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673|回复: 1
收起左侧

[其他] 揭秘讲座式保健品营销三大骗术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9-11 11: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当“会哄人开心”的骗子遇上空巢老人——揭秘讲座式保健品营销三大骗术  新华网记者 屈凌燕
  案值上千万、涉及十余省,受骗者甚众,打着“关爱老年人”幌子的讲座式保健品营销并不新鲜,为何仍屡“骗”不爽?记者近日跟随药监部门走访众多假冒保健品受害者,揭开此类产品营销的三大骗术。
  杀手锏:“会哄人开心”
  对你极热情的新朋友带你听免费的健康讲座,偷偷塞给你老花镜、保健品等小礼物,特别关切地告诉你“老来要自己心疼自己,不要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就连称呼上,也会叫你“陈爸爸”“刘妈妈”,这样的朋友,你碰到过吗?
  “别小看这些骗子,他们的手段其实很讲究,可以说是针对老年人量身设计。”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刘森连介绍,仅假冒的“消栓三通”一个产品就在浙江销售90多万元,有260人上当,平均每人买了3500元的产品,最多的一位老人买了1万3千多元的产品。
  记者接触了几位上当的老人,遭遇大致相同。72岁的林爷爷是在自家小区门口遇到“热心”骗子的。他说,当时有几个年轻人免费派送老花眼镜、养生书籍等小礼品,只要登记姓名、年龄、电话就行。“他们一口一个爷爷,叫得我骨头都酥了。”
  没过多久,就有人致电说“感恩中国行”的公益活动正在做全国巡回健康讲座,欢迎林爷爷参加。讲座设在绍兴某四星级宾馆会议室,起初仅是介绍预防保健知识和教授保健操,三天后专家拿出“消栓三通”开始推销,该产品号称能“通气血、促代谢、调分泌、消栓、软脉、调压、调脂”,每盒售价680元。
  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稽查支队副支队长谢康生介绍说,类似案件中骗子们的手段有共同点,针对的就是老年人的心理:
  第一步,伪装成公益活动,打着“关爱老年人”的幌子在社区等地开展宣传,以赠送小礼品、健康调查等名义搜集个人信息;第二步,根据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健康讲座,一开始并不推销,通过不断赠送礼品,让老人感受到主办方的“公益”和“诚意”;最后一步,在具体销售时则打着各种幌子,如入会员送保健品、买贵货送便宜货等,其实送的卖的都是假货。
  假作真:完成暴利转化
  记者了解到,假冒保健食品暴利惊人,如“消栓三通”假冒保健食品每盒生产成本仅5元,而在健康讲座上竟叫价680元,非法获利逾百倍。制假者究竟是如何完成暴利转化的?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日前联合公安机关破获两起重大生产、销售假冒保健品案,据警方介绍,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田家湾某居民住宅,就是存储假冒保健食品的黑窝点,查处现场环境恶劣、条件简陋、设施简单,根本不具备存储条件。
  “很长时间以来都没人吃出毛病,因为产品中根本就没有添加药物,导致案犯隐蔽了一段时间。”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化处处长邵国利介绍,他们对这些保健食品进行检测,发现保健品的功效成分为零,根本不具备保健功能。
  犯罪嫌疑人朱某、杨某等向绍兴警方交代,他们制造的消栓三通、冬虫夏草其实就是淀粉、水、糖浆,没有其他成分。至于外包装上“通气血、促代谢、调分泌、消栓、软脉、调压、调脂”等功效宣传,都是针对老人“需求”乱写上去的。
  据悉,假冒保健品一般除了产品作假外,包装上一般有三种作假方式:盗用文号、扩大适宜人群、夸大疗效,其中夸大功能是许多假冒保健品的共性。
  谢康生提醒,卫生部已将保健食品功能调整为27项,每种保健食品只允许申报其中的两项功能,如有超出两种功能或规定范围的功能,就属于违法或夸大宣传。此外,消费者还可通过国家食药监局官网查询批准文号来识别真伪,查询批准文号可知道产品名、生产厂家和产品适宜人群等,有一样对不上号就有问题。
  镀金术:网络虚假宣传
  记者调查发现,保健品制假售假犯罪团伙很善于利用互联网作案,会先行在网上对假冒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让消费者打消顾虑。
  如嫌疑人王某事先在互联网上设立樟树市恩泽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网站,对冬虫夏草口服液等假冒保健食品进行虚假宣传;犯罪嫌疑人朱某用互联网开设“感恩中国行”网站;2011年,犯罪嫌疑人杨某的上家也在互联网上开设保健食品网页。
  许多消费者就是看了这些网站宣传内容后,才确信其功效并购买的。绍兴市民陈大伯告诉记者,“感恩中国行”网页详细介绍了消栓三通在全国的销售情况,还有医疗机构权威佐证,声称“临床脂压同降—国际公认、安全有效”。
  此外,犯罪团伙还利用互联网建立起点对点线上营销体系,上下线并不接触,下单、物流配送等整个产、供、销链条都通过网络完成,资金则通过银行打款完成,从而形成一张覆盖全国的诈骗网络。
  假冒保健品案件虽已侦破,但仍暴露出保健品市场存在的问题。针对老年群体的健康讲座式售假行为,因其隐蔽性强、不易监管,往往不能被及时查处。而针对网站和电子商务等新媒体上的药品保健品虚假违法广告问题,虽然有关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强监管,但诚如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汤金尧所言:“和公众的要求,还是存在距离。”
  “针对老年人的讲座式诈骗往往利用其内心空虚而渴望关爱的心理,这也是这类案件频发的社会原因。”经办案件的民警丁迪因此呼吁,“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这些假冒保健品也许就少了可乘之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9-11 11: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这种骗局很多呀,有关部门应该严查严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24 18: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