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药故事系列之十八 异乡异客——吴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药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故事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故事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是古人智慧结晶具体体现。一则中药故事,一份中药情怀。一天一则中药故事,送给友们。我们将以系列连载的形式体现(系列共42期),望大家喜欢!十九大习主席在报告中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学习和了解中药故事就是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事业,希望借这个平台更好的为中药故事传播做一些绵薄之事,与诸位一共交流,同学习、起成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据说,“吴茱萸”在春秋时候原名“吴萸”。它产在吴国,是一味止痛良药。当时,吴国和邻近的楚国相比,还算小国,小国就得向大国进贡。这一年,吴国的贡品之中就有吴萸。谁想楚王一见,竟大发雷霆:“小小的吴国,胆敢把以国命名的东西当贡品,这不是看不起堂堂的楚国吗?拿回去,不收!”吴国的使者愣住了。 这时,有位姓朱的楚国大夫,急忙对楚王说:“吴萸能治胃寒腹疼,还能止吐止泄。吴王听说大王有腹痛的老病,才选来进贡的。如果拒绝接受,那不就伤了两国的和气吗?”“胡说,”楚王喝道,“我用不着什么‘吴萸’!我们的国家也不需要!”吴国的使臣又羞又气,退出王宫。朱大夫追出来说:“请你不要生气。就把吴萸留给我吧。 楚王早晚会用上它的。”吴使就把吴萸给了朱大夫。朱大夫拿到家中,栽在院内,还命人精心管理。吴使回国后,吴王一听楚王这么无礼,就同楚国断了交。几年过后,吴萸在朱大夫家中生长得十分茂盛,已经有一大片了。 朱大夫知道,这种草的果实需在未成熟的时候入药;所以,他命人及时采摘,晾干收藏,保存了许多。有一天,楚王忽然旧病复发,肚子痛得直冒虚汗。朝中的大夫都急坏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治。朱大夫急忙用吴萸煎汤,献给楚王。楚王连吃了几剂,肚子不痛了;再吃几剂,病全好了。楚王就问朱大夫:“你给我送来的是什么药啊?”
朱大夫说:“这就是那一个吴国进贡的吴萸。”这时,楚王才后悔不该那样对待吴国。他一面派人与吴国和好,一面命人大种吴萸。有一年秋天,楚国流行起瘟病来了。
许多百姓上吐下泻,有的甚至活活病死了。楚王急忙传旨,命令朱大夫配药救民。朱大夫以吴萸为主制药,救活了许多快死的病人。楚王为让人们记住朱大夫的功劳,就传旨把“吴萸”更名为“吴朱萸”。后来,人们为了标明这是一种草,又把“吴朱萸”的“朱”字,加了草头,写成了“吴茱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