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935|回复: 1
收起左侧

[研发注册] 【耀文解读】司美格鲁肽大型临床试验汇总(4):阿尔兹海默症(AD)人群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23-9-19 16: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耀海生物立场。任何文章转载需得到授权。
诺和诺德近期宣布,SELECT和STEP-HFpEF研究取得阳性结果。截至日前,司美格鲁肽已经在降糖、减重、心血管保护和心衰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证据。例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SUSTAIN、PIONEER系列研究,用于肥胖或超重人群的STEP、OASIS系列研究,以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为主要终点的SELECT、SOUL研究,以及用于肥胖合并心衰患者的STEP-HFpEF。除以上已公布结果的大型临床试验外,以NASH、AD为研究对象的大型III期临床试验ESSENCE和EVOKE也正在开展。前几篇文章中,菌菌对司美格鲁肽在糖尿病、肥胖/超重、NASH等代谢类疾病领域开展的大型临床试验进行了汇总,涵盖注射和口服两种剂型。点击链接即可查看:【耀文解读】司美格鲁肽大型临床试验汇总(1):糖尿病人群【耀文解读】司美格鲁肽大型临床试验汇总(2):肥胖/超重人群【耀文解读】司美格鲁肽大型临床试验汇总(3):NASH人群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司美格鲁肽针对代谢性疾病的疗效。而在代谢之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司美格鲁肽表现如何呢?今天的文章,菌菌将聚焦于司美格鲁肽在新领域——阿尔兹海默症(AD人群的临床探索。本文主要依据已发表文献及诺和诺德公开的管线信息,阐述司美格鲁肽在AD人群中的临床证据。一、胰岛素抵抗与AD阿尔茨海默病(AD, Alzheimer’s disease)又称老年痴呆,年龄是AD最常见的风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快,AD的患病率逐年递增。目前有缓解AD相关认知症状的药物获批上市,但尚无有效阻止AD发生及进展的治愈药物。AD的病理特征包括:①beta-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可溶性寡聚体,寡聚体进一步结团形成不可溶的纤维丝;②高度磷酸化的tau 蛋白聚集形成成对的螺旋丝和神经原纤维缠结。针对Aβ寡聚体的抗体Aducanumab已获FDA批准上市,Aducanumab改善了Aβ蛋白斑块,但该获益与疾病缓解的临床事件获益并不一致,因此也是备受争议的一款药物。为解决AD这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研究人员不断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包括Aβ和tau聚集的机制及其他致病因素,以挖掘更有效的靶点或通路。
[color=rgba(0, 0, 0, 0.9)]近年来,胰岛素抵抗在大脑中的作用已被阐明,揭示了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相关性。胰岛素抵抗会导致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降低。因此,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时,大脑细胞无法正常地摄取葡萄糖。在这种饥饿状态下,神经元细胞可能发生功能障碍并死亡。神经元的受损将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促胰岛素类激素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调节葡萄糖稳定,例如GLP-1受体激动剂。大脑中的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增加细胞增殖和生长,预防兴奋性毒性细胞死亡和细胞凋亡。因此,GLP-1受体成为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候选药物的有效靶点。
[color=rgba(0, 0, 0, 0.9)]图1: AD疾病状态下大脑胰岛素信号传递异常
[color=rgba(0, 0, 0, 0.9)]二、GLP-1类似物/司美格鲁肽与AD
GLP-1类似物司美格鲁肽针对AD适应症的开发处于III期临床阶段,即正在进行的EVOKE和EVOKE plus研究。表1: 司美格鲁肽用于AD人群的大型临床试验据诺和诺德报告,EVOKE和EVOKE plus这两项III期试验的推进是基于GLP-1类似物或司美格鲁肽针对AD的丰富研究数据,包括临床前研究、随机对照研究和真实世界临床证据,简述如下:
临床前研究多项临床前研究显示,包括司美格鲁肽在内的GLP-1类似物具有改善记忆功能、减少磷酸化tau蛋白的聚集、减轻神经炎症等功能。在神经毒素诱导的小鼠疾病模型中,每日一次司美格鲁肽改善了小鼠的运动功能障碍,减轻了氧化损伤、炎症和细胞凋亡。另一项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能够减少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增强胶质细胞系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进一步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免受损伤。真实世界证据四项真实世界研究证据表明GLP-1类似物治疗与痴呆风险降低具有相关性。两项丹麦注册研究表明,GLP-1类似物可将痴呆风险降低11%/年或42%。Truven索赔数据库显示,GLP-1类似物治疗2年后,痴呆风险降幅达31%。FDA FAERS数据库显示,利拉鲁肽治疗将AD的发病率降低了64%。随机对照试验关于三项GLP-1心血管结局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汇总分析显示,GLP-1表现了神经保护作用。三项以心血管事件为终点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LEADER、SUSTAIN 6和PIONEER 6研究,分别以利拉鲁肽、注射用司美格鲁肽和口服司美格鲁肽为试验药物,共纳入了15,8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中位随访3.6年。关于痴呆事件的汇总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GLP-1类似物治疗显著降低了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降幅达53%。EVOKE和EVOKE plus研究基于GLP-1带来AD获益的临床前、大型随机对照研究和真实世界证据,诺和诺德启动了大型III期临床试验——EVOKE和EVOKE plus研究,评估口服司美格鲁肽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EVOKE和EVOKE plus研究预计在2025年完成。EVOKE和EVOKE plus是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试验,在近40个国家开展。每项研究各计划招募1,840例淀粉样蛋白阳性、因阿尔茨海默病而患有轻度认知障碍(MCI)或轻度痴呆的患者。受试者随机接受口服司美格鲁肽(14 mg)或安慰剂治疗,总治疗周期为156周。【注:研究使用临床痴呆评分(CDR)评估AD症状,CDR总分0.5表示轻度认知障碍,CDR总分1.0表示轻度痴呆】研究的主要终点为CDR-SB评分(CDR各项评分之和)从基线到第104周的变化。验证性次要终点为阿尔茨海默病合作研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CI评分的变化,以及轻度认知障碍(MCI)人群发展为痴呆的时间。
[color=rgba(0, 0, 0, 0.9)]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同为GLP-1类似物,在痴呆风险降低风险方面均获得了一定的数据支撑。三者的最大差异在于司美格鲁肽成功开发了口服剂型,有利于改善临床治疗模式和患者依从性。

