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735|回复: 3
收起左侧

[行业动态] 四类药品实名制登记监测,又一个美丽的谎言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22-12-4 20: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撰稿 | 六行医药研究中心评论员 菩提寿司
来源 | 蒲公英(ouryao.com)


这几天,朋友圈内疯狂转发关于河北、北京、广州取消四类药品实名制登记的消息,评论火爆,业内关注度高涨。本人极少关注销售方面的消息,但看到这种喜大普奔的场面,不禁有点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政策,取消后能让从业者几近癫狂?

经过两天的各方走访,大概明白了这个政策及其要求:购买国家规定的止咳、退热、抗菌药、抗病毒、感冒药物的,需要凭身份证实名制登记信息后,才可以销售,并且需要登记购买人的各种行程、症状、旅居史等各种防疫要求(类似于你去医院,验码人员问你的那一段顺口溜),这些信息都需要上传单独的系统,然后推送属地政府进行风险排查。

那么这么做的原理是啥呢?我问了药店、监管、以及疫情防控人员,都说的模棱两可,但大概的信息如下:有了新冠症状的人,有的不想被隔离,或者不知道自己新冠以为是普通感冒,就会去药店买药自治,那么潜在的阳性就存在购买这些药品的人员中,所以要排查他们。

乍听一下,很有道理。但挺有意思的是,阳性也需要吃饭,那吃饭的人也得实名制,因为也有阳性在里边。
所以这个逻辑本身虽然自洽,但是却是一个纯思维的想法,必须有较高的检出率,才有意义。因此我认为,这真的是一个伪命题。

一、买药的人,即使是阳性,药店也无法识别,登不登记有啥意义?流调有场所码就可以了。

二、购买药品的人中,应该绝大部分是非新冠患者,那么多大的阳性检出率可以影响到如此之多的日常用药人群?

三、此类药品治疗的并不是只有新冠症状,那么其他病症需要服药就会被这种琐碎的登记所拖累,尤其是老年人老病号,会给他们带来成百上千倍的困扰。如何体现人民至上?

四、现在各地都在放开核酸筛查和隔离,重症以下的阳性都可以居家隔离了,那么还严格管理四类药品,意义何在?如何能做到让人民群众及时就医吃药?这种门槛意义何在?

五、国家并无统一目录,各地百花齐放几十种到几百上前种的都有,那就有意思了,在这个省你买了这个药算阳性嫌疑,在另一个省就不算了,哈哈,新冠病毒也是地域黑啊,主动性的欺负某个省份。

六、目前并无公认的新冠病毒治疗要求,各种药物大多语焉不详,只打擦边球做网红卖货,不敢明着说自己治疗新冠。即使国家推荐的治疗用药的目录中,也只有几种药品。

那么你这些四类药品根本无法治疗新冠,那么他就不是疫情药物,你监测他来控制疫情,这个逻辑……恕我读书少,没想明白。这算不算防疫至上呢?

七、按照国家局网站查询,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共有零售药店58.65万家,我们按照这个为基准,每家每天10个人买四类药计算,每天就有586.5万条购买数据,疫情至今差不多1000天,那么产生的数据,保守估计达到58.65亿条!
这些数据是否分析过?通过监测发现了几个阳性病例,有的地方还喊药店防疫哨点作用,那么哨点出来了几个人?敢不敢公布?

八、次密接和高风险区内其他楼栋人员中的阳性检出率为10万分之1到10万分之5,这个数据公布的时候,是取消次密接和不准封小区的二十条政策的科学依据,那么第七项的数据公布一下,看一看与这个数据高低如何?

按照第七项的底数,得检测出58680个阳性,才能达到10万分之一的检出率,而这个检出率是二十条否定次密接,中风险,封小区的的依据……(有意思的是,我检索了一天,也没见到全国有报道因为四类药品监测而抓住阳性的报道,是药监部门低调,还是就完全没有?值得期待!)

在四处调查的过程中,得知国家局专门发文要求加强四类药品监测,到底监测什么呢?网上查不到这个文件,但无怪乎销售数量、销售人群这些吧?!

销售的药品明细和数量,是药店的核心机密了,通过分析一个药店的销售品种和数量,就能推断出这个药店所在区域的用药习惯和药店经营策略包括经营品种、利润空间、营业额等等。这可是其他经营者最想要的东西!!!

在市场经济年代,索要、搜集药店的这类信息,用意何在?有没腐败的隐患?信息的保密是否禁得起考验,所有经手者是否能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保守工作秘密,一旦海量数据泄露,能不能补救。
甚至于这些数据被别有用心者拿到之后,就掌握了全国人民的健康用药最原始的数据,如果用来恶意破坏或针对性生物进攻……感觉到了科幻片的场景。

只能说计划经济已经过去,但计划经济的思维根深蒂固,总想控制企业的细节,而不是在监管上加强管理,自我革命路子还长啊。

另外,我在写的过程中,突然想到,这样的海量数据,必然是各种信息化系统才能实现收集,那么各地必然建立了很多四类药品系统,如果这种工作本就没有意义,那么这种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必然存在各种猫腻啊,就跟现在群众怀疑核酸检测的利益挂钩一样——没意义的四类药品监测,导致了国家经费大量消耗在监测系统上,是不是需要严查一下?看看花费的理由、数量是否合理?
闲言碎语吧,在防控逐渐放开的时候,应该回过头来审视一下以前的种种工作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据悉:一些地方都在着手取消四类药实名登记,但是仍然统计销售数据。这个工作到底有没有意义,其实才是更应该反思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如果没有意义,如何以后避免重蹈覆辙?如果有意义,那么公布数据和分析结果,也不失为以后历史的借鉴。
我们虽善于遗忘,但善于反思,大疫三年,我想应该反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2-12-5 07: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2-12-5 08: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是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22-12-5 09: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经验,接着再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11 04: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