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恒瑞逆势翻盘与其自我造血能力不无关系。有投资机构人士表示,恒瑞用10年布局创新药,2023年-2024年将是其第二个收获期。如今,创新药的稀缺价值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最近引人关注的是6月29日获批上市的二代AR抑制剂瑞维鲁胺。AR抑制剂是前列腺癌等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二代抑制剂较第一代产品有更强的AR抑制作用。据公司公告及WHO数据,2021年二代AR抑制剂全球销售额近63亿美元。2022年下半年,恒瑞还有4款创新药管线有望获批,包括DPP-4抑制剂、PI3K抑制剂、CYP51酶抑制剂和PD-L1单抗。
除了上述利好外,7月1日恒瑞公告称,他克莫司缓释胶囊获得药监局的药品注册证书。他克莫司缓释胶囊由安斯泰来研发,在海外多个国家已经获批上市。除恒瑞医药外,国内尚无他克莫司缓释胶囊仿制药获批上市。
7月4日,恒瑞医药董秘回复投资者的问题时表示,公司有60余款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其中10余款创新药处于Ⅲ期临床阶段。
据悉,从2011年6月至2022年6月的11年时间里,恒瑞医药一共有11款创新药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上市批准。恒瑞在2021年中报时介绍,公司的创新药业务占比为39.15%,2022年有望提升至50%以上。
与此相对应的是,恒瑞研发投入也是大幅增长,2021年研发投入达6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借助外力很重要
不过,恒瑞亲历亲为、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已经不再适应如今的市场环境,不能用昨天成功的经验来应对今日的新挑战。
此次,恒瑞的触底反弹或许也是去年孙飘扬重出江湖以来的多项举措的间接反馈。孙飘扬重掌恒瑞后做了许多新的尝试与布局,如加快license in和国际化步伐、子公司瑞石生物单独融资等,有的尚未开始着手,如裁撤管线、集中布局等。
去年,恒瑞先后4次出手,从Biotech手中引进多款已完成临床3期即将报产的创新药品。与大连万春的交易金额,更是刷新了本土BD的交易记录,显示出恒瑞向Biotech购买创新产品的开放心态。
在国际化战略上,恒瑞当前在海外无论是研发还是销售也已形成了一定的布局,并不输任何一家国内创新药公司。
根据其2021年年报,恒瑞在2021年的海外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12.36亿元,占总体研发投入比重的19.93%,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国内许多Biotech的研发投入总额。高额投入下,恒瑞的海外临床试验也取得了诸多进展。
5月份,恒瑞医药还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负责公司管线产品的国际化。
另外,6月7日,恒瑞医药出资20亿,设立上海盛迪生物医药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属于公司资本化布局中少见的“大手笔”。对于“不差钱”的恒瑞来说,如何利用手上的资金,通过投资并购获得更大收益,完成创新转型也是其核心布局之一。与此前的投资相比,此次恒瑞医药的投资目的更加清晰明了。
总而言之,行业和资本对恒瑞还是充满信心。无论是创新药投入,还是海外布局,或是成立私募基金,恒瑞舍得花钱去换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至于恒瑞的未来如何?不进则退。参考资料:
[1] 药事纵横:《恒瑞11款创新药,平均研发费用3亿!》
[2] 投资家网:《二十年来最差成绩单,市值蒸发4000亿,“药茅”恒瑞医药“渡劫”》
[3] 瞪羚社:《反弹如潮的恒瑞:神秘力量助攻,开始苏醒》
[4] 医药经济报:《恒瑞超10款新药获批,刷新市场投资预期!股价连续走高,市值暴涨350亿!》
[5] 界面新闻:《错位、崩塌与自救,一个圈内老兵眼中的恒瑞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