[color=rgba(0, 0, 0, 0.9)]图2: EVOKE和EVOKE plus研究方案
三、结语司美格鲁肽是一种长效GLP‑1类似物,其降糖和减重效果已在多项大型临床试验中得以验证。例如SUSTAIN系列研究(注射+降糖)、PIONEER系列研究(口服+降糖)、STEP系列研究(注射+减重)、OASIS系列研究(口服+减重)。并且SUSTAIN 6、PIONEER 6、SOUL研究证实了其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STEP-HFpEF研究和SELECT体现了司美格鲁肽对肥胖人群的心脏保护作用。同时,司美格鲁肽具有肾脏保护功能。因此,司美格鲁肽是2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患者较好的治疗选择。此外,ESSENCE和EVOKE这两项正在进行的III期研究,将评估司美格鲁肽能否改善肝脏纤维化、发挥神经认知功能,有望提供更丰富的临床证据。耀海生物重组多肽/蛋白平台基于大肠杆菌和酵母表达系统,已成功交付多个重组多肽生产项目(包括GLP-1类似物),具有丰富的重组多肽发酵、纯化、酶切、修饰、制剂罐装、冻干和质量检测服务经验,全速推进重组多肽或蛋白类生物制品的开发进程。
[color=rgba(0, 0, 0, 0.9)]重组多肽或重组蛋白业务详情:业务介绍 | 耀海生物重组蛋白CRDMO一站式服务
参考文献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1] Kellar D, Craft S. Brain insulin resistance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Lancet Neurol. 2020 Sep;19(9):758-766. doi: 10.1016/S1474-4422(20)30231-3.
[color=rgba(0, 0, 0, 0.9)][2] Cao Y, Yu F, Lyu Y, Lu X. Promising candidates from drug clinical trial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China. Front Neurol. 2022 Nov 15;13:1034243. doi: 10.3389/fneur.2022.1034243.
[color=rgba(0, 0, 0, 0.9)][3] Wang Y, Hu H, Liu X, Guo X. Hypoglycemic medic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physiological links between AD and glucose metabolism. Front Pharmacol. 2023 Feb 23;14:1138499. doi: 10.3389/fphar.2023.1138499.
[color=rgba(0, 0, 0, 0.9)][4] Chen SD, Chuang YC, Lin TK, Yang JL. Alternative role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Eur J Pharmacol. 2023 Jan 5;938:175439. doi: 10.1016/j.ejphar.2022.175439.
[color=rgba(0, 0, 0, 0.9)][5] Mahapatra MK, Karuppasamy M, Sahoo BM.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Semaglutide, a Newer GLP-1 Receptor Agonist, in Abating Obesity,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nd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 Narrative Review. Pharm Res. 2022 Jun;39(6):1233-1248. doi: 10.1007/s11095-022-03302-1.
[color=rgba(0, 0, 0, 0.9)][6] Nørgaard CH, Friedrich S, Hansen CT, Gerds T, Ballard C, Møller DV, Knudsen LB, Kvist K, Zinman B, Holm E, Torp-Pedersen C, Mørch LS. Treatment with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and incidence of dementia: Data from pooled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nationwide disease and prescription registers. Alzheimers Dement (N Y). 2022 Feb 23;8(1):e12268. doi: 10.1002/trc2.12268.
[color=rgba(0, 0, 0, 0.9)][7] Bedse G, Di Domenico F, Serviddio G, Cassano T. Aberrant insulin signal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 current knowledge. Front Neurosci. 2015 Jun 16;9:204. doi: 10.3389/fnins.2015.00204.
[color=rgba(0, 0, 0, 0.9)][8] Atri A., Feldman HH, Hansen CT, et al. evoke and evoke+: design of two large-scale,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studies evaluating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semaglutide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Dementia. 2022;18(Suppl.10):e062415. doi: 10.1002/alz.062415.
[color=rgba(0, 0, 0, 0.9)][9] Novonordisk. Press Releas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23-9-19 20: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AD有效,那就太好了。

学习了,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0 02:07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