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原文: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解释: 此段应该是接“冬气,者,病在四肢。” 所以说,阴阳都在本位才能成做“阴”、“阳”。阴阳交做化生过程中,边有“阴趋向”、“阳趋向”的说法。举个例子:早晨太阳升起到中午太阳本位,都是天的阳气,是“阳的阳趋向”,也就是“阳中阳”。中午到黄昏,是天的阳气,但是已经变成“阳的阴趋向”,也就是“阳中阴”。入夜到转天鸡鸣,此期间相对时间长于“日旦至中午”,此时称作“阴的阴趋向”。鸡鸣到太阳升起,平旦,称作“阴的阳趋向”。所以,人应当认识这一点并加以利用。 也有人说,人体内部,向内、在内是“阴趋向”,向外、在外是“阳趋向”。人体后背是阳,腹部是阴。脏腑之中,脏器(肝心脾肺肾五脏)是阴,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是阳。 那么,脏腑阴阳,划分人体阴阳,分类人体中的“阴中阴”、“阳中阳”是什么目的呢?就是为了认识到,冬季病发,夜晚加重病情(阴中阴);夏季病发,中午更加病重(阳中阳);春季病症,应注意傍晚、夜晚护理(阳中阴);秋季病应注意,鸡鸣到平旦,更加不舒适(阴中阳)。根据阴阳机理,加以辩证、辨位,可以用针灸,砭石加以治疗。 那么,背部就是人体外表之阳;心主血动,本阴,趋向动、外就是“阳中趋向阳”。背部是阳,肺超百脉,收敛,本阳,趋向收、清就是“阳中趋向阴”。腹部是阴,肾脏本阴,主水化就是“阴中趋向阴”。腹部为阴,肝脏本阴,肝脏主生、发就是“阴中阳趋向”。腹为阴,脾本阴,主运化、食水,输向“腑”,就是“阴中阴趋向之极”。总之,阴阳、表里、内外、雌雄,很多时候是为了做相对比较、趋向而言。也就是体现自然阴阳是相对的本意。
|