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334|回复: 4
收起左侧

全身是宝的香樟树!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4-9-30 21: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香樟树-樟科,别名:樟树、香樟樟木乌樟、瑶人柴、栳樟、臭樟乌樟;拉丁文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以台湾为最多。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木材坚硬美观,宜制家具、箱子。香樟树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能驱蚊蝇,能耐短期水淹,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是我国江阴市的市树。经济价值:是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材用和特种经济树种,根、木材、枝、叶均可提取樟脑、樟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樟脑供医药、塑料、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农药、选矿、制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木材质优,抗虫害、耐水湿,供建筑、造船、家具、箱柜、板料、雕刻等用;枝叶浓密,树形美观可作绿化行道树防风林。樟树的木材耐腐、防虫、致密、有香气。是家具、雕刻的良材;除了用来提炼樟脑,或栽培为行道树园景树之外,樟脑还有强心解热、杀虫之效,夏天的如果果到户外活动时可以试试看:摘取樟树的叶片,揉碎后涂抹在手脚表面上,有防蚊的功效喔。据科学家研究,樟树所散发出的松油二环烃、樟脑烯、柠檬烃、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有净化有毒空气的能力,有抗癌功效,有防虫功效,过滤出清新干净的空气,沁人心脾。长期生活在有樟树的环境中会避免患上很多疑难杂症。因此,樟树成为南方许多城市和地区园林绿化的首选良木,深受园林绿化行业的青睐。

