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日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具有极端相似面孔的人具有共同的基因型,但他们在表观基因组和微生物组水平上不一致。 在这项新研究中,作者Esteller和他的团队着手在分子水平上客观的描述共享面部特征的随机人类。 为此,他们从加拿大艺术家弗朗索瓦·布鲁内尔 (François Brunelle) 的摄影作品中招募了32对容貌相似的志愿者,并使用三种不同的面部识别算法确定了这32对情侣的客观相似度。 此外,让志愿者们完成了一份全面的生物特征和生活方式问卷,并提供了 DNA 用于多组学分析。Esteller表示:“这组独特的样本使我们能够研究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和微生物组学如何促成人类相似性”。 结果显示容貌相似个体具有相似的基因型,但其DNA甲基化和微生物组景观不同。这32对中有16对被三种面部识别算法归属为容貌相似。又通过遗传分析表明这16对中的9对被归属为超相似,他们有着19,277个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此外,体重和身高等身体特征以及吸烟和教育等行为特征在相似配对中相互关联。总之,结果表明共享的遗传变异不仅与相似的外貌有关,还可能影响共同的习惯和行为。 Esteller表示:“我们对可能影响人脸构造的分子特征提供了独特的见解,这些相同的决定因素与构成人类的身体和行为属性相关。”“这些结果将对法医学(从 DNA 重建罪犯的面部)和基因诊断产生未来影响——患者面部的照片已经为您提供了关于他或她拥有哪个基因组的线索。该团队下一步的挑战将是根据个人的多组学景观预测人脸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