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565|回复: 4
收起左侧

【浙江江南征文】光阴从本草里逸出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5 20:3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光阴从本草里逸出来

                                              戴璐





          深冬。薄暮时分,在蕲南读本草。
          窗外落着细雨。坐在窗前听雨,雨声疏落,有点颓废的那种惨淡。淅淅沥沥,好像停下了,却又下着呢。下着呢,却又捕捉不到雨声。

           在《本草纲目》里,我在寻一个禅境里的书生。清寂,温暖,风骨,慈悲。风华卓然,绚烂清美。这是先生,长风浩荡的先生。

          李时珍,便是先生。但是,历来医家都尊称他为先生。医家弟子,都要顺着先生的草木经络行走,不能胡乱走岔路。先生曰,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因为,他在草木江湖里,达到了巅峰,后人无法逾越。花到荼糜花事了。
          我常常怀疑,先生不是个凡人,他应该是仙人,来尘世度化众生。

          先生十四岁,考中了秀才。父亲说,我们家世代行医,你长大了要做官。先生却说,我若不行医,等你老了,贫苦百姓生了病找谁去看?

          那时候,“药局”是官府的,不为穷人看病。
也许是苍天看到百姓被疾病折磨的可怜,就派先生下凡来。他到凡尘,就做一件事,悬壶济世。先生仁心,以医术普济众生。

         单单看他对草木的洞悉,真叫人惊讶。
先生言,一味药能治病的,叫单方。两味药治病的,叫配方。一味药不能祛病,两味药也不能祛病,就用复方。复者,再也,重也。复方用药,十味补一味泄,脉症呼应,数方相合,则病祛矣。

         他这么说的时候,每一味草药,都在他的心里暗自幽香。胸有草木江湖,他在百草百花的世界里踏露而行。除了草木的药性,他还知晓草木的故事。也许,他破解了天地之间玄而又玄的密码,深谙了百草百木的前生来世。

         红豆。
         先生说,红豆圆而红,又名相思子。昔日有人突而生病,去世于路边。他的妻找到后,哭得寸断肝肠在树下卒,因而得名相思子。又说,女子喜欢它的颜色,作为首饰一样佩戴,也是有道理的。相思子通九窍,除蛊毒,可以防虫百毒不侵。

         没有读药性,只读了这个故事,心里倏然疼了一下。他拿一味草药,折射了一个女子人生的苍凉凄美。


         菊。
         先生说,菊本来叫做蘜,从鞠。鞠,穷尽也。月令上说,九月,菊开黄花。花事至此已经穷尽了,所以叫蘜。
          哦,原来花到菊花花事了,百草开花到尽头了,草木停止了生长。

         他对菊是偏爱的。又说,菊,饱经露霜。花衰了,叶枯了,风骨却还在,性凛,花槁不凋零。前圣比之为君子,神农列之为上品,隐士采入酒斛,骚人餐其落英。有个人说,九月九饮菊花酒,可以辟不祥。也有人说康风子,朱孺子都是服菊花成仙的。饮菊花成仙的事情,我没有见过。但是,饮菊花水的人,都长寿。

          又说,菊如此贵重,怎么能和群芳伴伍?黄花高悬,天赐的一样。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贞洁质也。杯中轻盈,神仙食也。
          你看,这菊,好到了什么地步。

          还是没有看药性。只读他对一味草药的解释。不,他说的不是一味草药,分明说的是一个人,清雅之极,他的老朋友一样亲切厚爱。一味药,一个人。爱得那样清澈。


         贝母。
         关于贝母,有个有趣的故事。
          先生说,贝母治疗恶疮很好。一开始人们不知道这味药的功效,很少用,或者不用。唐朝有个人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江左有个商人,很有钱,但不幸左胳膊上长了一个大疮。生疮并不是奇怪的事情,但这个疮简诡秘的直难以相信。疮很大,长得像一张脸,眉眼嘴巴俱在。像一张脸则罢了,关键是那张破嘴要吃东西的。不给吃,就疼痛难忍,喂饱了就好了。商人想戏弄一下胳膊上的这个人脸疮,就在疮嘴里滴了几滴酒,结果这张脸面红耳赤,醉意朦胧。滴几滴茶,这张脸立刻惬意起来,很享受的样子,破嘴甚至咂吧了几下。

         商人很郁闷,天天得喂给它食物。喂食物要少一点,喂多了胳膊的肌肉就鼓胀起来,蠕蠕地动。味道淡的还不爱吃,偏爱味道浓烈的。若是忍痛几天不喂食物,则这条胳膊麻痹了,枯萎了。商人很有钱啊,就请来各地名医看病,结果还是不好。有个大夫说,我来试试看。他拿来所有的草药,一味味的研磨成粉,喂到疮脸上的嘴里,嘴吃得很欢。再苦的药,破嘴都吃下去,眉头都不眨一下。金石草木之类,疮嘴都吃了个遍,越吃越高兴,没有痛苦的意思。最后,剩下一味药,叫贝母,因为平时也不怎么用,就放到最后。奇迹发生了,当贝母喂到疮脸的嘴里时,这张嘴立刻紧闭,眉头也皱起来,看起来很痛苦。商人大喜,他叮咛大夫把贝母研成细粉,用细苇筒撬开疮脸上的嘴,把贝母吹进去。疮嘴很痛苦的咧开后,又用贝母熬水灌进去,还用贝母水泼在疮脸上。数日,疮脸结痂消失了,胳膊上的皮肤好好的,连个疤也没有。

