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078|回复: 2
收起左侧

[执业药师考试] 【讲故事学中药】45.黄连的故事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7-23 11: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45.黄连的故事  

2014-05-19 05:50:50|  分类: 讲故事学中药 |  标签:讲故事学中药   |举报|字号 订阅
讲故事学中药
主编 张 健                  
                       
    JIANG GU SHI XUE ZHONG YAO   
   讲故事学中药·第一册  
       山 西 出 版 集 团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45.黄连的故事        
  陶医生的女儿叫妹娃,长得漂亮、聪明、活泼,老两口视如掌上明珠。妹娃也喜欢栽花种药,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园子里看花看药。 
        
  正月的一天早上,寒霜未化,冷气袭人。妹娃来到园子里,见花未开,草未萌芽,就开了后门,沿着小路往山上走。忽然,她看到路边有一朵油绿色的小花开放了。妹娃越看越喜欢,就用手指把四周的泥土掏松,把它连根挖起,种在园子里。帮工看到这株在天寒地冻的正月就开花的野草,也很喜欢,天天浇水,月月上肥。那草越长越茂盛,后来结了籽。帮工把这花的籽洒在园子里,第二年,园里绿色的小花就开得更多了。 
          
  不料,妹娃得了一种怪病,满身燥热,又吐又拉,只三天,就瘦得皮包骨头了。陶医生到外地给人治病尚未回来,妹娃的母亲只好请当地另一名医前来给女儿治病。这位名医是陶医生的朋友,诊治十分细心。可连服三剂药都未见效,肚子越拉越厉害,还屙起血来。母亲整天守护在床前,急得吃不下,睡不着,想起女儿的病就掉泪。                           
  帮工看在眼里,很焦急,怎么办呢?忽然,他想起那绿色的小花,前个月自己喉咙痛,偶然摘下一片叶子,嚼了一下,虽然苦得要命,但过了一个时辰,喉咙痛居然减轻了。接着,他又嚼了两片叶子,当天就不痛了。妹娃这个病,这种花草能不能当药呢?不妨试一试。想到这里,他就连根带叶扯了一株起来,煎成一碗水,趁妹娃的妈妈去煮饭时,端给妹娃喝了。谁知早上喝的,下午病就好多了;再喝了两次,病居然全好了。这时,陶医生回来了,一问经过,非常感动,连声感谢帮工说:“妹娃害的是肠胃湿热,一定要清热燥湿的药才医得好。这开绿花的小草,看来对清热燥湿的功效呀!”               
  因为这位帮工姓黄名连,为了感谢他,这味药材也就取名为黄连。   
                                  
  【药名】黄连             
  【别名】王连、支连、三角叶黄连、云南黄连(又名云黄连、云连)、峨嵋野连、川连、鸡爪连、光连、鸡爪黄连、雅连、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野连、野黄连、凤尾连、岩黄连、上草。
                     
  【药性】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之力大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热。治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方出《温热经纬》,名见《中医妇科学》),或配黄芩、干姜、半夏用,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若配石膏用,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仙拈集》);若配吴茱萸用,可治肝火犯胃所致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如左金丸(《丹溪心法》);若配人参、白术、干姜等药用,可治脾胃虚寒,呕吐酸水,如连理汤(《症因脉治》)。 
                          
  2.湿热泻痢 本品善去脾胃大肠湿热,为治泻痢要药,单用有效。若配木香,可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如香连丸(《兵部手集方》);若配葛根、黄芩等药用,可治湿热泻痢兼表证发热,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若配乌梅,可治湿热下痢脓血日久,如黄连丸(《外台秘要》)。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本品泻火解毒之中,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若配黄芩、黄柏、栀子,可治三焦热盛,高热烦燥;若配石膏、知母、玄参、牡丹皮等药用,可治高热神昏,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若配黄芩、白芍、阿胶等药用,可治热盛伤阴,心烦不寐,如黄连阿胶汤(《伤寒论》);若配肉桂,可治心火亢旺,心肾不交之怔忡不寐,如交泰丸(《四科简效方》);若配大黄、黄芩,可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衄,如泻心汤(《金匮要略》)。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本品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尤善治疗疔毒。用治痈肿疔毒,多与黄芩、黄柏、栀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若配淡竹叶,可治目赤肿痛,赤脉胬肉,如黄连汤(《普济方》);若配生地黄、升麻、牡丹皮等药用,可治胃火上攻,牙痛难忍,如清胃散(《兰室秘藏》)。
  
  5.消渴 本品善清胃火而可用于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治消渴丸(《普济方》);或配黄柏用,以增强泻火之力,如黄柏丸(《圣济总录》);若配生地黄,可用治肾阴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如黄连丸(《外台秘要》)。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本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取之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鉴别用药】本品入药,除生用外,还有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等特殊炮制品,其功用各有区别。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善清胃和胃止呕,多用治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药徒
发表于 2014-7-23 11: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7-23 11: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吃太好的,可以吃点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25 20: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