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703|回复: 8
收起左侧

“中药致肝损害”之说言过其实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9-12 14: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编者按:香港《凤凰周刊》近日发表了一篇名为《大陆中草药肝损害调查》的文章,声称传统中草药正在损害国人肝脏,长期、大剂量服用中成药和草药可造成致命损害。对此,本报记者采访金世元、肖小河等中医药权威专家,他们明确表示,中药“伤人”言过其实。同时,本社舆情监测研究中心对该舆情监测分析后发现,超七成网友认为应正确认识、客观对待中药肝损害。
“中药致肝损害”之说言过其实
本报记者 胡 彬
    近日,香港《凤凰周刊》一则《大陆中草药肝损害调查》的报道再次将中药不良反应这一话题置于聚光灯下。中药不良反应报道屡屡见诸报端,药品说明书对不良反应及禁忌等常常语焉不详,许多发达国家对中药致肝损伤的反馈日渐增多,令中药“伤人”的说法甚嚣尘上。对此,中药专家学者明确表示:这种说法“言过其实”。

    “不良反应”频受关注

    如今,公众的养生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同时,公众在选用中药或含有中药的保健品时,“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等说法也已深入人心。但恰在此时,却突然冒出许多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令许多人无所适从。

    所谓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某种药物导致的躯体及心理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除可预期的毒副反应外,还包含众多无法预期的过敏或特异性反应。

    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表示,是药三分毒,无论中药还是西药,药物不良反应均属正常现象。但有些患者过分迷信偏方、单方,在没有医师指导的情况下滥用中药,或不遵医嘱,长期、过量服用中药等,便极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凤凰周刊》文章中曾多次引用肖小河的观点,肖小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特别指出,“个别记者由于调查不够深入,导致报道有失偏颇,甚至有极个别报道对于中药恶意中伤,很令人遗憾。”

    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常常见诸报端,其中,既有圈内误解、百姓误区等主观因素,也有中药成分复杂及研究不足等客观事实。

    肖小河表示,常用的中药多为复方,其化学成分往往达到数百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上千种,而目前对于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研究难度非常之大。

    “不良反应报道的增多,亦显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机制的日趋健全。”肖小河介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设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包括化学药物、中药以及生物制品等的不良事件进行监测与评价,定期发布《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使不良反应监测更为透明化,为临床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等提供重要参考。

    “中药伤肝”其中有冤

    中药不良反应的焦点是明确具有“毒性”的中药。第二届国医大师金世元介绍,中医学对于毒性中药的运用非常谨慎,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讲究小量初试,中病即止。同时,凡用有毒药物,必须经过相应炮制,以减毒增效。“特别是剧毒中药,需经炮制后方能使用。有些患者在缺乏医师指导时,常常忽视这一点。”

    数据显示,药物性肝损伤中,中药占比较高。肖小河提醒,这之中的药物分类问题值得关注,“现在中药品种约1.2万种,中药复方制剂1万余种,在此基础上,将中药与某一类西药或某一种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有失科学性和公平性。”

    同时兼任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的肖小河对于中药肝损伤有深入研究。“肝损伤可能存在易感人群,同时与药物质量不无关系。”以日前备受关注的何首乌为例,药物的品质、炮制是否合规、配伍是否合理等因素对该药是否肝损伤都有影响。

    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制定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国际标准”针对用药情况,对肝损伤分为非常可能、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及排除5级。

    “在对被报道的147例有关何首乌肝损伤病例中,与何首乌相关性的评级近60%为‘可能’级别;而在302医院收治的40例有关何首乌肝损伤病例中,与何首乌相关性的评级超过60%为‘可能’级别。对于‘何首乌致肝损伤’,尚缺少直接和确凿的客观证据。”肖小河说。

    同时,对中药肝损伤的判定,还存在‘非西即中’的误区。肖小河表示,医生在排除诊断时,应采取分层筛选、科学鉴定的方法,避免“非西即中”。

    建立适当诊断标准

    正确看待中药不良反应

    基于这一现状,肖小河提议,创建具有中医药特点、且证据链完整的药物肝毒性诊断模式是当务之急。对于疑似“药物肝”,应根据临床标本和实验室检测,从生物标志物筛查等方面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药物肝诊断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对于患者所用药物的鉴定、质量、炮制规范等进行判断,然后采取诊断“金标准”——入血成分,以及药物作用后产生的生物标志物等,对确属中药致肝损伤进行综合分析。

    “目前,这套标准在302医院已采用,我们还将申请在全国推广使用。”肖小河介绍,他带领的团队初步提出“中药(何首乌)免疫应激肝损伤”假说,旨在对于中药肝损伤机制进行深入探索。

    肖小河说:“希望更多人正确认识中药,理性看待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他提议,合理引导公众对于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让百姓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9-12 14: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期、大剂量服用中成药和草药可造成致命损害”
吃西药没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4-9-12 14: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药三分毒,少吃为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9-12 14: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就连打着标语的绿色食品都不敢保证 何况是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2 15: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辨证论治,合理利用中药偏性。广义来说,药也是“毒”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9-12 15: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里面活性成分那么多,又有几种是做过安全性实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9-12 16: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有点言过其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9-13 10: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这些文章的都是想要误导群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9-13 22: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31 22: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