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药品生产体系中,尽可能地避免生产污染、交叉污染是整个质量管理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
通过清洁验证可以证实清洁程序能够达到设备所需清洁效果、满足预定用途,所以清洁验证是保障污染、交叉污染避免发生,控制药品安全、质量的重要内容。
清洁验证应当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其中擦拭法取样作为较为常用的取样方法,其“最差取样点”(Worst-Case Sampling Points)的评估与选择直接决定了清洁验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差取样点的定义
最差取样点是指设备在清洁流程完成后,更可能检测到较高残留水平的表面位置,其选择需基于科学数据与风险评估。
这并不意味着预期该位置残留超标,而是指如果清洁标准操作规程(SOP)执行不充分,相比其他非“最差取样点”,此处更可能发现不可接受的残留水平。
例如:
设备表面焊缝、垫片接口等难以清洁的几何死角等。
最差取样点的选择需贯穿清洁验证全生命周期,并基于“风险优先”原则进行动态调整。
“最差取样点”的评估方法
1、基于实际残留数据
例如,某设备表面在开发批次运行中测得以下残留结果:
数据表明位置D应优先采样。若验收限值为12,此结果可接受;若限值为8.0或更低(如5.0),则需重新设计清洁流程以满足清洁预期效果。
注意:在开发或初期验证阶段,可对代表性(非最坏情况)位置采样,以排除潜在疏漏。
避免仅凭有限数据对位置进行严格排序(如A、B、C差异不显著时需谨慎)。
2、基于工程经验与观察判断
以下场景更可能残留较高水平物质(其他条件相同时):
设备结构:两种材料的接缝处(如垫片)、粗糙/凹陷表面、焊缝、端口内部、喷淋清洁中难以触及的区域(如搅拌桨背面)、手动清洁死角。
工艺特性:清洁前易干燥的位置(如液-气界面侧壁)、高压区域(如压片工艺中易压实处)、管道死体积。
材料特性:残留回收率显著较低的材料构造(MOC)。
微生物风险:长时间湿润区域(清洁前或完成后)。
对典型“最差取样点”位置的理论依据进行举例说明,见如下表格:
此表格给出了“最差取样点”位置的示例及其基本原理,在企业评估“最差取样点”时提供参考。
按设备类型划分的“最差取样点”(以反应釜等为例,具体设备的位置展示) 假如清洁验证失败,不能简单增加“最差取样点”的数量来进行更频繁的测试。另外,某些设备在成功清洁验证后会减少“最差取样点”位置数量,但是任何减少的取样数量都需要证明。更好的方法是拥有一定数量的样本,并根据风险增加或减少采样频率。
这些“最差取样点”的位置取决于设备的几何形状,复杂性,拆卸程度和使用的清洁方法。如果擦拭并未进行在正确的位置上,则所有参数将变得毫无意义。强烈建议操作文件中包含“最差取样点”的图形或图片,以确保采样的一致性,如图所示。
3、“最差取样点”以数据驱动的动态调整
产品与工艺影响:残留溶解度、粘附性、加工参数(如温度)可能改变最坏情况位置。
材料交互作用:需评估不同材料构造(如不锈钢与聚合物)对残留的影响。
通过持续监测数据识别“最差取样点”中的最坏情况,基于风险评估减少采样点。
取样面积的选择策略
多数企业选择的采样面积为25cm²(4平方英寸)至100cm²(16平方英寸),但也有案例使用高达400cm²的区域。
尽管目前国内外法规只是给出建议范围,尚无法规明确要求采样面积大小,但需注意:美国FDA曾因某企业对青霉素环境表面采样面积过小而签发FDA 483警告信。
确定取样面积的时候,需要考虑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下图是选择取样面积时需要考虑到的方面。
不同采样面积的优劣势分析
假设其他条件相同,以25cm²(小面积) 和100cm²(大面积) 为例进行对比:
● 强烈不建议使用棉签模板(方形框架)勾勒擦拭取样区域
● 当被棉签接触时,模板会被每个样本污染
● 棉签接触模板以及模板边缘下方时会发生样品流失
● 在每个样本之间需要清洁或更换模板
● 模板不能用于限制区域(如阀门、管道)或非方形区域
● 操作时很难同时握住棉签和样品瓶以及模板
“最差取样点”的评估和选择是清洁验证方案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应该在清洁验证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下进行综合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