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1034675
帖子
主题
积分2058
注册时间2025-6-26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无菌工艺过程中**“暴露的无菌产品及相关无菌组件和设备的最长允许存放时间”**
其实是对 Hold Time(保持时间) 的确认,目的是证明:
在无菌环境下短暂停留(如中间等待、工序衔接、班次交接等)不会引入微生物或颗粒污染,且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我帮你分成几个层次讲,方便你直接落地执行。
1. 法规/指南依据- 中国药典 2025版(四部《无菌检查法》附录)
提到无菌工艺各环节需要确认保持时间的合理性。
- EU GMP Annex 1 (2022版) 4.11、8.52:
对暴露时间有要求,需验证支持,避免微生物风险。
- PDA TR No. 22 / TR No. 78:
给出无菌保持时间(Aseptic Hold Time)验证的思路。
-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 Sterile Drug Products Produced by Aseptic Processing
要求验证中间产品在特定时间内保持无菌的能力。
2. 验证对象可分两大类:
- 产品相关
- 已经灭菌、准备进入下一步工艺的中间产品(如已灭菌的培养基、无菌配液、分装液等)
- 暴露在A级/B级环境中的无菌原液、半成品
- 设备/组件相关
- 灌装机的无菌部件(针头、管路、转子等)
- 已经灭菌、等待使用的容器、器具(如传递进A级区的瓶塞、瓶体)
- CIP/SIP 结束后保持状态下的设备
3. 验证思路分为微生物保持验证和理化性质保持验证两方面:
3.1 微生物保持验证(核心)目的:证明在规定的最大暴露时间内不会发生污染
方法:
- 在实际暴露条件下(或模拟最差条件)放置样品/组件
- 对暴露时间设置多个梯度(如 0h, 4h, 8h, 12h, 24h …)
- 样品在暴露后按无菌检查法检测
- 对设备/组件可进行表面微生物采样(接触碟/拭子法)
- 必须在最差环境下验证(温湿度、班次、人员负荷、开启次数等)
3.2 理化性质保持验证(产品质量)目的:确保暴露时间不会引起产品理化性质变化
方法:
- 在最大暴露时间后检测关键质量指标(pH、效价、含量、粒径、可见异物等)
- 对缓冲液、培养基等,可重点检测理化稳定性和无菌性
4. 验证方案设计关键点- 模拟实际最差条件
- 最大人员数量、最大操作频率
- 最长预期等待时间(工艺延误时)
- 时间梯度选择
- 常用 0h(对照)、工艺设计时间、设计时间×2、预估极限时间
- 批次数量
- 判定标准
- 无菌检查合格(0/3 阳性)
- 理化指标与初始值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
- 记录实际条件
5. 输出文件- 《无菌保持时间验证方案》
- 原始检测记录(无菌检查 & 理化检测)
- 环境监测结果
- 《无菌保持时间验证报告》:明确最大允许存放时间,并纳入SOP或批记录要求
经验小贴士:
- 如果是短时间(如≤8h)且环境A级稳定、无人员频繁进入,可以用培养基模拟灌装(Media Fill)数据作为支撑,减少额外验证。
- 对于组件(如已灭菌的瓶塞)可以结合BI(生物指示剂)或表面微生物采样做确认。
- 一定要考虑“开盖次数”“转运次数”等人为因素,它们对保持时间影响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