香樟树

香樟树

药用价值:
樟树皮药用:
【药名】樟树皮
【功效】行气。
【应用】樟树皮粉巧治下肢溃疡。
新鲜樟树皮适量,刮去外皮,烘干后研细末,过80~100目筛,贮瓶中备用。
先用3%双氧水清洗疮面,去除腐烂组织。然后取樟树皮粉适量加 维生素AD丸内油调拌,敷于溃疡面,再用纱布或绷带轻扎。每日换药1次,一般15~25日即愈。
香樟树果的药用:
【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果实,植物形态详香樟条。
【采集】秋季采,阴干。
【性味】微辛;温。
【功用主治-香樟果的功效】解表退热。治高热感冒,麻疹,百日咳,痢疾。
【选方】①治高热感冒,麻疹:香樟果一至二枚。 研末,开水送服。
香樟树根的药用:
【异名】香通,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根。
【采集】2~4月间采挖。 洗净,切片硒干。
【药材】为横切或斜切的圆片,直径4~10厘米,厚2~5毫米。 质硬,有樟脑气味。以片大、均匀、色黄白、气味浓香者为佳。 产江西、四川、贵州、广东、湖南、江苏。
【性味】《分类草药性》:辛,无毒。
【功用主治-香樟根的功效】理气活血,除风湿。 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药名】樟木
【别名】樟材(《本草拾遗》),香樟木(《药材资料汇编》),吹风散(《广西中药志》)。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木材,通常在冬季砍取樟树树干,锯段,劈成小块后晒干。
【性状】
为形状不规则的木块,外表呈赤棕色至暗棕色,横断面可见年轮,质地重而硬,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尝之有清凉感。以块大、完整、香气浓郁者为佳。盛产我国沿海一带,广西、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均有,以台湾产量最大。
四川地区有以本品制成的船底板,经多年水浸腐朽,取出入药者,名"甲沉香"。
【性味】辛,温。
①《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温,无毒。"
③《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有小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行气血,利关节。治心腹胀痛,脚气,痛风,疥癣,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主心腹痛,霍乱,腹胀,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之。亦作浴汤治脚气,除疥癣风痒。"
②《本草再新》:"暖血道,利关节,治跌打折骨,气逆血滞,兼能堕胎。"
【功效分类】祛风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研末,3-6g;或泡酒饮。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胃痛:樟木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②治脚气,痰壅呕逆,心胸满闷,不下饮食:樟木一两(涂生姜汁炙令黄),捣筛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一钱。(《普济方》樟木散)
③治痛风,手足冷痛如虎咬者:樟木屑一斗,以水一担熬沸,以樟木屑置于大桶内,令人坐桶边,放一脚在内,外以草荐一领围之,勿令汤气入眼,恐坏眼,其功甚捷。(《医学正传》)
④治蜈蚣咬伤:鲜樟树枝,煎服二碗。(《验方选集》)
【各家论述】
《纲目》:"霍乱及干霍乱须吐者,以樟木屑煎浓汁吐之,甚良:又中恶卒死者,以樟木烧烟熏之,待苏乃用药,此物辛烈香窜,能去湿气、辟邪恶故也。"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品汇精要》:樟,木高四、五丈,径大丈许。皮如柳而坚实,叶似梨厚大而面青碧,背丹如枫,枝干婆娑荫地,夏开白花,五出若梅,秋结子,至冬成实如榛,褐色而不堪啖,惟可作油燃灯而已。生福建福州府罗源深山谷及樟州府,或道傍郊野中亦有之。
2.《纲目》:樟,西南处处山谷有之。木高丈余,小叶似楠而尖长,背有黄赤茸毛,四时不雕,夏开细花,结小子。木大者数抱,肌腠细而错纵有纹,宜于
【采收与储藏】定植5-6年成材后,通常于冬季砍收树干,锯段,劈成小块,晒干。
【中药化学成分】
樟木含樟脑及芳香性挥发油 (名樟油)。樟油减压分馏,可得白油20%(沸点160~165℃),中含1,8-桉叶素25~30%、α-蒎烯、莰烯、柠檬烯等;赤油24%(沸点 210~250℃),中含黄樟醚、α-松油醇、香荆芥酚、丁香油酚等;蓝油1%(沸点250~300℃),中含毕澄茄烯、甜没药烯、α-樟脑烯、薁。樟树 的根中尚得新木姜子碱和牛心果碱。木材尚含C16~25正烷烃、C17~33异烷烃、C16,20,22,24,26,28烷醇(其中C26烷醇约占 50%)、β-谷甾醇、多元醇、酮醇等。树皮中尚检出丙酸、丁酸、戊酸、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油酸等。叶中尚含C16~33的正 烷烃。种子含脂肪油,其中饱和脂肪酸占93%;三饱和酸、二饱和酸、一饱和酸及三不饱和酸甘油酯的比例为80、17、1、2%。髓季节不同,叶中含樟脑 0.2~1.5%。叶中黄樟醚含量为0.04~0.05%,与季节无关。
樟树变种的叶含重挥发油0.83%,轻挥发油0.26%。重油中含黄樟醚80%,樟脑10%;轻油中含芳樟醇70%,樟脑1%。
云南樟叶袖中含莰烯、α-蒎烯、聚伞花素、芳樟醇、α-松油醇、樟脑、柠檬醛、癸醛、甲基庚烯酮、1,8-桉叶素及丁香油酚。
毛叶樟的小品种之一香茅樟的鲜叶出油0.68~2%,叶油中樟脑约为50%,柠檬醛及甲基庚烯醒约为42%,另外尚含有1,8-桉叶素、α-蒎烯、莰烯及dl-柠檬烯。毛叶樟的另一小品种毛叶芳樟的叶油以含萜烯和1,8-桉叶素为主。
日本产樟树的叶和小枝产挥发油 和樟脑约1%,挥发油去樟脑后的余油约占10%,中有α-衣蓝烯约3%,β-榄香烯约8%,β-石竹烯约35%,葎草烯约18%,芹子烯14%,橙花叔醇 1%。另有报道,樟油高沸点部分(沸点>215°)中的主要成分是α-衣蓝烯、α-檀香萜烯、β-檀香萜烯和δ-毕澄茄烯,含量都在10%以上;尚含γ- 广藿香烯、二氢白菖考烯、白菖考烯、茄萜二烯-9,11、1,6-二甲基-4-异丙基-7,8-二氢萘、β-榄香烯、石竹烯、葎草烯等。从蓝油部分还分得 倍半萜成分樟烯酮、樟烯醇、枯苏醇。日本产樟树的枝叶存放几天后再蒸气蒸馏,可产挥发油1~1.3%,油中含醇类90%,主为芳樟醇,樟脑2.1%。
【炮制方法】洗净、阴干、密闭保存