          最后,时珍感叹说,本经上说,贝母是主治金疮的。可是,这个疮脸成精了,岂能是金疮之类的啊。又说,很多大夫都不知道这个病,听也没有听说过,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何种疾病,只是记载了这个药案。

          或许,疾病也能成精。据说柳树生长很多年很多年之后,就成精了。蛇修炼也能成精,山长得怪异也能成精。世间的事,奇怪的多着呢。


         徐长卿。
         先生说,徐长卿,其实叫别仙踪。有个叫徐长卿的人,善于用此药,常常用别仙踪治邪病,病祛的很快,人们慢慢就把这味药叫做徐长卿。此药治疗鬼物百精蛊毒,瘟病,很好。
          他的意思是说,为别人做过事善事的人,人们都会记住。一个人能有善心,本身比医术更加重要。


         黄芩。
         先生说,黄芩,还有个名字叫妒妇。黄芩是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就叫妒妇。为什么呢?因为妒妇心黯,故以比之。

         读了,忍不住笑。古人真是有意思,长得不好看,也没有个好名字。其实黄芩是一味好药,清热凉心。


         黄精。
         先生说,黄精,又叫仙人余粮。仙家以为芝草,能吸纳到乾坤之精髓,所以叫黄精。土者万物之母,黄精受黄土之淳气,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

         又说,黄精常服,骨髓坚强,多年不老,颜色鲜明,齿落更生。古人的辟谷术,可以不食粮食,但日服三合黄精。凶年断粮,老少可以其代替粮食。

         我喜欢他记载的这个故事:临川士家有个婢女,不知为啥事情逃入深山老林之中。找不到吃的,在荒野里看见野草枝叶可爱,就掘根吃。吃饱,夜里睡在大树下,突然听见草丛里簌簌的动,以为老虎来了,就爬上树躲避。第二天早上从树上往下跳,突然凌空而飞,像鸟儿一样轻盈。

         小女孩在山林里生活了几年,就靠吃这种草根。有一年这人家的几个伙计进山打柴,看见女孩儿猴子一样在树枝上跳荡,唤她回去,她一回头就飞了,影子也不见。这家人肯下工夫,在绝壁山林里布满了网围捕,还是逮不住,女孩儿径自飞跃腾驾到山顶绝壁之上去了,不肯下来。

         他们捕不到很着急。不是着急一个婢女,而是觉得,这丫头仙风道骨的,肯定是找到了成仙的灵药。抓到她,就知道她吃什么东西了。他们知道丫头好酒,就在她来往的路上布下酒饵,诱惑她上当。

          丫头闻见酒香,果然来大喝一顿。酒里是下了药的,她不能动弹,就被人家擒拿住。问,这几年你到底吃什么?丫头说不上来,就领着家人去看吃的东西。她指给的草,原来是黄精。

         我很想知道丫头后来怎么样了,但先生没有说。只是说,黄精是仙家道士的食品。他不是个编故事的人,说的是真实的事情。
          我再不关心黄精,夜里睡不着,就一直想着,一个古代的婢女,逃进深山又被人家捕获的揪心扯肺。

          一部本草,就是人生最美的光阴。香茗一盏,阳光落在书桌上,落在一粒一粒的汉字上,直落在时珍的清愁里。一页一页的读,倦了,推开窗,清风吹进来,窗外的花儿开得漫天漫地。这么好的文字,一粒字如一朵花,在心里一粒粒的呯然爆开,哪里舍得一下子就读完?哪里舍得给人叙说?慢慢品,悄悄含在口里,含化了,独自幸福。有些好,不与别人分享也罢了。有些美,藏在窖里,需要一辈子去珍藏,独自窃喜。





        戴璐。98后教师、编辑。黄冈人。

        高中时代起就担任文学社社长一职。《兰草》主编。现任甘肃省作协《当下月刊》文创中心秘书长,《三省文学》副主编,就职于湖北某教育部门。

        15岁开始学习创作至今。习小说、散文。文学作品二十多万字散见《北京文学》《西湖》《散文百家》《浙江日报》《美文》《湖南散文》《时代文学》等刊物,有散文被《散文选刊》《南方日报》转载,并入选各类年度选本。曾数十次荣获国家、省市文学创作与美术大奖。

        当茉遇上莉,当戴璐遇到夏梓言。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2-5 21: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遇到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8-2-5 23: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的事,无奇不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8-2-6 07: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纲目就是全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2-6 09: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2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