枝被柔毛,表面灰棕色或灰白色,角质层表面观呈内凹的方格形,有复皮层……毛钩藤

非正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7-26 08: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3 17: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