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1034675
帖子
主题
积分2353
注册时间2025-6-26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发表于 2025-8-13 09: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做的——思路是“基线测定 + 加标-同瓶复测”,把面积归一得到的“百分比”换回“质量份额”,再按常规加标回收率公式计算即可。做法如下:
怎么做“准确度(回收率)”关键:先测“未加标”的含量,再在同一瓶里加入已知质量的硬脂酸/棕榈酸对照品,按药典制样流程一起处理、进样,用两次测得的质量差与加标量求回收率。
步骤
- 基线样(未加标)
- 取样 m(g),按药典步骤制样、进样 n=3–6。
- 由面积归一法得到两峰的百分比:
fSA,0f_{SA,0}%(硬脂酸),fPA,0f_{PA,0}%(棕榈酸)。
- 换算为样品中两者的“基线质量”:
mSA,0=fSA,0100×m,mPA,0=fPA,0100×mm_{SA,0}=\frac{f_{SA,0}}{100}\times m,\qquadm_{PA,0}=\frac{f_{PA,0}}{100}\times m(若方法只归一化SA+PA两峰,上式成立;若把其它脂肪酸也计入总峰,则应把分母改为“SA+PA+其它”之和对应的质量份额;原则是不改变你归一的“总量”。)
- 加标样(同一体系)
- 在同一类样品中称取相同 m(或直接在第2瓶中称 m),加入对照品
sSA={0.8, 1.0, 1.2}×mSA,0,sPA={0.8, 1.0, 1.2}×mPA,0s_{SA}=\{0.8,\ 1.0,\ 1.2\}\times m_{SA,0},\quads_{PA}=\{0.8,\ 1.0,\ 1.2\}\times m_{PA,0}(80/100/120%三个水平,可分别只加SA、只加PA或同时加,两种设计都行;常用的是分别加标,便于分别评估两者的回收。)
- 加标后该瓶总质量:
m′=m+sSA+sPAm' = m + s_{SA}+s_{PA} - 按药典同法制样、进样,得归一百分比:
fSA,1f_{SA,1}%、fPA,1f_{PA,1}%。
- 换算为加标样中测得的质量:
mSA,1=fSA,1100×m′,mPA,1=fPA,1100×m′m_{SA,1}=\frac{f_{SA,1}}{100}\times m',\qquadm_{PA,1}=\frac{f_{PA,1}}{100}\times m'
- 回收率计算
- 硬脂酸回收率:
RecoverySA=mSA,1−mSA,0sSA×100%\text{Recovery}_{SA}=\frac{m_{SA,1}-m_{SA,0}}{s_{SA}}\times 100\% - 棕榈酸回收率:
RecoveryPA=mPA,1−mPA,0sPA×100%\text{Recovery}_{PA}=\frac{m_{PA,1}-m_{PA,0}}{s_{PA}}\times 100\%
判定
- 常见接受标准:95.0%–105.0%(辅料/组成测定用归一化法通常放宽到±5%);若你们SOP或注册资料按“含量测定”口径,可采用98.0%–102.0%。三水平、每水平平行2–3份。
其它验证点的处理要点(简版)- 线性:不用矩阵,直接配制多种标准混合比(例如PA:SA = 30:70、40:60、50:50、60:40、70:30),进样后用“测得份额 vs 理论份额”做回归(R²≥0.99,斜率≈1,截距≈0)。
- 精密度:同一水平重复制样/进样(RSD一般≤2%)。
- 专属性/分离度:用对照品确认保留时间,分离度≥5(药典已给要求)。
- 耐用性:柱温、升温程序、进样量的微调对结果的影响。
小贴士
- 关键是**把归一化的百分比转回“质量份额”**再做加标回收;只要在同瓶里完成“称量→加标→同法处理”,就能像常规外标法一样评价准确度。
- 若样品中还有少量其他脂肪酸并计入归一总峰,计算时要用同一“总量”口径保证前后可比;或在SOP中明确“只对SA+PA两峰归一”,保持一致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