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534|回复: 6
收起左侧

[社会广角] 药典纠错:冰球子、茯苓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20-11-18 21: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周建理 来自:蒲公英


冰球子标准、性状问题




冰球子(山慈菇)大部分都不符合药典标准,一旦严查,有多少商家会遭到重罚?大家小心为妙。  


一直以来,有关药典上山慈菇药材的大小总是有争议,在众多老药工的常识中,杜鹃兰应该比冰球子要大,特别是直径明显要粗。  


但是国家药典中两者尺寸几乎是一样大的,特别是直径,都是1-2㎝,这与现实情况明显的不符。  


这种状况已经多少年了,据说有不少人向上面提出过,不知为什么,总是不予改正。


看看植物志,新鲜的杜鹃兰假鳞茎直径1-3cm,新鲜的独蒜兰假鳞茎直径1-2cm。  


而干燥成药材,药典上两个直径都是1-2cm了。  


大家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常识,药材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的,所以杜鹃兰变小是正常的,而独蒜兰(冰球子)的直径依然保持在1-2㎝?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市场上的实际情况也是,冰球子直径超过1㎝的很少。企业一定要慎重进货了。小心高额罚款。  


药典山慈菇  


本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n)Makino、独蒜兰Pleione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或云南独蒜兰PleioneyunnanensisRolfe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夏、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开大小置沸水锅中蒸煮至透心,干燥。  


【性状】毛慈菇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顶端渐突起,基部有须根痕。长1.8~3cm,膨大部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中部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鳞片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纤维。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气微,味淡,带黏性。  


冰球子呈圆锥形,瓶颈状或不规则团块,直径1~2cm,高1.5~2.5cm。顶端渐尖,尖端断头处呈盘状,基部膨大且圆平,中央凹入,有1~2条环节,多偏向一侧。撞去外皮者表面黄白色,带表皮者浅棕色,光滑,有不规则皱纹。断面浅黄色,角质半透明。
  


植物志——  
01.png
02.png
关于药典冰球子直径大小的文章在九月底发出的后,有网友向我提出,写的不够,2020药典冰球子性状“有1~2条环节,多偏向一侧”看不到,说是应该没有这个特征。  


关于这个问题我早已经拟了文了,但没有配图,由于这段时间网友们纷纷给2020版药典吐槽,我在这一天帮着发一篇,占用了时间,山慈菇冰球子的问题未能及时解释。请网友原谅。  


首先冰球子的原植物独蒜兰假鳞茎上是有这个特征的,至少是部分有,只是药典描写的不严谨,所以大家看着像一头雾水一样。  


最主要的是,药典没有说明位置,在新鲜的独蒜兰假鳞茎上比较容易看到,还要把假鳞茎球翻过来看下面的那个“底”,才可以看到。
03.png
(请大家注意,旁边有两个小凸起的芽,里面的一个伴有一个偏向一侧的环。外面的芽旁也有一个环,只是非常不清楚了。这就是药典中“1~2个环节”的由来。)  
药典的不严谨问题有几点;  
1、据我的观察约有一半左右的小球底部新鲜时看不清楚这个特点。
04.png
(请大家注意,大的最上边有个坏掉的芽痕,环更是不清楚了。下面这个小在白色的下方有小芽刚刚形成,环节还没有显现。)  

2、这些特点在干了以后更难看到,药材上描述它,真的让检验者勉为其难。  

3、在大多数中药鉴定工作者的常识中,茎上的环节都应该去从侧面去找,从底部去找也只有少数有经验的人才知道,药典应该写明。  

我个人以为,应该这样修改  

药典原文:  

顶端渐尖,尖端断头处呈盘状,基部膨大且圆平,中央凹入,有1~2条环节,多偏向一侧。

拟修改:  

顶端渐尖,尖端断头处呈盘状,基部膨大且圆平。从底部看,中央凹入,有时可见1~2条环节,多偏向一侧;常可见1~2个小芽或芽痕。  

其实,不描述环节,只描述芽可能更好一些,因为在药材上实在难看到,我们只能根据经验来猜。“节上有芽”这是植物学的规律,看到芽来猜这里有节,仔细看半天,“嗯……好象是有一个”。

茯苓片厚薄不一、茯苓丁、茯苓饮片名称没有给出  



就一个茯苓,药材加工和饮片加工之间根本衔接不上,这到底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茯苓长期以来产地加工比较随意,六三版药典起草的时对切制品用了“大小不一”,这是当时历史条件决定的,后来历版也都承接用了“大小不一”、“厚薄不一”这就明显的不够严谨。在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做到“最严谨”的今天,就不能让它继续保留了。  

咱们上下比较一下就明白了。  

【性状】  

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饮片

【炮制】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在饮片加工中,只有用茯苓个子可以切厚片(厚2~4㎜)。  

请问国家药典委的领导,那产地加工中“厚薄不一”的片子和块能不能也用?用的话标准如何执行?不用的话,产地加工的茯苓又卖到哪里去了?  

有朋友解释,可以做食品啊。  

我要反问一句,只能做食品的加工标准,国家药典为什么要收载?而且还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之一。  

▍“茯苓丁”还是“茯苓块”药典委要搞搞清楚。  

茯苓的饮片标准中,还有一个叫“切制成块”。药典的饮片“块”的标准是0.8~1.2㎜,广大中药工作者都认为其实这点点大只能是市场上习称的“茯苓丁”。茯苓块并没有收载。
05.png
这就是,用词不当。  
网友建议,0.8~1.2㎜的块改称“茯苓丁”。  
相类似的还有葛根。请药典委考虑。  
2020版药典……  
【性状】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饮片  
【炮制】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同药材。  
我昨天刚刚写了茯苓,就有不少的网友提出来更多的问题。  
我下面把它贴出来,让大家看看,也让国家药典委的领导同志好好的看一看,网友写的对不对?  
06.png
请看第一个——饮片的名称没有给出
药典茯苓饮片  
【炮制】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什么名称没有给出??请看看草果项就明白了。  
药典草果饮片  
【炮制】草果仁 取草果,照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焦黄色并微鼓起,去壳,取仁。用时捣碎。  
多了一个加粗的“草果仁”。  
大家看看国家药典一部全部药材炮制项:在“【炮制】”之后是不是都有一个粗体的,炮制品名?如“草果仁”?这一看,是多数有,少数没有但这个少数也并不算少。  
并且,有与没有也找不到一个规律性的东西。比如:  
白芍饮片  
【炮制】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有“白芍”两个字。  
赤芍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咋就什么也没有没有呢?  

这严谨吗?肯定不严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20-11-18 22: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0-11-19 09: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9 09: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拜读了您的全文,受益匪浅。我最近也一直抱着2020版药典学习呢,针对饮片名称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拿草果为例:【饮片】是第一标题,【炮制】是第二标题:炮制项下有两个炮制品:草果仁和姜草果仁。草果仁项下的【性状】【检查】【含量测定】【鉴别】就属于第三标题了。白芍也是如此。而茯苓:其饮片炮制是净制、切制,所以饮片名称也是 茯苓(凡例第十二条规定:...饮片炮制项为净制、切制的,除另有规定外,其饮片名称和相关项目与药材相同),而且只有这一个,所以没有标注并涂黑。总结起来就是:如果有两个及以上炮制品的就涂黑标注不同饮片名称。这样是不是就能解释得通了,也算是一种规律吧。上述仅作为本人粗浅的理解,仅供参考。欢迎斧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20-11-19 09: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0-11-19 09: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重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6 09: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本人觉得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21 00: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