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095|回复: 5
收起左侧

南北五味子别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6-28 13: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北五味子味酸、甘,性温。 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南五味子味辛、苦,性温。 有活血理气,祛风活络,消肿止痛。
  1995版《中国药典》中,南北五味子都作为同一种中药——五味子入药;而2000版《中国药典》中,五味子是指北五味子,南五味子则单独出现。因此,现在可以认为两者是不同的药材。若以其中任一种充当另一种使用,则应视为假药。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的果实;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由于两者外观相似,为了方便鉴别,现将其外观的主要区别归纳如下:
  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肾形,直径58毫米,表面呈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果肉柔软,气微,味酸。种子12粒,为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种皮薄而脆;南五味子果实呈不规则形,较小,直径25毫米,表面暗红色或棕褐色,果肉质较薄,无光泽,气微,味酸。内含种子12粒,肾形,较北五味子小,表面黄棕色,略呈颗粒状。

  同时还发现南五味子脊部粗糙,具疣状突起,而北五味子则无。并且北五味子有起白霜现象,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而南五味子则无此特征。

  五味子名称的来历,五味子自古入药,始载于《尔雅》, 苏恭在《唐本草》中已作了解释,云:其果实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俱也。以干燥成熟的果实入药,因其甘、酸、辛、苦、咸,五味俱全,故名五味子。

  植物具有种种不同的滋味,这是由其所含的成分决定的。糖类本身含有甜素,淀粉类入口被酶分解后也会变甜——形成麦芽糖和萄萄糖。酸类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多呈酸味。生物碱类——药理作用最强的成分却多苦味,因此民间有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说法。某些挥发油、生物碱和辣素具有辣味,而涩味和咸味则分别是含有鞣酸和盐类之故。种种不同的滋味,具有不同的作用。中医认为酸入肝,苦入心,甜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一味药具有一种以上滋味的并不少,但一味药而五味俱全的却不太多。由此可知,五味子的药效之高了。故《图经本草》云:其味酸咸苦辛甘皆全者为真也

  五味子在我国品种繁多,约有18种。因产地不同,有南北之分,分为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早在400多年前,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五味子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北五味子,又称辽五味子,花乳白色或淡红色,果深红色,个大,肉厚,味浓,主要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区的山区。历代医家都指出:药用以北五味子为佳。南五味子,又名西五味子、华中五味子。花橙黄色,果红色,个小,肉薄,味淡,主要产于四川、陕西、甘肃、江西以及西藏等省区,常作北五味子的代用品,药效稍逊。南五味子外形特征与北五味子相近。陕西省南北五味子兼有,北五味子主要分布在秦岭北坡、渭北山区及陕北的南部;秦岭南坡和大巴山区为南五味子产区。

  北五味子味酸、甘,性温。 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咳喘、遗精、久泻、自汗、盗汗、心悸失眠。对人体具有益气、滋肾、敛肺、涩精、生津、止渴、益智、安神等功效,是生产健脑安神、调节神经药品及保健品的首选常用中药材。

  南五味子味辛、苦,性温。 有活血理气,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用于溃疡病,胃肠炎,中暑腹痛,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五味子 和南五味子(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28 14: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6-28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刚刚参加了部门一个简单的中药材鉴别基础知识的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28 15: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28 15: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1 16: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5 1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