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0253|回复: 79
收起左侧

[药典/标准文件] 疯狂的“对照品”,谁来管一管?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18-12-27 06: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曾经很多次听同行讲过购买“对照品”的窝心感受,但一直没有亲身经历,所以感触不深,直到今天,朋友想购买某对照品遇到难处,托人帮忙,花费了很多时间沟通联系找渠道,东西是找到了,但是,原本几百元的东西却被叫到了3万多元,还得托关系“求着”对方才能拿到,谁说消费者是上帝?花钱买东西,你也一样当孙子!

案例回放:某药企,进行“变更生产场地”的补充申请,产品已经送样,但检测需要的对照品“乌头碱”购买不到,连当地的药检院也没有办法,因为“乌头碱”对照品短缺,样品检测被搁置,严重影响到了品种转移的进程,鉴于此,该药企项目负责人只好广泛求助,寻找资源,解决项目燃眉之急。

开始,我把这事想简单了,对照品是联系到了,但不是“中检院”的,尽管各项检测报告、图谱一应俱全,也完全符合所有标准和技术要求,价格也不贵,只有几百元,但是“出身”不是中检院,药检所的老师说了:用于注册的检验,原则上不使用第三方的标准品。

再找,必须要“中检院”的标准品。很有意思的事情,中检院的标准品,中检院却没有,必须要托关系找第三方某某公司才可以买到,原本几百元的对照品,报价至少3万元,且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货期15天,心情不爽还不一定卖给你。

20mg的对照品,报价至少3万元,1500元/mg,还有什么稀缺资源可以达到这个价格?

蒲公英论坛搜索关于对照品的事情,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网友ID:四叶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购买对照品的窝心事》,讲述了在中检所购买3种对照品时的不爽经历:当天查的都有货,于是就下合同办款传真,结果钱汇了后收到快递发现只有2种,打了N多个电话,传真了无数次,没有回音,钱也没退回,委托北京的朋友去帮忙查询也没有结果。虽然也就只几百元钱,但确实让人够郁闷,没法跟公司交差呀。。。从此后她就不爱在中检所网站上直接购买了,而是从二级代理单位购买,虽然时间稍长些,但联系沟通方便,钱货也有保障,只是中检所有时没货,供应商坐地涨价也是让人很窝心头痛的事。

作为国家标准物质的供货单位,而且是药典品种,没对照品中检院为什么不能即时补货呢?有人说,很多“黄牛”联合扫货,让中检院断货,黄牛再加钱慢慢卖,可以暂且称这些人为“标准品黄牛党”,他们以此为生,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和系统的产业链(道听途说,无凭无据,请勿相信)。

造成某些对照品如此短缺,甚至被垄断的根本原因或利益根源是什么,我们并不知晓,但行业垄断、坐地抬价早已是不争的事实,2017年5月10日,中检院曾发布:「关于对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价格的声明」,并公布了举报电话:(010)53852448,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承诺:如果发现炒作或高价销售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行为,请及时举报;一经查实,中检院将严肃处理相关二级分发单位。不知有多少企业曾经举报过,不知多少分法单位被严查过,总之:短缺、抬价、垄断的现象似乎并没有任何好转。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借鉴蒲友hongwei2000的对照品管理经验:

1、建立最小库存,一般不少于半年的用量。
2、建立采购计划,低于最小库存开始采购,采购量为一年量。
3、定期监测NICPBP(中检院)是否有库存。
4、建立工作对照品。
5、建立预案,必要时采购进口对照品。

最后强烈呼吁:有关部门真应该严查,彻底管一管。四个“最严”,标准、监管、处罚、问责,不应该只是针对药企!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8: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个“最严”,标准、监管、处罚、问责,不应该只是针对药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9-1-2 10: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终于不用去买对照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7: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一把辛酸泪啊,都是很窝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7 07: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出了多年购买对照器的心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8: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一把辛酸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8: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亳州,这种现象更为常见,特别是毒性药材的对照品,中检院无货,第三方不能用。一支动辄上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8: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注册部前天才被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8-12-27 08: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打电话去举报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对照品买的委屈,拿钱求人卖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8-12-27 08: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民都不敢跟官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8: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家药企都有这种经历,敢怒不敢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8: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做自我检讨,有备才无患,卡里有钱,车里有油,出门心才不慌,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8: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种情况,很多企业都遇到过,只能说无奈,有的企业购买原料需要送礼才卖给你,这算不算垄断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8: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要旗帜鲜明的支持老大!其实内幕还是有的,只是不敢得罪中检院的大爷们。借用王大太监一句话:这些人真 TM 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8: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购买对照品的事,不堪回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8: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具有中国特色的垄断性产品,应该增大供应需求,及时补货,让黄牛的货都烂到手里;中检院及各级药检院是国家指定的裁判机构,自己都时而缺对照品不能正常完成检测任务,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如果说企业没对照品不能开展业务,监管机构能接收吗?如果不能,这些机构是不是涉嫌渎职?另外就是对照品谁都可以买到,既然对照品这么缺,为什么不参考“特色药品”一样对口供应。总之,作为国家垄断的标准物质不能以市场经济的手段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2018-12-27 09: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坑多了,早就习惯了,虽然无奈、无助,但是没招啊。
即使想投诉都找不到渠道,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9: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300元变6000元,涨了20倍,那是窝心啊。没想到还有几百涨到3万多的。垄断就是好,养肥了自己,还顺便养肥黄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9: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企业需要的对照品都好贵,一年才检测2次的辅料,涉及对照品十来个,中检院公布的每个价格都在1000-3000,这意味着浪费和巨额成本,一个检测项目对照品的费用都快赶上辅料本身价格了。中检院是不是公布一下定价原则。第三方机构的同样的对照品才几百一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8-12-27 09: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那瓶300元对照品的事,好不容易中检院有货了,买了一年的用量,隔月中检院出新批号,就出通知上批过二个月到有效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20 10: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