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
郑金旺,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1976年9月出生,中国国籍,1998年加入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今在东富龙从业15年。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研院客座教授,ISPE中国生产及工程委员会委员、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专家,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我没有跳过槽”
郑金旺先生1998年加入上海东富龙,从技术员开始做起,一干就是15年。
回看从业的十五年,郑金旺笑言,如果在外人看来他算是成功的话,那么他的经历只是映证了一句已经被说到烂的古话,也是东富龙的核心价值观:天道酬勤。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每个人似乎在抱怨自己的生活,抱怨自己的工作,一山望着一山高,而他,现在最骄傲地是能说出一句话:我没有跳过槽。
在郑金旺看来,每一个从业者是需要对自己负责的,每一个人应该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把职业当做事业来做,而不是抱着打工者的心态,每天计算着自己付出了多少,得到了多少,关心其他公司的薪酬是多少……从自己的职业中,每天精益求精,不断地在客户的需求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不断完善自我,自然会有功到渠成的一天。做技术的,有一项生存的技术技能,不畏艰苦困难,不畏枯燥无趣,精益求精,那便饿不死了;如果还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管理能力,能建立与他人的合作,做到团队协作,事半功倍,那便能如虎添翼;如果还能调整心态,虚心学习,时刻给自己建立目标,挑战高难度,感激一切挑剔自己的人,那么……他今后一切的所得都是应该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
“挑剔的客户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拿着客户提出的审计意见、URS,我如获至宝。”郑金旺感慨,“有人说,德国人总是很挑剔的,很多客户在设备的外观上能提出一堆的建议。对很多做技术的人来说,他们会觉得客户太挑剔、太苛刻,因为外观并不影响设备使用,何况对于外观,每个人的审美观是不一样的。但我却关注于客户的真正需求,就算是外观,那也是一项。因为终究有一天,在技术达到巅峰的时候,外观看起来更舒服也是一项优势。所有客户提出的意见和需要,只要是我们还没有做到的,那就是我们的目标。永远都不要去抱怨客户苛刻、挑剔,因为他们告诉了你,你需要做什么,你的发展目标在哪里。这是难得可贵的,老师都不会教你的。”
和国外的设备比,东富龙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敢说自己的产品是完美的。东富龙很年轻,一直在成长,差距和不足的存在是不可回避的,但积极学习,努力精益求精,缩小差距,弥补不足,满足客户需求,是东富龙正在做的事情。近些年,东富龙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走出了中国市场,进入了海外市场,获得了一流制药企业的认可,和所谓的名牌、龙头企业的产品站在了同一平台,获得了公平的竞争机会,这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收获。我们的付出,终会得到回报。
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企业一起成长,沉下心做好自己的事,从客户的需求中不断完善自己,从客户的挑剔中一再竖立自己的目标……与其抱怨客户的吹毛求疵,不如竭尽所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某一天,暮然回首,原来自己已经站在了另一个高度。这个,就是他的人生态度。
“不是单机,而是系统;不是中国,而是全世界”
郑金旺笑言,一个企业的发展和规划,远比外界看起来的深远。一直以来,东富龙打造的不仅仅是一家制药设备供应商,而是系统的服务商,东富龙专业技术服务于制药工业,与制药工业一起面对市场的压力和挑战,为客户提供系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一站式的无菌服务在20周年的这个节点上,他们也在慢慢地变更着自己的工作重心。东富龙的目标,早已不是整个中国市场,而是全世界;东富龙的产品,早已不是单机设备,而是整个系统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未来几年,东富龙将朝着系统化和国际化方向大力发展。
工艺优化;整体验证服务;多国多研发基地;各大海外市场实现本土化就近服务。这个是东富龙已经在做,并且基本达成的计划。
海外市场销售额大于国内销售额;外籍员工超10%;世界前十大药企总部中至少有三家使用东富龙产品。这个是东富龙已知、既定的国际化目标。
就像一串珍珠项链,对东富龙来说,20年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做好了一些珍珠,现在正把它们串起来。借由新版GMP,东富龙确实收获颇丰,但这不是长久的规划,毕竟 这种宏观层面的政策并不会变成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依靠。作为一个企业,整合更多的资源,优化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扩展市场都是必须要走的路。
整合资源,并购,资本运作,我们有很多的榜样,也在进行,企业的合作其实和团队合作一样,能够实现多赢,发扬各自的优势,把市场做大。
目前,我们拥有的产品不仅仅局限于冻干机,我们还有空调系统、水系统、配液系统、西林瓶灌装联动线、安瓿瓶灌装联动线、灯检机、灭菌柜、胶塞(铝盖)清洗灭菌设备等等;这些单机产品可以自由有机的组合成系统进行销售,比如说:冻干系统和水针系统;有些产品自身还可以独立销售,比如说空调系统、水系统等单机产品市场容量非常大,不仅仅局限于制药企业。我们能够针对客户的不同需要,产品的不同特点,帮助客户优化工艺,省时省力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和污染风险,提高产品质量;我们能参与世界一流药企的竞标,能够通过他们的审计,能够和他们交流、切磋,最终达成交易。在他们需要服务的时候,东富龙能够在当地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研发中心、服务中心、分公司,满足世界各地的客户就近、及时、有效、专业服务。这些才是东富龙在做的事情,在尽力做好的事情。(首发于蒲公英制药论坛www.ouryao.com)
“我很幸运,找到一个平衡点”
席中,郑先生接到一个电话。
“是孩子。”郑先生微笑,“最近我一直出差。”
对于事业和家庭,似乎是很多人觉得为难或者不愿提及的话题。人,似乎总有侧重点。
郑金旺说,他从来不觉得家庭和事业是一对矛盾体,只不过从内心来讲,他确实感激自己的太太,因为对家庭来说,太太付出得很多。他并不觉得有事业就有理由忽视家庭,他虽然忙碌了一些,但他有他的关心方式,他并没有错过什么。很幸运,他找到了合适的方式,找到了合适的人,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孩子到了叛逆期,却也和他更为亲近,身为一位忙碌的父亲,他为此感到庆幸,这种幸福感难以言表。
专业、平等、社区生活
至于问到郑金旺先生平时喜欢做些什么,郑金旺开玩笑说:“上蒲公英制药论坛回答问题啊,不然没积分,不够级别下载文件。在论坛上,有钱、有权都不管用。”
蒲公英,一群行业人士的社区生活,这样很好。每个人都是在工作之余,继续着自己的事业,冥冥之中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和金钱、社会地位都没关系,只是站在专业的角度,讨论着行业里的方方面面。这是一种生活状态。网络生活是发展趋势,也是很多年轻人现在的生活模式。网络其实很公平,很方便,很真诚。在专业上,闻道无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但有可能是某种领域的专家。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分享自己的经验,获得别人的帮助,时刻学习知识,把专业学习变成了一种生活状态。
“就像你说的,上班是做药,下班还是做药,那是一种幸运,你真的喜欢这个行业。”郑金旺感慨,“人能从事一份自己喜欢工作,进入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是大幸。坚持下去。”
与郑先生的交谈中不难发现,他对工作充满了热情,甚至是感激,眼神中熠熠闪光。对于家庭,他一样找到了合适的处理方式和平衡点,他享受所有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为之付出,时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