香樟树1

香樟树1

2、【药名】樟木子
【别名】樟扣、樟子、樟木蔻、樟树果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成熟果实。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温胃和中;理气止痛。主脘腹冷痛;寒湿吐泻;气滞腹胀;脚气
【功效分类】祛风散寒;温胃和中;理气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以水调敷患处。
【采收与储藏】11-12月间采摘成熟果实,晒干。
【中药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其中饱和脂肪酸占93%,三饱和酸、二饱和酸、一饱和酸及三不饱和酸甘油酯的摩尔百分比例为80:17:1:2。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果实呈圆球形,直径约5-8mm,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皱缩不平, 或有光泽,基部有时有宿存的花被管,果皮呈肉质而薄,内含大而黑色的种子1粒。气极香,味辛辣。
3、【药名】樟树叶
【别名】樟叶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叶片,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陆川本草》:"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痛,杀虫。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疥癣。
①《陆川本草》:"杀虫.杀菌,治疥癣。"
②《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③《广西中药志》:"枝、叶洗风湿。"
【功效分类】祛风药;祛湿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捣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面黄虚肿:樟树叶、大血藤。研末,每次五分,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钩虫病:樟树嫩梢半斤。炒黄,水二斤,煎至半斤,次晨空腹温服。(《江西 草药》)
③治脚上生疮,此疮个个如小笔管大者:樟树叶,捣熟,略掺拔毒丹,外贴樟树叶,连换。(《周益生家宝方》)
④治阴疽:樟树鲜叶合冷饭粒捣敷患处。初期能消,如已化脓则能排脓。
(《泉州本草》)
⑤治鹅掌风:樟叶(鲜)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药》)
④治烫伤起泡:樟叶、皮各适量。晒干烧灰,蛋清调搽。(《江西草药》)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杀虫,杀菌,治疥癣。
2.《南宁市药物志》:被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病,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3.《广西中药志》:枝、叶洗风湿。
【采收与储藏】3月下旬以前及5月上旬后含油多时采,鲜用或晾干。
【中药化学成分】
叶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是 樟脑(camphor)(54.54%),还有1,8-桉叶素(1,8-cineole)和少量α-松油醇(α-terpineol),β-蒎烯(β- pinene),α-蒎烯,牻牛儿醛(geranial),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樟烯(camphene),龙及 (borneol),橙花醛(neral)等。
4、【药名】樟树皮
【别名】香樟树皮(《玉局方》),樟皮(《纲目拾遗》),樟木皮(《生草药手册》)。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陆川本草》:"辛,温,味苦。"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祛风湿。治吐泻,胃痛,风湿痹痛,脚气,疥癣,跌打损伤。
①《纲目拾遗》:"治天行温疫,湿毒流注,浴疥癣,洗脚气。"
②《陆川本草》:"行气,消肿,止痛,止泻。治胃痛,腹泻,肿胀。"
③《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痛。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功效分类】行气药;止痛药;祛风湿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浸酒,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霍乱上吐下泻:樟树皮一把。水煎,温服。(《养素园传信方》)
②治心疼:香樟树皮,取时去面上黑色者,用内第二层皮,捣碎,煎汤服。(《玉局方》)
③治风湿关节痛:樟树二重皮(鲜)、地胆草鲜根各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湿气脚肿:樟木皮一斤,蛤蒟半斤,杉木皮一斤。煎汤熏冼。(《陆川本草》)
⑤治酒醉:樟树皮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麻疹后皮肤瘙痒:樟树皮(鲜)水煎洗浴。(《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
1.《纲目拾遗》:治天行温疫,湿毒流注,浴疥癣,洗脚气。
2.《陆川本草》:行气,消肿,止痛,止泻。治胃病,腹泻,肿胀。
3.《南宁市药物志》:祛风化痰,杀虫。治寒性风湿骨痛,胃病。外治跌打扑伤,散毒行气,止痛。
【采收与储藏】全年可采,剥取树皮,切段,鲜用或晒干。

香樟树2

香樟树2


香樟树3

香樟树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7 2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照片也拍的相当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0-7 22: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樟木当然好{:soso_e1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3: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hchj000 发表于 2014-10-7 21:39
很好,照片也拍的相当好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4: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是而非 发表于 2014-10-7 22:40
樟木当然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 1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