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849|回复: 6
收起左侧

[吐槽及其它] 多着止咳药检出硫磺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6-5-7 10: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多种常见止咳药检出硫磺 多家知名药企或涉其中2016-05-07 04:19:34 来源: 新京报(北京)

19837
分享到:
  • [url=]易信[/url]
  • [url=]微信[/url]
  • [url=]QQ空间[/url]
  • [url=]微博[/url]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原标题:多种常见止咳药检出硫磺)


从左到右依次为:刚挖出土的浙贝母、石灰加工的浙贝母和硫磺熏蒸的浙贝母,明显可以看出硫磺熏蒸过的浙贝母品相好。图/中国广播网

一袋一袋摞起来的新鲜浙贝母正在用硫磺熏蒸,顶上冒着难闻的烟。图/中新网

日前,记者接到投诉反映,由于使用了用硫磺熏蒸过的浙贝作为原料,很多成品药中被检测出较高的硫磺含量,太极集团、通药集团、哈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多家知名药企或涉其中。

记者赶赴浙江、安徽等地调查发现,硫磺熏蒸浙贝犹如医药行业的“三聚氰胺”,已经成为中药材行业的潜规则,而有关检测标准的缺失则让这一潜规则发展成为“明规则”。业内专家呼吁,出台成品药的硫磺含量检测标准已成当务之急。

检测

多种药品发现含硫磺

据介绍,浙贝,别名浙贝母、象贝、大贝母,是一种用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中药材。举报人白某告诉记者,硫磺熏蒸的浙贝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检测市场上公开销售的药品是否存在硫磺超标问题,去年底他网购了5种常见的止咳化痰药品并送到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所有送检药品中均检出了一定的硫磺含量。

根据白某提供的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和留存样品,其中5种药品均检测出硫磺,涉及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润肺止嗽丸、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生产的金贝痰咳清颗粒、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宝泰康颗粒。

检测负责人钟某认为,一般来说,成品药成分中不应出现“硫”成分,而这5种止咳药中100克成品药最高的竟然含有0.6克硫磺(即千分之六的比例),最少的也有0.1克硫磺,这着实让人吃惊。

对该结果,中国中药协会会长、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典中上述中成药成分中并不存在含硫物质,同时,对于较好干燥的浙贝来说,是决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干燥的。“这意味着,使用浙贝等药材制成的中成药中,也不应该出现任何含硫物质,如果按照此前放宽后的规定,其含量也应在150mg/kg以下。”

记者就上述药品硫磺超标问题分别联系上述4家药企采访,并发去书面采访提纲,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均未收到回复。

探访

原料市场公开售含硫浙贝

上述被检出硫磺超标药品的成分中均含浙贝这一中药原材料。而浙贝主产地为浙江省磐安县,位于该县的新渥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浙贝集散地。

在交易现场记者看到,摊主毫不掩饰自己所售卖的浙贝是经过硫磺熏蒸的,以至于浙贝被公然分成了含硫浙贝和无硫浙贝两种,发白的是含硫浙贝,发灰的是无硫贝,且无硫贝的价格明显高于含硫浙贝。一位陈姓摊贩坦然告诉记者,禁硫根本禁不住,他一年向外发出的浙贝大约300吨,其中约一半都是经过硫磺熏蒸的。

据知情人士介绍,新渥市场每个月成交300多吨浙贝,其中至少一半以上为含硫浙贝,流向全国市场,其中大部分最终进入了中成药厂和中药零售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已有规定,除山药外其他所有中药材原药不能用硫磺熏蒸或浸泡;2005版《中国药典》删除了一些药材在加工中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并逐步开始禁止硫熏法用作漂白、增艳和防虫。2013年发布的《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中,则首次规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严格规定可以使用硫磺熏蒸的药材品种,并指出其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mg/kg,其他中药材及其饮片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150mg/kg,超限的中药材及饮片将以劣药论处,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对硫磺熏蒸严格控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硫磺熏蒸可使药材增色、美白,不法商人以此达到以次充好的目的。另一方面,二氧化硫残留量过高,会破坏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也有潜在威胁。

焦点

含硫浙贝为何无视禁令公开卖?

