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600|回复: 2
收起左侧

【47中药材鉴别】海藻鉴别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7-26 19: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海藻鉴别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商品均为以马尾藻科植物褐藻的藻体,主要为羊栖菜,少数为海嵩子两种。

历史
海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陶弘景云:"生海岛上,黑色如乱发而大少许,叶大都似藻叶。"陈藏器云:"马尾藻生浅水中,如短马尾细,黑色……大叶藻生海中及新罗(今朝鲜南部),叶如水藻而大。"说明当时已知海藻有两种,但此两种未必即今日的两种商品。《证类本草》收入草部中品之下。《本草纲目》收入草部水草类,并曰:"海藻近海诸地采取,亦作海藻。"《植物名实图考》收入水草类,观其附图,即今之羊栖菜。




1.羊栖菜 别名:鹿角尖(辽宁、山东),海大麦(浙江),秧菜(福建),玉茜(广东)。
Sargassum fusiforme (Harv.) Setchell [Hizikia fusiforme (Harv.) Okamura,Cystophyllum fusiforme Harv.]--马毛藻科Sargassaceae
多年生褐藻,藻体直立,高15~40cm,最高可达2m以上,多分枝,黄棕色,肥厚多汁。可明显区分固着器、主干、叶片三部分。固着器由若干圆柱形假根组成。主干圆柱形,直径1~3mm,四周互生侧枝和叶,小枝腋生,很短。叶形多变,大小不一,幼苗基部有2~3个初生叶,扁平,具不明显的中肋,渐长则脱落;后生者多为狭倒披针形,长20~30mm,宽2~4mm,边缘略呈波状,先端常膨大中空。气囊腋生,纺缍形,长5~10mm,囊柄最长可达2mm。同一藻体,枝、叶、气囊不一定同时存在。生殖托腋生,雌雄异株,雌托椭圆形,长2~4mm,直径1~1.5mm;雄托圆柱形,长4~10mm,直径1~1.5mm。成熟期6~7月。
生于低潮带和大干潮线下海水激荡处的岩石上。
本种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我国自辽宁至海南均有分布,长江口以南为多。
2.海蒿子 别名:大蒿子(辽宁),海根菜(山东),海草(江苏)。
Sargassum pallidum (Turn.)C. Ag. (Fucus pallidus Turn.)--马毛藻科Sargassaceae
多年生褐藻,藻体直立,高30~60cm,最高可达1m,褐色。固着器盘状或钝圆锥状,直径1~2cm。主干圆柱形,多为单生,直径2~7mm,小叶互生,冬春凋落后于主干上残留圆锥状残迹。单叶、互生、叶形变异甚大,初生叶倒卵形、披针形、长20~70mm,宽3~12mm,全缘,具中肋;次生叶较狭小,为线形至披针形,有时浅羽裂或具疏锯齿,较薄,中肋不明显。腋出侧枝上生狭线形叶,其叶腋间又长出具丝状叶的小枝,小枝末端常有气囊,圆球形,直径2~5mm。生殖托单生或成总状排列于生殖小枝上,长卵形至棍棒状,长3~15mm,直径1~2mm。雌雄异株。成熟期9~12月。
生于大干潮线下1~4m深海水激荡处岩石上。
本种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我国黄海、渤海沿岸甚为常见。
采制
全年均可采取,但以立秋前后最宜,此时藻体最大,出菜率最高,而且已进行了有性生殖。割取后晒干。
产销
1. 羊栖菜:药材名小叶海藻Thallus Sargassi fusiformis 主产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亦产,行销全国。商品以此种占绝大部分。
2. 海蒿子:药材名大叶海藻Tahallus Sargassi pallidi 主产山东、辽宁,销东北、华北、西北各地。
化学
成份
1. 羊栖菜:含藻胶酸20.8%,粗蛋白7.95%,甘露醇10.25%,灰分37.19%、钾12.82%、碘0.03%及马尾藻多糖、ATP-硫酸化酶。
2. 海蒿子:含藻胶酸19.0%、粗蛋白6.96%、甘露醇9.07%、灰分30.65%、钾5.99%、碘0.017%,另含磷酯酰乙醇胺、马尾藻多糖(sargassan)、抗坏血酸34.2mg/100g(鲜重)、多肽。
马尾藻多糖的糖部分含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L-岩藻糖、D-葡萄糖醛酸、葡萄糖、藻胶酸。多肽部分含16种普通氨酸酸。纯净的马尾藻胶酸有其特定的D-甘露糖醛酸与L-古罗糖醛酸的组成比(M/G),一般为0.8~1.5。藻胶酸的含量以冬季为高,夏季低。
功效
味苦、咸,性寒。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功能。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传统认为海藻反甘草,但近来有可同用之说。用量4.5~9g。
药理作用
1. 抗甲状腺肿作用:机理类似"海带"。
2. 抗肉毒素中毒作用:羊栖菜或海嵩子的热水提取物对A型肉毒毒素中毒的小鼠都有一定的的治疗效果,且随给药剂量的增加,效果相应提高。另,羊栖菜热水提取物分离过程中的三种不同样品SFPP、SFPPR、SFPPRR,也都显示不同程度的抗肉毒素中毒作用,且效果比较为SFPPR>SFPP>SFPPRR。
3. 抗肿瘤作用:羊栖菜的两种多糖样品SFPPR及SFPPRR抗肿瘤试验结果,SFPPR对小鼠S-180和FAC都有作用,抑瘤率分别为48.8%和38.5%;SFPPRR抑瘤作用低于SFPPR,抑瘤率分别为28.8%和12%。









