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6712|回复: 35
收起左侧

[医生与用药] 小时候的宝塔糖去哪儿了?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5-11-15 14: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出生的人,甜蜜的记忆多由一种叫“宝塔糖”的药品开始的。1952年,仅仅20克药材种子被神秘带到中国,并在这里生根。但此后就遭遇一系列磨难:“大跃进”期间,错误工艺使3500公斤原料报废。“十年动乱”,眼看就要成熟的蛔蒿被“造反派”割得一塌糊涂。1982年9月,所有的剂型和原料都被淘汰,宝塔糖永远在中国消失了。
药材种子只给了20克
“宝塔糖”对付的蛔虫是一种古老的人体寄生虫。在五十多年前的解放初期,蛔虫病在我国是一种城市与农村都大面积存在的非常普遍的疾病。
这种专门用于驱除蛔虫的药剂是从菊科植物蛔蒿中提取的。一开始为片剂,后来,为了让小孩愉快地服药,加入一定比例的食糖后,制造为淡黄色、粉红色圆锥体的宝塔形状。人们便将这种驱蛔药称为宝塔糖。
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对药品的登记注册与监督管理尚未走上正轨。“宝塔糖”成了全国十几家制药工厂共同使用的专门用于驱除蛔虫的药品名称与商标名称合一的混合名称。
蛔蒿这种耐寒冷的野外原生植物在植物学上又称“山道年蒿”,是北极圈内的特有的药用植物。我国生产“宝塔糖”的原料药剂一直是依靠从前苏联进口。1952年,作为前苏联的援华项目,我国从前苏联引进了蛔蒿种子试种。从前苏联引进的20克(可见种子的珍贵)蛔蒿种子平均分成四份,在公安人员的保护下护送到有试种任务的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潍坊等四个国营农场分别试种。惟有潍坊农场一家试种的蛔蒿宣告成功。为了保密起见,潍坊农场试种的蛔蒿对外宣称试种的是“一号除虫菊”。
深井里藏了三瓶种子
五十年代后期,潍坊农场不但为全国十几家制药企业提供“宝塔糖”生产原料,还有少量出口。淄博市一家知名药企,在1958年曾经一次建起40间烤房,供鲜蛔蒿植物茎叶的烘干。
1960年~1962年,因遇到了大跃进饥荒的突然袭击,城乡以野菜充饥的群众多得很,蛔虫病在我国百姓群众中也呈现了急剧上升的状态。但为了确保粮食产量,潍坊农场蛔蒿的种植面积由8000多亩下降到500亩。
提取设备是从当时的苏联引进,由于“宝塔糖”的提取原料的植物茎叶太少,大设备还不够“塞牙缝”,药厂拒绝收购蛔蒿。药材公司只好用再生麻袋装蛔蒿的办法进行露天码垛存放,结果烂掉了2000多公斤。
后来,因使用了未经提炼的从古 巴进口的红砂糖,装驱蛔糖浆的瓶子是“大跃进”高潮期间当地一家工厂土法生产的产品,封口根本谈不上严密,致使3500公斤蛔蒿原料报废。
1964年,潍坊农场遇上了连续40天的阴雨连绵天气,成片的蛔蒿因水涝而绝产,未能收获一粒蛔蒿种子。潍坊农场一位老同志有远见之明,利用密闭低温贮藏的土办法,在一口深井内保存了三瓶种子。1964年取出,发现有两瓶蛔蒿种子是活的。
1965年,蛔蒿重新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但“十年动乱”让“宝塔糖”遇上了灭顶之灾。眼看就要成熟的蛔蒿被“造反派”割得一塌糊涂。动乱过后,昌潍地区种植蛔蒿的土地面积又达到18000多亩,山东省内制药企业纷纷上马生产“宝塔糖”驱蛔药,驱蛔药市场一度饱和。
1985年蛔蒿在全国绝种
1979年,卫生部以及国家医药管理局推广全民服用“宝塔糖”驱蛔药。人们都想象不到,以后短短的两年内,“宝塔糖”和蛔蒿在我国竟然一下子绝迹。
昌潍地区“宝塔糖”库存积压,终止了蛔蒿种植生产。1982年9月,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对包括“宝塔糖”驱蛔药在内的127种药品与剂型予以淘汰。为了让原料蛔蒿不绝种,药材公司的一些老同志只好含泪将一些蛔蒿种子装入大瓶子里置入深井进行贮藏,但是这种贮藏的土办法时间一长,也只能枉然。
淘汰一种药品的剂型不等于淘汰这种药品的提取原料,这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但是,我国制药史上本来不应该发生的悲剧还是眼睁睁地发生了!在1985年发生的事情是令人们刻骨铭心的,这一年,全国各地求购驱蛔药提取原料蛔蒿的函件雪片般飞到了潍坊市药材公司。一些外地供销人员亲赴潍坊采购,带来了十分丰厚的条件。
但是,当他们终于明白了蛔蒿在潍坊市乃至全国已经绝种的现实,只好无可奈何地离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5 14: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蛔蒿

