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来源】米墨药事官 渡过阵痛期后,或许可以等来春天。
9月25日下午,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全国扩围产生拟中选结果》,25个“4+7”试点药品扩围采购全部成功,价格都降低到不高于“4+7”试点中选价格的水平,群众费用负担将大幅度降低。 在前一日的9月24日,带量采购扩面的25个中标品种药品在上海开标。本轮扩面被认为是带量采购全面推行的预演,扩品种带量采购最快将在明年上半年推行,有可能覆盖所有一致性评价通过的医保品种。 01 降价到位 药品流通环节价格泡沫较大,价格构成有水分,已是公开的秘密。 从品种降价幅度来看,在去年4+7的基础上又有许多药品出现大幅度降价,基本都是过评厂家超过三家、竞争格局较差的品种。 降幅最大的是阿托伐他汀,齐鲁在4+7中标价的基础上降价78.18%,以0.12元/片中标。氨氯地平过评11家,是过评数量最多的品种,苏州东瑞和国药荣生降价60%,以0.06元/片中标,在4+7中标价的基础上又腰斩一半。 其他过评厂家较多的品种也出现较多幅度的降价,降价幅度(相对4+7)超过50%的品种共有8个: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奥氮平、恩替卡韦、吉非替尼、利培酮、蒙脱石,另外还有替诺福韦二吡呋酯降幅达49.32%。 三家及以上过评的品种平均降幅达38%,在4+7的基础上再次挤压价格水分;三家以下过评的品种平均降幅仅4.52%,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议价能力也较强。 有五个品种由于竞争格局较好(均为独家过评品种),未降价中标:氟比洛芬酯注射剂、氯沙坦口服常释剂型、右美托咪定注射剂、依那普利口服常释剂型、赖诺普利口服常释剂型。 原研药企为了保住份额,也出现大幅降价。赛诺菲降价83%中标氯吡格雷口服常释剂型、降价74%中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口服常释剂型,礼来降价74%中标培美曲塞注射剂,默沙东降价40%孟鲁司特口服常释剂型。 02 “一票制”加码 当医保总额增长有限,同时人口构成变化造成医疗费用逐年增高,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以及总额控制成了控费的主要方式。控制医疗费用的无效支出,首要选项就是压缩相关的费用,药品供应的价格水分便成为主要压制的对象。 接下来的大招或将是“一票制”,广东等省份已经走在前面。 作为医药流通全国份额最高的医药大省,广东对于流通环节的泡沫挤压,已经到了精细化操作的程度。目前,广东已叫停药品供应链延伸服务,并开始试水“一票制”。 除广东外,还有多个省市明确鼓励“一票制”,其中一些地区已开始实施“一票制”。比如福建省从2016年底就开始明确要求医院在采购基础输液的时候,和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严格执行“一票制”。此外,浙江、江苏泰州等地,已经实行耗材“一票制”。 涂宏钢也认为,接下来“一票制”在全国范围的广泛推行,将进一步为药价带来压缩空间。 03 药企淘汰战开打 行业高度集中化将是国内医药行业的趋势,4000家药企必将缩水已是共识。北京一臻医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琛认为,4000家药厂可能会淘汰1000家到1500家药企,意味着可能超过1/3的药企走向并购,亦或被迫解散。 涂宏钢则表示,药企的竞争将会变得异常激烈。“在最后没有打胜仗之前,所有药企都是利空,不死不休。”他认为,最后或许只会剩下300家药企就够了。“美国仿制药市场几乎是三家仿制药企业梯瓦、迈兰和山德士的天下。美国前十大药企占美国销售量70%。我们只是在走美国、日本曾经走过的路。”涂宏钢提示,日本的一致性评价之路,花了30年时间从全国1300家药企变成了100家,而中国显然可以快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国内企业混战,一直传言将进入中国市场的印度药企也参与了此次竞标。 由印度Dr.Reddy`s实验室生产、深圳市泛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销的奥氮平片(奥兰之)(5mg,10mg)通过国家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成为该品种在国内第3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厂家。此前,奥氮平片已经有豪森药业(5mg,10mg)和齐鲁制药(5mg,10mg)两家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 Dr.Reddy`s也参与了本轮集中采购,在这一品种上报出了123.8元一盒的价格,约6.19元/片,齐鲁制药报价为2.48元/片,豪森药业则报价43.6元,约6.23元/片,上一轮4+7中,豪森的中标价为9.64元/片。 某印度仿制药企业中国区负责人介绍称,印度药企至少还要五到七年才能对中国市场产生影响。 但也有专家认为,印度药企加入带量采购,将会进一步加剧降价的激烈程度。 04 集采后,路在何方? 这次第二轮带量采购“不扩品种、只扩区域”的做法更多是基于谨慎原则,不久的未来,4+7政策将逐步扩大纳入药物种类到所有临床常用药。那时,不中选厂商的市场份额将严重萎缩甚至全部丧失,被迫退市。而政策性垄断给市场带来的打击无异于灭顶之灾。 同时,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也已经箭在弦上。在这种情况下,往后的国产仿制品将会以极低的地板价倾销,品牌药/耗材无论怎么降都将一无所获。最终索性是全面退出公立支付体系,维持高价,而那些想选择品牌药/耗材的患者,必须自付溢价。更有甚者,我们可能举着钱也买不到了。 随着“4+7”政策的加速推进,相信将有更多的问题显现出来。中国的医药问题纷繁复杂,一个政策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 广覆盖、保基本的医保体系,提供的也只能是最基本的质量与疗效。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不可能由基本医保全面付费,它只能是患者自己支付,或者交给商业保险化解。而民众应当对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险有清晰的认识,个人的健康风险,不仅需要国家的兜底,还需要自身寻求商业保险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