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设备转移需要重新编码吗? 有些公司设备编码包含部门代码,如质检中心代码QC、共用系统代码ED、生产二车间W II等,这种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仪器设备不用了,转给其他部门使用,原有的设备编码需要重新编制吗?我们公司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人坚持编码要具有唯一性,不能重新编制,有人坚持既然编码带有部门属性,为了避免混淆,应该重新编制。 个人认为,是否重新编制都无所谓,主要是设备本身历史清楚就行,关键是看公司SOP怎么规定,按规定执行就可以。不重新编制,部门代码就相当于仪器设备的初始使用部门,就像个人身份证前六位代表出生地,即使今后换了居住地,也不变。重新编制,部门代码就相当于仪器设备实时使用部门,通过该代码就可以清楚知道现在是那个部门使用它。当然,为了避免出现这个争论,设备编码也完全可以不带部门代码,比如统一按公司购入顺序编码。 个人认为,设备转移是否重新编制无所谓,但变更历史一定要清楚,转移前的风险评估、转移后的安装确认以及必要的运行确认不能少。 变更历史内容至少包括,历史上由哪些人在哪个地方将该设备用于什么通途(如一车间合成一室用于产品A氧化反应步骤的甲醇储罐)?使用情况如何?历史上有过哪些大修或改造?仪器仪表校验、设备确认、维护保养历史等等。如果代码重新编制,变更前后的代码对比表必须要有。 转移前的风险评估包括,之前使用残留物对后续使用的影响评估,之前使用对仪器设备性能可能的影响,仪器设备性能能否满足变更后工艺要求,以及采取的建议措施,如重新清洁、重新确认、大修或改造等。 设备转移,通常需要重新进行安装确认,必要时进行运行确认,如电子天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至少需要检查电源电压、房间的温湿度、是否避风、环境中是否存在腐蚀性气体、台子的稳固度,并调节天平的水平和用标准砝码进行校验。 至于风险评估和设备确认的形式,个人认为可以相对灵活,如果公司可能存在较多同类型的转移活动,风险评估和设备确认可以提前用SOP的形式确定要作哪些工作,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才能转移。之后,不一定每次都写正式的评估报告,和设备确认方案,风险评估和设备确认,只用必要的表格记录一下,做了哪些事,结果如何,并附上相应的证据即可。 总之,质量管理不是死的,而是可以很灵活的,只要符合法规规范,能够控制住可能的质量风险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