多年生草本。主根细或略粗,木千周,垂直;根状茎短,具多年生木质菪养枝,营养枝灰褐色,初时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后脱落无毛。茎数枚或多枚,细、直立或下部稍弯曲,高20-40(-70)cm,具纵棱,下半部褐色,有光泽,上半部灰绿色;中部或下部开始分枝,枝细,斜向上;茎、枝初时被灰白色;中部或下部开始分枝,枝细,斜向上;茎、枝初时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后光滑。叶互生,小形,羽关深裂;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叶柄长2-4cm,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3-6cm,宽1.5-4.5cm,二(至三)回羽状分裂,每侧有裂片3-4枚,小裂片狭线状披针形,长2-5mm,具短尖头,有时基部小裂片再分裂出1-2枚小裂片;中部叶卵形,-(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有羽状全裂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分裂或不分裂,狭线形。头状花序椭圆状卵形或长卵形,无梗,直径2mm,在小枝上排列成密集的穗状,并在茎上组成狭窄而紧密的圆锥花序;总苞片4-5层,外层总苞片小,卵形,背面绿色,近无毛,边膜质,中、内层总苞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无毛,边宽膜质或近半膜质;两性花3-5朵,花冠管状,黄色,檐部红色,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线状披针形,基部具短尖头,花柱近与花冠等长,先端稍叉开,具疣点及睫毛。瘦果,小、卵形,稍扁,无冠毛。花果期8-10月。《中华本草》山道年蒿,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riphidum cinum (Berg et Poljak.) Pol-jak.[Artemisia cina Berg].一般在8-9月花蕾含苞欲放时采收,以外观由绿色变为黄绿色、顶端由尖而长变为圆而钝、手握一把已不发粘、手松则刷的散开时最为适宜。如花蕾成熟时间先后参差不齐,应分批采收。采得的花蕾,需立即利用火炕、烤烟房、干燥室等烘干,或摊开放通风处迅速阴干,不可日晒或堆放。
分布

生于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透水良好的砂质土或质灰壤土。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部分地区和新疆有引种栽培。
栽培

1.生物学特性 山道年蒿的抗寒力较强,在浓阳地区基部覆土可以安全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以中性或微碱笥的砂质壤土为宜。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主要用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两种。直播可采用冬播和春播。冬播在北方于10月未封冻前播种;春播在刚化冻时播行距48-60cm,覆土1cm,每1hm2播种量450-540g。育苗可于冬末或早春2-3月播种,播种前先浇1次透水,待水渗下后,可立即开沟条播,行距17-20cm,覆细土1cm,以后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待苗高6-10cm时即可移栽。移栽一般在清明前后进行,按行距60cm、株距50cm定植。
田间管理 直播的在苗高7-10cm时,按株距33cm,留苗1-3株,并及时除草松土,苗松土,苗高30cm左右时,每1hm2可施过磷酸钙150kg,硫酸铵150kg,沟施,注意勿撒在苗上,以免烧苗。苗期及孕蕾期要注意浇水。进入雨季后需注意排水,以防烂根。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烂根病。须选干旱地区种植,并注意排水。虫害有红蜘蛛及蒿夜蛾。可用化学药剂防治。
成分

