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豌豆) 于 2019-9-3 08:33 编辑
丹参产地的记载始于汉末的《名医别录》 : “生桐柏山( 今河南南阳桐柏境内) 川谷及太山( 今山东泰安一带) ,五月采根”。说明当时的丹参产于河南桐柏和山东泰安一代。
南朝《本草经集注》对“桐柏山”有了更为详细的解释: “此桐柏山( 今河南桐柏县境内) ,是淮水源所出之山,在义阳( 义阳国,今河南南部,湖北北部) ,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指出前人所说的桐柏山为今河南南阳之桐柏县,而非江东临海之桐柏。 宋《太平御览》 : “生桐柏( 今河南桐柏县境内) ,或生太山( 今山东泰安一带) 山陵阴。”
《本草图经》描述为 : “生桐柏山川谷( 今河南桐柏县境内) 及泰山( 郡名,今山东泰安一带),今陕西( 今陕西大部分地区) 、河东州( 今山西绝大部分地区)郡及随州( 今湖北随州、枣阳、大洪山,河南桐柏县一带)亦有之”。新增陕西、山西、湖北等产地。以上记载丹参产地分别为河南、山东、山西、湖北、陕西。
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 : 出桐柏山川谷( 今河南桐柏县境内) 及泰山( 今山东泰安一带) ,陕西( 今陕西大部分地区) 、河东州郡( 今山西绝大部分地区)亦有之。[道地]: 随州( 今湖北随州) ”首次指出丹参的道地产区为随州。
李中立《本草原始》 : “始生桐柏山谷(今河南桐柏县境内) 及泰山( 今山东泰安一带) ,今陕西( 今陕西大部分地区) 、河东州郡( 今山西绝大部分地区) 及随州 ( 今湖北随州) 皆有之。”与宋代丹参产地记载相一致。
清《握灵本草》 : “近地处处有之。”《本草崇原》: “生桐柏川谷及泰山,今近道处处有之。”《植物名实图考》 : “处处有之。”
《增订伪药条辨》 载 : “出桐柏川谷,今近道处处有之……产安徽古城( 今安徽合肥) 形状同前,亦佳。产凤阳定远、白阳山漳洧者,芦细质松,多细枝次。产四川者,头小枝粗,肉糯有白心,亦次。郑君所云土丹参,或即川丹参 也。抑或福建土产之一种,别具形态,余未之见也”。
民国《药物出产辨》 云 : “丹参产四川龙安府[四川省北部,辖平武( 今四川省平武县) 、江油( 今四川省江油市) 、 石泉( 今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 、彰明( 县治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彰明镇涪江西) ]为佳,名川丹参。有产安徽、江苏,质味不如”。据《500 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及《金世元中药材传统经验鉴别》均记载, 20 世纪50 年代以前丹参以野生为药用主要来源,仅有四川有少量家种产品, 60 年代以后全国各地均有引种,目前丹参的主要栽培产区与历代本草提及的产地较为接近。
从本草考证来看,丹参的产地越来越广泛,先有河南、山东,后依次增加了湖北、陕西、四川、安徽、山西。其道地产区 的变迁较大,明朝时为湖北随州,民国时为安徽、四川。历代 本草中所提及的丹参产地与今丹参的主要栽培产区(山东、 四川、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地)较为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