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18054268871 于 2025-11-21 09:52 编辑
在基因功能研究、细胞模型构建等实验中,你可能会陷入 “该用基因敲入还是过表达” 的疑惑中。两者虽都能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但核心逻辑、应用场景和实验结果差异显著。小源今天就将从概念、应用、核心区别三方面展开,帮你快速理清两者的定位,找到更适合自己实验的技术方案。
一、两个技术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1. 基因敲入(Gene Knock-in, KI)
简单说,基因敲入是把目的基因(或片段)精准 “镶” 进细胞基因组的特定位置。就像在一本固定页码的书中,精准插入一页新内容,且这页内容会跟着书的印刷同步传递,长期稳定存在。
它依赖 CRISPR-Cas9 等基因编辑工具,先在基因组靶位点切割出 DNA 双链断裂,再通过细胞的同源定向修复机制,让外源目的基因与基因组整合。最终目的基因会跟随细胞分裂稳定遗传,且通常会模拟内源基因的表达模式(比如受内源启动子调控)。
2. 基因过表达(Gene Overexpression)
基因过表达则是给细胞额外 “加” 一份或多份目的基因,让目的基因的表达量远超正常水平。好比给书额外夹了几张复印纸(目的基因载体),这些 “复印纸” 可能不会融入书的正文(基因组),但能独立发挥作用,让相关内容(基因产物)大量产生。
常用的方法是将目的基因构建到质粒、病毒(如慢病毒、腺病毒)等载体中,再通过转染 / 感染导入细胞。这些外源载体可能在细胞内游离存在,也可能随机整合到基因组中,最终目的基因会在强启动子(如 CMV、EF1α)的驱动下,大量表达蛋白。
二、各自的适用场景有哪些?
1. 基因敲入的核心应用
基因敲入的优势是 “精准、稳定、模拟内源”,适合以下场景:
构建 “标签化” 细胞 / 动物模型:比如在目的基因末端敲入荧光蛋白(GFP、mCherry)或蛋白标签(Flag、Myc),既能观察目的蛋白的定位、动态变化,又不影响其正常功能(因整合在基因组原位,受内源调控)。
疾病基因突变模拟:若要研究某类疾病的特定基因突变(如癌症中的 EGFR 突变、遗传病中的单碱基突变),可通过敲入突变型基因片段,构建与病理状态一致的模型,更贴近真实疾病机制。
长期稳定的功能研究:需要细胞传代几十代后,目的基因仍稳定表达时(如干细胞诱导分化、长期药效评估),敲入的目的基因因整合到基因组,不会随细胞分裂丢失,结果更可靠。
2. 基因过表达的核心应用
基因过表达的优势是 “快速、高效、易操作”,适合以下场景:
快速验证基因功能:比如初步研究 “某基因是否促进细胞增殖”,只需将该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导入细胞,24-48 小时后就能检测表达量和细胞增殖变化,无需等待基因组整合,实验周期短。
弥补基因表达不足:若细胞内源目的基因表达量极低,无法满足实验需求(如某些信号通路关键基因),可通过过表达补充,让通路激活,便于后续机制研究。
短期蛋白制备或通路调控:比如需要大量获取目的蛋白(用于体外实验),或短期激活某条信号通路(如过表达 AKT 激活 PI3K 通路),过表达能快速实现 “高表达量”,且实验结束后可通过载体丢失(如质粒转染)恢复细胞原有状态。
应用于回补实验:利用CRISPR-Cas9做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获得基因敲除细胞系纯合细胞后,分析相关的生物学表型,最后作为对照还需要将原敲除的基因回补会到细胞系中,以验证基因敲除后的表型恢复。
三、如何区分两者?
四、怎么选?3 个核心判断标准
在实际实验中,无需纠结 “哪个技术更好”,而是看 “哪个更适配实验目的”,可从以下 3 点判断:
1. 看 “表达水平”
需高表达目的基因的研究,比如蛋白大量制备、检测低丰度蛋白的下游信号通路,选过表达(操作简单,周期短);
需精准控制表达水平的研究,比如模拟基因生理表达量(如正常生理功能验证),选基因敲入(虽周期长,但结果更稳定可靠)。
2. 看 “是否需要模拟内源表达”
若实验需要还原基因的正常表达模式(如研究目的蛋白的生理定位、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选基因敲入(原位整合,受内源调控,无过度表达干扰);
若只需 “提高目的基因表达量”(如激活通路、补充低表达基因),不关心是否模拟内源,选过表达(强启动子驱动,表达量高,能快速达到实验目的)。
3. 看 “实验后续需求”
若后续需要做动物实验(如构建基因敲入小鼠),或需要进行单细胞测序、长期药效评估等,基因敲入的稳定性更能保证实验重复性;
若只是短期检测(如 Western blot 验证蛋白功能、流式检测细胞表型),过表达的快速性更有优势,且成本更低。
五、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Q1:过表达能替代敲入吗?比如想观察蛋白定位,用过表达不行吗?
不推荐。过表达可能导致 “假阳性定位”:比如目的蛋白正常应在细胞核表达,但过度表达时可能因折叠异常、运输不及时,堆积在细胞质中,导致定位判断错误;而敲入的目的基因受内源调控,表达量与生理状态一致,定位结果更真实。
若只是初步观察,过表达可作为快速筛选;但要得到可靠结论,建议后续用敲入模型验证。
Q2:基因敲入效率低,有没有折中方案?
若觉得敲入周期长、效率低,但又需要相对稳定的表达,推荐通过慢病毒感染法或核转染法将过表达载体转入细胞。后续可依据预先摸索的最佳药物筛选浓度对细胞进行筛选,直至空白组细胞完全死亡,即可获得目的基因稳定表达的细胞株。
源井生物自主研发的 EZ-OE™技术,与传统慢病毒法、转座子法不同,可实现基因组定点整合与单一拷贝表达,成本更低、周期更快!
六、总结
要知道基因敲入和过表达并不是 “替代关系”,而是 “互补关系”,不是只能选谁,不能选谁,如何选择还要看你的实验需求是什么:
追求精准、稳定、模拟生理状态,选基因敲入
追求快速、高效、短期高表达,选基因过表达
源井生物可以提供的帮助
不论您是选择基因敲入还是过表达,源井生物都可以助您高效推进科研、斩获成果。源井生物累计拥有超13000+基因编辑成功案例,已实现300+种细胞类型的基因编辑,丰富的基因编辑经验以及成熟稳定的实验平台,为您的科研项目保驾护航。
基因敲入服务
依托源井生物创新研发的 CRISPR 升级技术,让基因编辑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 10-20 倍,拥有大量成功案例,在超300种细胞中实现基因编辑。我们还提供7×24h技术支持服务,为您的实验成功提供稳妥保障,让科研无忧。
过表达服务
采用源井生物自主研发的EZ-OE™过表达技术,无需依赖病毒,可安全高效实现外源 DNA 的精确整合与稳定表达。全流程严格质量控制,通过 RT-qPCR 等多维度验证,确保目的基因有效表达。同时支持个性化定制,提供慢病毒感染、质粒电转等多种转染方式,灵活适配不同细胞类型的实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