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老陈皮 于 2025-8-29 11:44 编辑
《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自2023年7月14日发布已两年有余,近期被问到一个问题,就是药典中“𬊤苦杏仁”的“𬊤”字,输入法打不出来,使用“燀”,是不是合规?我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仅供同行进行参考。 一、关于标签中汉字使用的规定 1. 在《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第八条:中药饮片标签应当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化汉字。增加其他文字对照的,内容应当以汉字表述为准,字号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2.《中药饮片标签撰写指导原则》(试行),第二条:标签撰写一般要求第3小条和第4小条分别这样描述:“标签应当采用国家统一颁布或规范的专用词汇”、“标签应当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化汉字,增加其他文字对照的,应当以汉字表述为准。” 第三条标签各项内容撰写的具体要求,品名项下有这样的描述:“应当与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名称相一致; 二、药典中关于“𬊤”字的起始 以苦杏仁为例: ① 自1953年版药典开始收载此品种,此版药典中并没有炮制项。 ② 1963年版药典开始增加炮炙项;炒苦杏仁:取净苦杏仁,置费水锅中煮至外皮微皱,捞出,浸入凉水中,搓去皮,干燥后簸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即得。此版药典中依然未提及“𬊤”。 ③ 1977年版药典苦杏仁炮制项下,又删除了炒苦杏仁,只保留了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④ 1985年版药典开始,炮制项下分别列出了“𬊤苦杏仁”和“炒苦杏仁”。 𬊤苦杏仁:取净苦杏仁,照𬊤法去皮,用时捣碎。 炒苦杏仁:取𬊤苦杏仁,照清炒法炒至黄色。用时捣碎。 ⑤ 1990年版药典、1995年版药典、2000年版药典、2005年版药典、2010年版药典、2015年版药典、2020年版药典及2025年版药典,一直沿用85版药典的描述。 三、规范化汉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研制,经国务院批准于2013年发布实施的汉字规范标准。共收录8105个规范汉字,分为三级:一级字表为常用字集,收字3500个,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基本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收字 3000个,使用度仅次于一级字。一二级字表合计 6500字,主要满足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一般用字需要。三级字表收字1605个,是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和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用字中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主要满足信息化时代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说明中,列出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3120个规范字及相应的繁体字、异体字。分三栏编排:第一栏是规范字及其序号。第二栏是繁体字,用圆括号括注。第三栏是异体字,用方括号括注。 其中“𬊤”字在7423号为规范字,(燀)为其繁体字。 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输入法限制,许多常用的输入法,打不出来这个字。 ②字体限制,经尝试,在word中,只有微软雅黑字体可以显示出此“𬊤”字(不排除版本限制的原因),而Excel中,使用各种字体均可正常显示。 ③传统中医药文献和历史炮制专著中多使用"燀"字,这与繁体中文的学术传统有关。 ④地方炮规与中国药典使用的文字不统一,例如《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年版中,苦杏仁炮制项下就是使用的“燀”字。因品种与药典重复,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9年版中则删除了此品种。 五、结语 从汉字规范角度,我个人则认为,"𬊤"字是《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规范字,"燀"为其繁体形式,原则上应优先使用规范字形。但饮片标签应当与所执行的质量标准(如药典、炮制规范)严格保持一致。若标准使用"燀苦杏仁",则标签不应擅自改为"𬊤苦杏仁",反之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