性状鉴别
1. 羊栖菜(小叶海藻):常卷曲皱缩成团,棕黑色,表面常因甘露醇析出致被白色粉霜,质硬脆,浸水膨胀展开后,可见全体呈树枝状,黄棕色,肉质肥厚,粘滑而有弹性。固着器须根状。主干圆柱形,直径1~3mm,表面光洁。叶为狭倒披针形,先端膨大中空。气囊腋生,纺缍形,长5~10mm,具短柄。生殖托不常见。气微腥,味粘而微咸。
2. 海嵩子(大叶海藻):常卷曲皱缩成团,黑色,表面有白色粉霜,质脆,浸水膨胀后,可见全体呈树枝状,橄榄棕色,略粘滑,柔韧。固着器常已除去。主干圆柱状,粗糙,常单一。叶披针形、线形至丝状。气囊生于细分枝上,呈球形。气微腥,味粘而微咸。




1.羊栖菜(小叶海藻)叶(厚1mm)横切面:椭圆形,具6~8个钝棱,由表皮、皮层和髓部组成。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直径约20μm,细胞壁增厚,内含深色物。皮层细胞较大,呈长椭圆形,直径20~60μm,壁较薄,但紧贴表皮者小,类圆形或多角形。髓部细胞略小,直径10~30μm,壁略增厚。

羊栖菜与海嵩子横切面简图
1. 羊栖菜茎(×33.3) 2.羊栖菜叶(×33.3) 3.海嵩子茎(×33.3) 4.海嵩子叶(×33.3)


羊栖菜
上:叶横切面详图 下:茎横切面简图(均×330)

主干(直径1.5mm)横切面:类圆形,构造与叶相似。表皮细胞比叶略大,直径约25μm。皮层细胞呈类圆形至椭圆形,直径20~40μm。髓部细胞与叶相同。
2.海嵩子(大叶海藻)叶(厚0.7mm)横切面:扁平带状,叶片由表皮、皮层组成,肋部较厚,中心有椭圆形髓部。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壁较厚。皮层宽广,细胞较大,壁较薄。中央髓部扁圆形,存在于中肋部位,细胞排列紧密,壁也较厚。
主干(直径1.5mm)横切面:三角形,亦由表皮、皮层、髓部组成。各部分构造与叶相似。




1. 取本品5g,剪碎,加水100ml,室温浸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20ml。取浓缩液3~5ml,加三氯化铁试液3滴,即生成棕色沉淀,再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3滴,振摇,沉淀即溶解。(检查甘露醇) 2. 取上述浓缩液3ml,加硝酸1滴,硝酸银试液数滴,生成的黄色乳状沉淀。在氨试液中应微溶,在硝酸中不溶。(检查碘) 3. 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本品3.5g,加70%乙醇50ml,回流半小时,提取液蒸干,残渣用70%乙醇3ml溶解,离心5分钟,取澄清液供点样用。吸附剂:硅胶H(青岛海洋化工厂)-1%CMC。展开剂:正丁醇-丙酮-水(3:4:3)。展距10cm。显色剂:高锰酸钾试液(0.02mol/L),显色后,斑点现黄色,放置数日,背景为土黄色,斑点呈白色。

海藻薄层层析图谱
S:甘露醇 1.羊栖菜 2.海嵩子 3.闽粤马尾藻

非正品
非正品


1. 福建商品中常混有少量闽粤马尾藻(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 Grev.。藻体高90cm,固着器圆盘状,枝纤细,无刺,无沟,叶长披针形,具疏齿,气囊球形。产于福建、广东,在当地作为中药海藻的代用品。据报道,闽粤马尾藻对A型肉毒中毒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随给药剂量增加,效果相应提高。
2. 同属植物海黍子S. kjellmanianum Yendo和鼠尾藻S. Thunbergii (Merr.)O. Kuntze的热水提取物对A型肉毒素中毒小鼠均有一定保护作用。对S-180实验瘤均有一定的抑瘤作用。鼠尾藻多糖成分还有一定的抗溃疡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7-27 06: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7-27 06: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3 15: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