禁硫令下,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含硫浙贝公然流入市场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利用硫磺熏蒸可降低制药成本是主要原因。

据了解,用硫磺对药材进行熏蒸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不仅可以使药物增白,还能达到防霉、杀虫的效果。因为硫在熏蒸过程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与药材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后可以生成酸,起到防霉、防虫蛀的作用,同时促进了药材的干燥,有利于药材的贮存。

正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言,使用硫磺熏蒸浙贝价格的确可以低很多。记者登录中药材交易网站中药材天地网(www.zyctd.com),点击“浙贝母”品种进去后在“现货报价”板块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浙贝母的报价,而其中“有硫”字样赫然在目。截至5月4日,含硫浙贝母报价每公斤64元,无硫浙贝母报价则高达每公斤82元。以此计算,每购买一吨含硫浙贝母,企业采购成本节省18000元。按每月近200吨含硫浙贝算,医药企业每月采购成本节省达360万元。“现在还不是差价最多的时候,每年冬季浙贝使用旺季时,两者差价可高达40至50元。”当地人介绍。

事实上,据知情人介绍,由于目前药品采取政府招标统一采购,医药价格压制较为严重,这也是药企千方百计降成本的主要原因。“例如某药品在安徽中标价为10元,在江西投标时就会被要求降低10%,在河南投标时,再次被要求降价,因此对于全部原材料使用优质产品的要求,企业难以维持。

声音

成品药含硫检测亟待“国标”

据了解,二氧化硫是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接触食用二氧化硫残留的中药材,会令人产生呕吐、腹泻、恶心等症状,严重的会危害肝脏、肾脏,还会引起慢性中毒如慢性鼻炎、咽炎、支气管炎以及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还可能提高肺癌的患病率。

专业人士指出,杜绝硫磺熏蒸浙贝等中药材的问题,除多管齐下从源头加强对采收地或产地加工方法的监管外,当务之急还要在终端加强对成品药进行含硫检测。




由于缺乏国家标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试图对成品药硫磺含量进行送检时遭到了现实阻力。记者试图联系北京市药品检验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单位对药品进行含硫量检测,但均因无国家标准而未能成功。江苏省某省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只是规定了对中药材及其饮片的硫磺含量标准(以二氧化硫残留量计),并未明确规定成品药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标准,因此没有检测的依据,且大多数单位也不具备检测手段和条件。

对此,甘肃农业大学教授陈垣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对硫磺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和中药材及其饮片中的残留量均作了明确限制,但成品药品的硫磺含量标准仍是空白,亟待出台国家标准。业内专家同时呼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尽快研发出替代硫磺熏制中药材的新方法和药品中含硫化合物的快速检测方法,以较好满足社会的需求。

新华社专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7 11: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硫磺熏蒸的浙贝对人体危害极大。利益熏心啊~

点评

说点专业的 对人体的危害是哪些? 又大到了那个程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7 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5-7 11: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lzjxqt 发表于 2016-5-7 11:05
硫磺熏蒸的浙贝对人体危害极大。利益熏心啊~

说点专业的
对人体的危害是哪些?
又大到了那个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5-7 11: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硫磺熏蒸对于中药饮片来说是很普遍的吧,市场上用硫磺熏蒸的有党参、淮山、北芪等等,看来中药饮片又会大检查了,亲们可要注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5-7 13: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硫磺熏蒸,由来已久,根深蒂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5-7 13: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检测负责人钟某认为,一般来说,成品药成分中不应出现“硫”成分,而这5种止咳药中100克成品药最高的竟然含有0.6克硫磺(即千分之六的比例),最少的也有0.1克硫磺,这着实让人吃惊。" 我觉得不太可能吧,中药材二氧化硫残留我们也是每批都检的。就是有也非常低的,怎么可能达到千分之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6-5-7 15: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硫磺熏蒸目的是养护药材,但是通常不能超标是可以的,如果只是为了卖相好看是不允许随便熏蒸硫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21 2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