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早晨,赵忠祥儿子赵方通过某媒体向外界证实:其父赵忠祥于2020年1月16日7:30因身患癌症在京去世,享年78岁。赵忠祥老师一直都是80后的童年回忆,他是中国第一位男播音员,主持过15届春晚、央视的《正大综艺》、《动物世界》和《人与自然》等节目,因为赵老师的影响力,“癌症”这个词再次成了本周的新闻热词。小编梳理一下因患癌症去世的央视名嘴,至少有六位央视名嘴,因为癌症相继去世。
这一连串响亮的名人因为癌症相继去世,使得更多人谈癌色变,癌症是人类身体健康的头2号杀手,仅次于脑血管病,近几年,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在逐年上升,所以很多人谈癌色变,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治疗为主——新型抗肿瘤药物
为规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提高肿瘤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肿瘤患者健康权益,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肿瘤界专家制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9年1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在官网正式发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9年版)》,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关键,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需考虑药物可及性和患者治疗价值两大要素。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肿瘤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1、病理组织学确诊后方可使用
只有经组织或细胞学病理确诊、或特殊分子病理诊断成立的恶性肿瘤,才有指征使用抗肿瘤药物。
单纯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结果得出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没有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指征。但是,对于某些难以获取病理诊断的肿瘤,如胰腺癌,其确诊可参照国家相关指南或规范执行。
2、靶点检测后方可使用
现代抗肿瘤药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出现一批针对分子异常特征的药物——即靶向药物。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异常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目前,根据是否需要做靶点检测,可以将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分为两大类,包括18大类肿瘤,65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如下:
预防为辅——癌症疫苗
2018年12月19日《Nature》杂志同期发表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结果,来自美国波士顿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和德国宾根Immatics生物技术公司的两个研究团队,分别宣布了“个性化癌症疫苗”在临床治疗上取得的重大突破,癌症疫苗:也叫肿瘤疫苗,是可以诱导产生对于特定肿瘤的免疫力的疫苗,癌症疫苗的种类繁多,目前有两种分类方式。
1、根据接种时间分类
2、根据疫苗的来源不同分类
目前,已上市和正在开发中的肿瘤疫苗大致可分为4类,分别是:全细胞疫苗、肿瘤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抗体肿瘤疫苗。
(1)全细胞疫苗:
全细胞疫苗根据细胞来源又可分为肿瘤细胞疫苗和树突状细胞(DC)疫苗。
肿瘤全细胞疫苗: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紫外线照射等)处理选取自体或同种异体肿瘤细胞,该疫苗保留了免疫原性但无致瘤性。
树突状细胞(DC)疫苗:树突状细胞(DC)作为功能最强的专职APC,是引发肿瘤抗原强免疫应答的关键,但肿瘤宿主体内肿瘤树突状细胞(DC)浸润较少且功能受损。2010年4月,美国FDA批准了首个以树突状细胞(DC)为主要效应细胞的自体细胞免疫治疗药物sipuleucel-T(Provenge),其适应症为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
(2)多肽疫苗:
采用肿瘤细胞表面洗脱的抗原多肽或肿瘤细胞内部异常表达的蛋白制备多肽疫苗,具有特异性强、安全性高的优点,如预防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3)基因工程疫苗:
又称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
(4)抗体肿瘤疫苗:
根据依赖抗体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理论设计的单克隆抗体肿瘤疫苗,是疫苗发展的一个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