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465|回复: 5
收起左侧

中药饮片炮制的关键四法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3-10-13 06: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药饮片炮制的关键四法


中药饮片的炮制质量是中药生产行业的一项重要课题,炮制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饮片质量,关系到药品在临床上的安全有效。炮制质量关键体现在炒法、炙法、煅法、蒸煮燀法等工艺上。

  炒法

  炒法历史悠久,早在汉代以前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火嚣盐令黄”的记载,“火嚣 ”与炒同义。炒法分为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其工艺、辅料投量、炒法和炒制程度以及炒制的色泽均要到位,符合炮制的基本标准要求。

  炒黄  用文火或中火炒至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爆裂,并透出固有的香气。如炒牛蒡子,取洁净的牛蒡子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爆裂声,略有香气时取出。炒后能缓和其寒滑之性,以免滑肠致泻,并使果皮膨胀破裂,易于捣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炒焦   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有焦香气味。如焦山楂,取净山楂用武火炒至外表呈焦褐色,内部呈焦黄色时取出。山楂生用善于消食、活血化瘀,炒焦不仅减弱酸味,而且产生苦味,可增强其消胀止泻的功能。

  炒炭   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但对质地疏松的片、花、花粉、叶、全草类药可用中火,视具体药物灵活掌握,更须注意“炒炭存性”。如蒲黄炭,取净蒲黄,用中火炒至黑褐色,喷洒适量清水取出,摊晾干燥,其生用性滑,用于活血行瘀止痛,炒炭后性涩用于止血。

  加辅料炒   辅料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色泽改变或加深,质变酥脆,减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加辅料炒法根据临床用药要求,有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

  炙法

  药用辅料的酒、盐、醋、姜、蜜、油等必须按量投料,不能因辅料昂贵而任意减料;炙法中火力的大小、炙制的色泽、气味的香浓与否等都是质量的要求,使药物通过炙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方面都可能发生某些变化,起到解毒、抑制偏性、矫臭、矫味和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等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酒炙法   酒炙多用于活血散瘀、祛风通络的药物,具有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以及矫臭等作用。酒炙一般用文火,用酒以黄酒为佳,亦有用白酒的,每100千克药物用黄酒10~20千克,一般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摊凉。

  醋炙法   药物通过醋炙后,引药入肝,增加活血止痛、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还能够矫臭矫味。

  盐炙法  盐炙法一般是用文火炒制,或松泡,或鼓起有香气。每100千克药物用食盐2~3千克。如盐炙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略有爆声时喷洒盐水,炒干,取出放凉。

  姜炙法  姜炙法多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制法上,一是姜汁炒,将药物与生姜汁拌匀,闷润,再用文火炒;二是姜汤煮,将鲜姜切片煎汤,加入药物煮2小时,待姜汤基本吸尽,取出切片。如姜炙厚朴,取厚朴丝或块片,加姜汁拌匀,闷润后再炒,不断翻动,用文火炒干,或取一定量生姜切片,加水熬汤,另取刮净粗栓皮的药材,捆成捆,置姜汤中,用文火加热共煮至姜液吸尽,取出切丝或块片,干燥。每100千克厚朴用生姜10千克。厚朴生用较为峻烈,其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姜炙后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蜜炙法  蜂蜜性味甘平,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等作用。蜜炙时,用适量开水稀释炼蜜,与药物拌匀,润至蜜水渗入饮片组织内部。以文火加热,但火力不宜过大,避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尽量将水分除去。炙制药物呈黄色、深黄色或棕褐色,以不粘手为度。每100千克药物用炼蜜25千克左右。药物通过密炙,达到增强润肺止咳、补脾益气以及缓和药性、矫味和消除副作用的功效。

  油炙法  油炙法的用油,包括食用植物油和动物脂(指动物油)两类,常用的有芝麻油、羊脂。油炙通常有3种方法,即油炒、油炸和油脂涂酥烘烤。油炒或油炸时,取羊脂油或植物油倒入锅内加热,均以文火炒至油被吸尽或用文火炸至一定程度,表面呈微黄色,有油光亮,具香气。或是涂酥烘烤,将动物骨类锯成短段,放炉火上烤热,用酥油涂布,加热烘烤,待酥油渗入骨内后,再涂再烤,如此反复操作,直到骨质酥脆呈微黄色。

  煅法

  煅法起源甚早,从《五十二病方》中即有用“燔法”处理矿物药、动物药和少量植物药。《金匮玉函经》中提出:“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唐代人们承袭前人方法,根据当时情况,提出了“煅法”,历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

  采用煅法炮制时,药物须经高温300~700℃煅烧,改变其原有性状,使其变得疏松,有利于粉碎和煎剂,同时改变了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或消除副作用,从而提高疗效。煅法适用于矿物类、动物骨骼类药、某些植物药。在煅烧中,注意让药物受热均匀,严格掌握煅至“存性”的质量要求,植物类药物要特别注意防止灰化,矿物类、动物骨骼、贝壳类药物均须煅至体松质脆的一般标准。

  蒸煮燀法

  蒸煮燀法,即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药物还必须加入辅料进行炮制,使药物由生变熟,改变某些性能,以符合用药要求。

  蒸法  蒸制过程中要注意火候、时间,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气”后改用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的蒸气,时间太短达不到炮制效果,若蒸得过久,有的药物“上水”则影响药效,又难以干燥。如女贞子要蒸2~4小时,山茱萸蒸1~2小时,五味子只需蒸上气,而何首乌蒸的时间就长了。

  煮法  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的煮制,是在100℃左右的温度下较长时间加热,使辅料易于渗入药料中。煮制时间的长短,根据各药物的性质而定,一般煮至中心无白心、刚透心为度,水量不宜过多,否则药物已经煮透,遗留的浓汁不能为药物所吸干;水量过少,则不易煮透,会影响质量,其操作方法因药物的性质、辅料来源及炮制要求不同而异。

  燀法   用大量的水煮沸,再将药物连同真空盛器一齐投入沸水中,加热烫至肿皮由皱缩到膨胀,易于挤脱时,立即取出浸漂于冷水中,捞起搓开种皮与仁分离,及时干燥,簸去种皮。如燀桃仁,取净桃仁置沸水中,加热烫至种皮微膨起即捞出,在凉水中稍泡,捞起,搓去种皮与种仁,干燥,簸去种皮。燀后去皮,除去非药部分,有效物质易于煎出,提高疗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7 09: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22 16: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哦学习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6 16: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4-6 16: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soso_e1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8 14: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哦学习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5 04: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