本品全草含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咖啡酸(caffeic acid)。花含α-山道年(α-santonin)1%-3.5%,苦艾素(artemisin )及挥发油1%-3%[油中主要为1,8-桉叶素(1,8-cineole)]等。叶中也含少量的α-山道年。本品中还分离到β-山道年(β-cintonin),3,4,5,7-四羟基-3-甲氧基黄酮-7-葡萄糖甙(transilin),及其他的甙元。
药理作用

山道年能兴奋蛔虫神经节,使其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因而不能附着于肠粘膜,而被泻药排出,排出的虫体都是活动的。
【毒性】山道年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250-400mg/kg。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驱虫。主蛔虫病;蛲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制成片剂及糖浆。
【各家论述】《中国药植图鉴》:为驱肠虫剂。对蛔虫有特效,对蛲虫效较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5 14: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配方

砂糖 5kg、香料 15g、香草片0.5Kg、水适量。
工序

1.化糖:将水放入锅后加入砂糖搅拌,加热至沸腾,然后以筛过滤;
2.熬糖:将过滤的糖液加入少许明矾动热至156℃;
3.冷却:将熬好的糖坯放在冷糖板上,加入香料及香草片,然后冷却到65~70℃;
4.捣臼:将冷却的糖坯进行捣臼,并且注意打进一定量的空气使其成梅花形并多孔;
5.切块:将捣臼后的宝塔糖切成规格长度。
成品塔糖在15℃以下干燥保存,可保质1—2年,经暑不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5 14: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部于1982年9月4日向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下达"关于公布淘汰127种药品的通知"。通知中说,根据国务院文件中关于对疗效不确或因其它原因不宜使用的药品要予以淘汰的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医疗单位在总结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疗效不确或毒副反应大,不宜继续使用需要淘汰的品种,经医药专家反复讨论,决定如下药品品种予以淘汰,现予公布(名单附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1-15 15: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夫山 发表于 2015-11-15 14:13
卫生部于1982年9月4日向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下达"关于公布淘汰127种药品的通知"。通知中说,根据国务 ...

这名单要多老呀,和我同龄了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1-15 15: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zhihua 发表于 2015-11-15 15:06
这名单要多老呀,和我同龄了都

都比我大好多,所以我没吃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1-15 16: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82年9月,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对包括“宝塔糖”驱蛔药在内的127种药品与剂型予以淘汰。      为何淘汰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11-15 18: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去不返的“宝塔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11-15 18: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深处的“宝塔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1-15 23: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盐城黄河制药,独家品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11-16 00: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涨姿势了,原来蛔蒿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6 08: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咋还吃过啊,我87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1-16 08: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都没有吃到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6 08: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87年生,小时候也吃过宝塔糖,也就是92-93年的样子,不对啊,82年就宣布淘汰了,为什么我还有的吃?

点评

就是,我也是吃过的,不可能82年就彻底淘汰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17 17: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5-11-16 08: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蛔蒿在前苏联地区还有生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1-16 09: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82年就淘汰了?我小时候吃过的啊,难道是过了有效期的库存?90年左右,当时在农村,蛔虫很厉害,满村都是吃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1-16 10: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兄妹几个还偷吃,多吃呢,貌似也是87、88年的时候吃过呢。怎么82年就淘汰了呢。
执业药师中有提到抗寄生虫药中,说宝塔糖是哌嗪类药物云云,我还以为宝塔糖是化药呢,楼主的分享涨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1-17 16: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苦的感觉 不好吃  不如糖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1-17 17: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吃过,每年都要吃。肚子里的蛔虫比大蚯蚓还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11-17 17: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jia422938676 发表于 2015-11-16 08:45
我87年生,小时候也吃过宝塔糖,也就是92-93年的样子,不对啊,82年就宣布淘汰了,为什么我还有的吃?

就是,我也是吃过的,不可能82年就彻底淘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6 14: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