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92|回复: 13
收起左侧

[原料药] 产品水珠问题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我有一个高级医药中间体,最后一步精制以水作为溶媒,干燥过程水份控制在0.5%一下,现在有个问题,就是包装好的成品,发到客户手里的时候,在pe袋上表面出现了凝结水珠。客户不能接受,我们给客户提供了说明函,证明这个不会有影响,客户还是不能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情况,其实是一个包装冷凝水(condensation)问题,而不是成品含水量超标的问题,客户的担心更多是感官+心理接受度,而不是技术可用性。
我帮你梳理下问题成因、风险和解决思路:

1. 现象成因分析出现水珠的关键是温差 + 封装环境湿度
  • 成品在干燥后水分含量确实达标(0.5%以下),但包装环境空气湿度较高,且空气中有一定水蒸气进入PE袋。
  • 成品或包装后在运输中经历温度骤降(比如空运或冷链运输、夜间温差),袋内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水珠。
  • 即使产品本身是疏水或稳定的,视觉上看到“水珠”就容易让客户怀疑质量问题或潮解风险。


2. 风险评估(对客户的真实影响)
  • 化学稳定性风险
    如果你的中间体对微量水分不敏感(可通过稳定性试验+湿热加速试验证明),则对纯度/活性无实质影响。
  • 微生物风险
    如果产品是非无菌、且有机化合物为主,水珠不会导致微生物快速滋生,但客户会担心污染风险。
  • 法规角度
    没有法规直接禁止袋内有冷凝水,但GMP或ISO客户往往要求外观与预期一致(外观异常=潜在质量缺陷)。


3. 现行说明函为什么客户不接受
  • 说明函是“被动解释”,但客户看到实物后视觉冲击大,难以信任纸面说明。
  • 对方的QC或采购部门可能担心自己内部审核或再放行时被问责,即便相信技术解释,也可能被迫拒收。
  • 说明函没有提供量化数据 + 预防方案,客户觉得是“单纯辩解”。


4. 改进方案(技术+交付)4.1 工艺与包装控制
  • 包装前在低湿度环境(RH < 30%)下进行封装,减少袋内空气水蒸气含量。
  • 产品冷却到与包装车间温度一致后再封袋,避免封装热货导致内部水汽。
  • 使用真空包装充氮包装,隔绝空气湿度。
  • 如果运输温差大,考虑增加外层防潮铝塑袋带干燥剂的内包

4.2 向客户交付的“信心包”
  • 附上稳定性数据:模拟袋内有冷凝水条件下储存X天,证明纯度、水分、关键杂质无变化。
  • 附上干燥剂或湿度指示卡,让客户视觉上感知防潮措施到位。
  • 明确包装升级说明:从下批货开始采用低湿+充氮,防止此类现象复发。


5. 与客户沟通建议
  • 承认问题外观不佳,表明理解他们的感受(降低对方防御心理)。
  • 解释这是物理现象而非质量缺陷,并展示稳定性/分析数据。
  • 提供下批改进方案和预防措施(让客户看到行动而非解释)。
  • 甚至可以给客户一个**“替换/返工承诺”**,表明你愿意为视觉缺陷负责(增加信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帮你出一个客户可接受度高的新版说明函模板,内容会比你之前的那种“解释信”更有说服力,因为它不仅解释成因,还附了风险评估、数据支持和改进承诺,让客户觉得这是一次“有数据、有方案、有态度”的交付。

说明函(示例)主题:关于[产品名称]运输过程中包装表面出现水珠的说明及改进措施
尊敬的[客户公司名称]:
首先感谢贵司长期以来对我司产品的信任与支持!
针对近期贵司反馈的包装内表面出现水珠情况,我司高度重视,已完成内部调查与验证,现将相关情况、评估结果及改进措施说明如下:

一、现象描述与原因分析
  • 本批[产品名称]在出厂前已按工艺要求完成干燥处理,成品水分含量检测值为0.3%(限度≤0.5%),符合合同及技术标准。
  • 包装车间环境温湿度为[XX℃ / XX%RH],封装过程中,少量空气水汽被封入PE袋内。
  •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经历温度变化(尤其夜间温差较大或空调运输环境变化),袋内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水珠。

此现象属于物理冷凝现象,与产品含水量或质量无关。

二、质量与安全性评估我司对该批次产品进行了针对性验证试验:
项目条件结果限度
含水量出厂时0.3%≤0.5%
含水量模拟冷凝后0.3%≤0.5%
主成分含量出厂 vs 冷凝后无显著变化≥99.0%
杂质总量出厂 vs 冷凝后无显著变化≤0.5%
微生物限度出厂 vs 冷凝后符合标准按药典限度结论:冷凝水未对产品纯度、稳定性及微生物安全性造成影响,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合同约定和适用法规要求。

三、改进与预防措施为防止此类外观问题再次发生,我司将自下批货起采取以下措施:
  • 包装前将产品冷却至与包装间温度一致,避免热货封装。
  • 包装在低湿度环境(≤30%RH)下进行,并采用充氮或真空包装减少袋内水汽。
  • 在内包装中增加干燥剂并附湿度指示卡。
  • 外层采用铝塑复合袋或其他高阻隔材料防潮。


四、承诺我司保证本批次产品符合技术协议及法规要求,且不会因该物理现象影响使用安全与质量。如贵司仍有疑虑,我司愿提供替换或其他补救措施,以保障贵司的生产与使用需求。

再次感谢贵司的理解与支持!我们将持续改进,确保为您提供高质量、稳定可靠的产品。
[公司名称]
质量负责人: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月__日

我建议你在发给客户的时候,配上1页附件
  • 冷凝模拟照片(让客户看到现象可控)
  • 稳定性对比数据表
  • 下批改进包装的实物照片

这样比单纯发文字说明的说服力会强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运输方式好好探索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始终你好 发表于 2025-8-9 09:48
你这个情况,其实是一个包装冷凝水(condensation)问题,而不是成品含水量超标的问题,客户的担心更多是感 ...

非常专业的回复,他别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流程比较到位,专业的事还得专业来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始终你好 发表于 2025-8-9 09:49
先帮你出一个客户可接受度高的新版说明函模板,内容会比你之前的那种“解释信”更有说服力,因为它不仅解释 ...

非常专业的回复,特别感谢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圣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改善包装方式,不然谁验收时候也不敢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鬼使神差 发表于 2025-8-9 15:03
应该改善包装方式,不然谁验收时候也不敢用。

准备考虑用真空包装的形式来改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昨天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指拈花 于 2025-8-11 08:08 编辑

在pe袋上表面出现了凝结水珠——是内表面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指拈花 发表于 2025-8-11 08:05
在pe袋上表面出现了凝结水珠——是内表面吧?

是的,客户三天两头投诉,生产说是正常现场。技术说是产品特性。愁死个人

点评

那就在干燥间做包装吧,生产说了没用,技术说了也没用,都解决不了客户的不满,改变不了客户的接受度,那只能想办法解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 小时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macihang 发表于 2025-8-11 08:48
是的,客户三天两头投诉,生产说是正常现场。技术说是产品特性。愁死个人

让生产在产品干燥后,冷凉以后再装袋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干燥结束就装袋,文件规定降至30度以下再内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macihang 发表于 2025-8-11 08:48
是的,客户三天两头投诉,生产说是正常现场。技术说是产品特性。愁死个人

那就在干燥间做包装吧,生产说了没用,技术说了也没用,都解决不了客户的不满,改变不了客户的接受度,那只能想办法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12 20: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