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10
收起左侧

[中药资源] 中药饮片集采是有利于中药发展还是不利于中药饮片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现在中药饮片集采搞得轰轰烈烈,很多企业打破脑袋也要往集采的里面跳,但集采是有利还是害呢?本人先抛个砖,望大家来砸个砖。
      患者:在医疗机构确实是已经将药品的进货价降低了,患者拿到的药价格确实降低下来了。。。。有利,有利于民众。
     医疗机构:面临着这样的困境,集采后到的货好像与原先的有些不一样,特别是好的医院,原先用的都基本上是较高规格等级的中药饮片,现在收到的却是明显没以前的好,主要体现在:1、规格等级比原有的低;2、原先大都新货,现变成了陈货或是掺有大量陈货;3、原先多为优质道地产区,现在标准的可能是道地产区,实际货确实非道地产区;4、原先供货及时,稍有质量问题则退货,现在供货不及时,还你爱要不要,再弄干脆就不供给你了,直接让你断供。。。。基本不利,憋屈。
     药厂:一心想将产品质量搞上去,结果,集采一来,全部打成成本价,黄粱美梦都落空,只能选择低价原料进行供应以维持。原先拟定的优质优价,或是原先投入大量资金做的GAP、有机认证、三无一全认证,全成泡影,但实际上定价时与这无关,均以行业成本价裸奔。真正做GAP,有机,三五一全的成本全部倒挂,哀声一片,但还需要咬紧牙关撑着,因为一旦出局,则已成过往云烟。也许挨过冰河期才能重见天日。。。。。大多不利,哀嚎一片。
     可能拉长几个周期,也许会有更多的利好吧,大家都来拍拍砖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点:1.有些产品价值虚高,降下来对患者确实获得好处。2.有利于厂家竞争,在各个工艺上有所改进。3,普药太多,会激发有些中药创新药开发上市。缺点:1,未中标厂家,会缩减业务,减少人员甚至破产。2.价格太低,各种成本上节约如原材料,部分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3,普药太多利润太低,从而导致一些便宜的普药会消失在市场上。综合来讲,中药集采和化药集采相对而言好处就是中药主要国内厂家PK,而化药的原研药目前有很多厂家已经撤出我们市场。

点评

市场经济就这样了 不进则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 天前
中药饮片 还有很多工艺优化空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利大于弊,你说的那些不利的点,是执行产生的问题,不是方向产生的问题,要注意区分。

点评

是的,需要从长远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拉长了时间,就知道一个政策的利弊。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尘归尘 发表于 2025-8-19 12:19
优点:1.有些产品价值虚高,降下来对患者确实获得好处。2.有利于厂家竞争,在各个工艺上有所改进。3,普药 ...

中药饮片 还有很多工艺优化空间?

点评

肯定有的,毕竟现在工业4.0  发表于 3 天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尘归尘 发表于 2025-8-19 12:19
优点:1.有些产品价值虚高,降下来对患者确实获得好处。2.有利于厂家竞争,在各个工艺上有所改进。3,普药 ...

市场经济就这样了
不进则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尘归尘 发表于 2025-8-19 12:19
优点:1.有些产品价值虚高,降下来对患者确实获得好处。2.有利于厂家竞争,在各个工艺上有所改进。3,普药 ...

收到。确实需要辩证的看待问题,中药饮片集采,主要也是按着西药的套路走,也会促使企业进行降本增效,或转化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饮片集采的“利与害”辩证分析

一、患者视角:短期获益与长期风险
利好:
集采通过“以量换价”直接降低患者用药成本,减轻就医负担。例如,全国首次中药饮片省际联盟采购结果显示,21个中药饮片品种平均降价29.5%,最大降幅达到56.5%。山东省医保支付价显著下降,预计8月底前群众能用上质优价宜的21种联采中药饮片。
风险:
若企业通过使用低规格、非道地药材(如黄芪以甘肃产冒充内蒙古产)降低成本,可能导致药效下降,长期损害患者利益。
(例如:某院反馈集采后饮片等级由「特级」降为「统货」,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原有60%)。

二、医疗机构视角:困境中的两难
现实痛点:
o质量滑坡:集采中标企业为压缩成本,可能混用陈货或非道地药材(如党参片掺入30%陈货),导致临床疗效不稳定。
o供应链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部分中标企业因利润微薄而延迟供货乃至断供,使得医院陷入了‘投诉无门、断药不得’的尴尬境地(例如,湖北某三甲医院集采订单的履约率仅为75%)。
政策应对:
部分地区(如山东、浙江)试行“质量+价格”双评分机制,赋予道地产区、GAP基地更高权重,引导优质优价。

三、药企视角:冰火两重天的生存博弈
中小企业之困:
集采要求企业以近乎成本价投标(如某金银花饮片企业报价仅比原料采购价高5%),利润空间狭小,难以支撑GAP认证、有机种植等高成本投入,进而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案例:某安徽药企投入3000万元建设三无一全基地,但因集采价格无法覆盖成本,被迫改用普通原料)
头部企业转型:
龙头企业,如中国中药、同仁堂,通过整合供应链(自建种植基地)和优化生产工艺(智能化产线降低成本30%以上),在集采市场中成功抢占份额,并保持盈利状态。

四、行业未来:破局与平衡
1.政策优化:
o引入分层采购:区分临床急需品种(保供低价)与高附加值品种(允许优质优价)。
o完善追溯体系:强制要求集采饮片标注种植基地、采收年份,实现质量可溯(如甘肃已试点道地药材电子标签)。
2.企业战略调整:
o横向联合:中小药企通过抱团共建GAP基地,有效分摊成本(例如云南三七产业联盟的做法)。
o院外市场突围:开发高规格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并在零售渠道实现溢价销售,从而获得更高利润(例如某企业,院内集采产品毛利仅为5%,而院外毛利高达40%)。

总结
集采对患者是短期的“真金白银”,对行业则是倒逼升级的催化剂。若政策能细化质量权重、企业加速技术降本,或可达成「患者得实惠、产业提质效」的平衡。反之,若长期“唯低价是取”,恐导致中药饮片沦为低质工业品,各方皆输。
(政策建议:参考欧盟草药专论制度,将药材溯源、工艺标准化纳入集采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前天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中药饮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就像十几年前的GMP认证一样,现在集采也是一个阶段。
都是被资本控制,说不上有利,有弊。跟不上发展阶段就要被淘汰,这是必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22 17: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