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周建理 来自:蒲公英
荔枝核大小两极分化,药典标准咋办?
药典荔枝核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约7mm。质硬。子叶2,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
有网友说现在的荔枝核大小不容易合格:
1.长1.5~2.2cm,直径1~1.5cm?
现在市场上的荔枝核分两种,一种大的,有部分过大了。一种小的,大多数都过小了。 这都是钱在作怪,果核大的可以压称,果核小的可以卖高价。荔枝核也出现了两极分化,中间的不好找了。 我建议他们用两个筛子套筛,只要中间的。他们说小的干瘪货不要就算了,大的明明是好的,为什么也要扔了?要我一定要问问国家药典委的领导和专家。我就转达在此,也希望他们能来回答一下。 说到荔枝核了,我也要增加一些东东,它的显微标准也有一些毛病。 药典荔枝核
【鉴别】本品粉末棕黄色。镶嵌层细胞黄棕色,呈长条形,由数个细胞为一组,作不规则方向嵌列。星状细胞淡棕色,呈不规则星状分枝,分枝先端平截或稍钝圆,细胞间隙大,壁薄。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呈类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长方形或长圆形,多有突起或分枝。子叶细胞呈类圆形或类圆多角形,充满淀粉粒,并可见棕色油细胞。
我们看看徐先生的红宝书—— 徐先生的著作在序中写得很明白,他认为最重要的特征放会在最前面,而立之和的显微特征,为什么药典把“(1)”给省略了? 荔枝核的种皮栅状细胞是什么样的?请看下图。
荔枝核的栅状细胞很有特点,就是其细胞明显的短小,这在种子类药材的硬核中并不多见。而且栅状细胞就是表面棕黑色发亮的那一部分,所以在显微镜下容易找到,我认为这是徐先生把它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希望国家药典委赶快改一下吧。
苍耳子一室也是正品,药典委赶快改一下吧!
苍耳并非常用药,为什么这段时间大家关心它? 苍耳总苞中有两个坑,植物学也把它称为二室。由于受精情况等不一样,有时两个果实都能成熟,有时只有一个果实成熟,变成了一室一枚果实,而且果实比较圆,也不会出现一边扁的现象。这是植物发育中一种正常的表现。 国家药典委要照顾这一现象,在制定和复合标准的时候,要多取几个药材样品来做一下,不要轻率下结论,更不能跟着某些书上去抄。 广大企业殷切希望国家药典委能够赶快纠正这一错误。
药典苍耳子
【性状】本品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剌,分离或相连,基部有果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有油性。气微,味微苦。
2室,……一面较平坦?
这是实际切出来的。
红芪的药典标准太不严谨了,根本无法用
药典红芪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6~8列细胞。栓内层狭窄,外侧有2~4列厚角细胞。韧皮部较宽,外侧有裂隙,纤维成束散在,纤维壁厚,微木化;韧皮射线外侧常弯曲。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其周围有木纤维。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1、木栓层为6~8列细胞 严格执行标准只能是6~8列,多一列少一列都是伪品! 请专家数一数,这个可判为伪品了吧。 2、栓内层狭窄,外侧有2~4列厚角细胞。 栓内层外侧只能是木栓形成层,不可能是其它什么东西,再朝里面一层应该是刚刚分生出来的薄壁组织,何来“外侧有2~4列厚角细胞”?也请药典委专家领导帮忙找一找? 3、纤维成束散在 纤维是成束,还是散在?这是纤维的两种分布形式,我理解应该是“成束或散在”。徐先生说的是多成束,言外之意是“少数散在”。
4、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